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df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NO.27命制:杨倩 时间:2013/12/8 班级:姓名:【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I)2.种群数量的变化(II)。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梳理基础回扣考点】探究一、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程序选取五点取样法样方等距取样法计算种群密度计数(取平均值)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注意事项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想一想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间没有新
2、的出生和死亡。(2)直 接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的 是及O年龄组成:金 生老年个体数/口成年个体数0幼年个体数A B C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A:,B:C:O曲线图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柱形图。A年 龄0 B年 龄0 C年龄口 幼 年 超 成 年 老年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 C 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根据上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各年龄分幼年个体多、型各年龄个体艮幼年个体少、老提醒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
3、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4)性 别 比 例:种 群 中数目的比例。例1.(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年龄组成:预测一出生率迁入率种群数量(种 群 密 度)死亡
4、率迁出率;影响性别由例分别表示增加、减少”分 别 表 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友情提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拓展延伸:(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 迁出率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
5、)性别比例中,含多于聿的如蚂蚁等;聿 多 于6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例2、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 的 含义,说法错 误 的 是()。A.序号1 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 或序号5 代表C.序号2 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 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空间特征(1)含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 活 中的或布局。(2)常见类型: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O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例 3.(20 0 9 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
6、棉树在路旁每隔5 米种植探究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J”型 曲 线 和 型 曲 线 两 种曲线模型比较例4、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J”型曲线,型H押 时间种1“牛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间有限、受其4 无无K值有K值力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增多、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却.j”型曲线,境阳力量 环境容纳由 S”量曲线 时而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 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
7、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2、K 值与与在实践中的应用灭 鼠捕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与附使鱼的种群数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 捞后,鱼的种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回呦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量提33、K值变动的示意图同一种生物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种群数成A 原来的环境容纳员1-7;、-访丽遗容纳垃a n c环境遭受破坏,4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
8、,值会上升。提 醒(1)最大捕捞量W最大日捕获量,如: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乙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处于种群密度最大时。增长率W增长速率。例5、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几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oA.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探究三、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变动为例)1.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 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
9、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 .探究步骤(1)将 1 0 m 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将试管放在2 5 条件下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分析数据,画出曲线。4.表达和交流(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右图所示曲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生物 一轮 复习 种群 特征 和数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