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考点分析.pdf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考点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考点分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一神经调节考点分析 考试内容与要求1.神经系统的作用(a)。2.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3.动作电位的概念(a)。4.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5.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6.大脑皮层的功能(a)。考点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r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1.神经系统的功能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多方面的活动,对内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及种类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感觉神经元功能(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联络神经元)种类神经元的结构及种类胞 体 当模 式 图 1轴突一 郎飞氏结一瞄鞘一 神经末梢,树 突 3”/突触前幺 末 梢 神经元的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 胞,即 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一胞体一轴突。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种类: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同侧屈反射为多元反射弧(涉及三个及以上神经元)。反射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所以反射条件为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基础诊断 正误辨析
3、(1)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X)(2)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X)(3)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V)(4)反射活动的结果都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V)(5)膝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涉及两个神经元(V)(6)刺激传出神经元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X)(7)瞬目反射、瞳孔反射、膝反射、跨步反射都属于简单反射(X)(8)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X)重点剖析 点击重点攻克难点-N-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4、图示中与“Y”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一”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元,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热点拓展 源于教材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1)依据同神经节可推断e为传入神经元,则上为感受器,c为反射中枢,上为传出神经元,a为效应器。(2)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 d褰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3)图中有上个神经元。(4)直接刺激
5、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丕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5)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只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 示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反射只由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6)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 示 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和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7)如果将e 处传入神经元剪断(或阻断),分别刺激f 处和b处,能否引起a 发生相应的活动?若发生活动请判断是反射吗?为什么?提示 刺 激 f 处不能引起a发生相
6、应的活动,而刺激b处能引起a发生相应的活动。刺激b处引起的a发生的相应活动不是反射,因为该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8)某运动员腰部受伤,不可能损伤右侧下肢运动的效应器;若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或脊髓内的反射中枢受损。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N-命题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2 0 1 9 浙江绍兴联考)下列关于神经元和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传出神经元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B.膝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含 2 个神经元、1 个突触C.膝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的肌梭中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释放化学递质,因此下一个神经元不发生兴奋答 案 C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
7、成示意图(虚线内为反射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反射中枢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D.图中表示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人体能产生感觉答 案 B解析 图示反射弧的结构中,分别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受到刺激而损伤时,兴奋仍能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感觉,A、D项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C项正确;图中a、d都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轴突相连,可以接收到从神经元传出的信号;因为信号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轴
8、突或胞体,而 c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胞体相连,不能接收到从该神经元传出的信号,B项错误。命题点二实验法验证反射弧的功能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 验 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B.在实验1 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
9、的反射中枢在脊髓答 案 C解 析 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 项正确;在 实 险 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B项正确;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祓破坏,C项错误;实 验 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D项正确。4.(2 0 1 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是膝反射中局部示意图,先剪断B处,分别刺激A处和 C处;再剪断E处,分别刺激D处和F处。预期的效应器表现正确的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剪断B处,刺激A处,效应器发生反射B.剪断B处,刺激C处,效应器发生反应C.剪断E处,刺激D处,效应器发生
10、反应D.剪断E处,刺激F处,效应器发生反射答 案 B解析 由图可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E点位于传出神经元上,因此剪断B处,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射,A错误;剪断B处,刺激C处,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发生反应,B正确;剪断E处,刺 激D处,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应,C错误:剪断E处,刺激F处,虽然兴奋能传到效应器,使其发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射,D错误。考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r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i.动作电位的传播与电流计指针偏转(1)图示(以坐骨神经为例)静息时,电表上没有电位差(图1),说明坐骨神经表
11、面各处电位相笠。当在坐骨神经一端(a)给予刺激时(图2),靠近刺激端电极处(b)先变为负电位(图3),接着恢复(图4).传至另一电极处(c)又变为负电位(图5),接着又恢复(图6)。可见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它沿着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2)若该过程,电流右进左出为正,绘制的电位双向变化图示应为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曳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座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膜电位/mV一反化一激阙电位Nas-Mi复极
12、化过程溜翳)阈 下 刺 激 反 应i超极化状态)时间/msa点之前一静息电位:此 时 K+通道打开,外流(属于易化扩散),N a,通道关闭,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电位差为负值;呈内负外正。a c 段一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后,K+通道关闭,N a 卡 通道开放,置迅速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呈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 点到 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c 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c e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N a 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卡 大量外流,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3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A B 段:极
13、化状态(静息电位)。神经冲动已经通过该段神经纤维,N a 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2)B C 段:超极化状态。曲 通 道 关 闭,应 通道开放。(3)C D 段:复极化。静息电位恢复过程。N a 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4)D E 段:去极化。神经冲动刚传至该区段,动作电位形成过程。N a,通道开放,K+通道关闭。(5)E F 段:极化状态(静息电位)。神经冲动还未传至该区段神经纤维,N a 卡 通道关闭,K 通道开放。4 .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特点(I)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2)
14、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也就是说,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3)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4)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包传导。5 .突触的信号传递 辨析图示填出 名称。突触啰膜/缈。一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2突触间隙:亨3化学递质:(2)兴奋传递过程轴突一轴 突 末 梢 督 突 触 小 泡 黑 微-蠹 突 触 后 膜(受 体)-V-八-V-V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
15、也可构成突触。(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特点: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放突触后膜。r基础诊 断 正误辨析(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X)(2)去极化过程中Na卡 大量流入神经细胞内,此过程需耗能(X)(3)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X)(4)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V)(5)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J)(6)复极化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内负外正(X)(7)高等动物体内只有神经元才是可兴奋细胞(X)(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
16、生小电位(V)r重点剖析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点 击 重 点 攻 克 难 点-测量图解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2.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项目静息电位绝对值动作电位峰值Na卡 浓度增加不变变大Na卡 浓度降低不变变小K+浓度增加变小不变K+浓度降低变大不变分析表格可知: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内K+向细胞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细胞外液中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3)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
17、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外Na+向细胞内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4)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I I-1刺激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 点(bc=cd),b 点和d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在神经元之间(ab=bd)刺激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 点,兴奋
18、不能传至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4.正确判断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对突触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1)正常情况下,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异常,可能的原因有: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化学递质的合成或释放,阻断兴奋传递。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化学递质失活,阻断兴奋传递。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化学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断兴奋传递。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化学递质相应的酶活性丧失,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热
19、点 拓 展 一源于教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 电 位变化如图2所 示;图3中A、B代表两个局部放大的神经元。据图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填“变 大”“变小”或“不 变”)。(2)图1中 共 有 个 完 整 突 触,若 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填“延 长”“缩 短”或“不 变”)。(3)在 图3中,当 神 经 元 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 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A二B(
20、用字母、箭头表示)。传递过程:突触前膜一突触回隙一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形式:电信号一化学信号f 电信号。传递结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N-命 题 点 一 神 经 冲 动 的 产 生、传导及曲线分析1.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十.+上 _ J+轴 突()二 二 电 茸 二 二+上+*图2肌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B.若 在 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内负外正一内正外负一 内负外正的变化C.在 图2中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去极化过程D.图2中D点
21、时 细 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答 案D解 析 从图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项 错 误;由 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若 在 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抑制c 神经元兴奋,B 项错误;在图2 中CD段,K+外流,神经纤维膜处于复极化过程,C 项错误;D 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 项正确。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次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甲图所示。现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 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细胞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
22、和因某次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现如乙、A.乙图,E 液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K+浓度不变,Na卡 浓度更高B.丙图,神经细胞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丁图,E 液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K+浓度更高,Na*浓度不变D.丁图,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之增加答 案 A解析 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说明E 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Na卡 增多,即 E 液中Na卡 浓度更高,A 正确;丙图中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B 错误;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K+增多,即 E 液中K+浓度更低,C 错误;丁
23、图中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甲图中的相等,说明E 液中Na卡 浓度不变,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D 错误。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z.Na*T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 案 A解 析 神经冲动传导时,丁区域发生K+外流或Na卡 内流,两者不会同时发生。命题点二突触的结构和功能4.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图中A-C 表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末梢不可能含有A-C
24、 受体B.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C.当 A-C 与受体结合后即可产生负电波D.膝反射涉及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答 案 B解析 轴突末梢也可能含有A-C 受体,A 错误;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则 Na卡 进入细胞内的速率会降低,从而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B 正确;当AC 与受体结合后,Na+通道打开,Na卡 内流,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可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并不是立即产生负电波,C 错误;膝反射的完成需要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 错误。5.(2019湖北武汉质量测评)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
25、肉接点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h(乙酰胆碱)属于化学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同时内流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答 案 D解析 Ach属于化学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贮存,A 项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将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问隙,B 项错误;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卡 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 项错误;效应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一轮 复习 神经 调节 考点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