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三课时.docx
《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三课时.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民族民间器乐一、教材分析:民族民间器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三课。本课选取河北 吹歌、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木卡姆等作品各一首供学生欣赏,我国传统器乐源远流长、丰富多 彩。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器乐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风格。本课节选了河北吹歌小放驴、江南丝竹中花六板这两首作品。感受我国不同地域民 族民间器乐五彩斑斓的独特魅力。小放驴是一首河北吹歌,富有北方农村生活气息。曲调欢快、诙谐,采用管子和吹打 乐队以对答、学舌等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农村民间歌舞“跑驴”的欢乐与幽默的场景。中花六板江南丝竹音乐。其旋律典雅细腻、优美抒情,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表达了人 们乐观的心态
2、,展现了愉悦的生活情景。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触感敏锐,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鉴赏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 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也已经了解甚多,但河北吹 歌、江南丝竹的民族民间器乐记忆对于学生来说距离甚远,所以消除距离感,挖掘兴奋点是本节 课首先要考虑的前提,高中生情感丰富,对新鲜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乐于探索未知领域。在 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一首达拉崩吧(流行乐曲与民族乐器结合的作品)导入来激发起学生 对民族民间器乐的兴趣。通过聆听、学唱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活动,并加入了根据母曲创编环 节,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够更
3、近距离的触摸和体验我国民族民间 器乐的传统记忆。让学生为有如此璀璨的音乐文化而感到自豪。三、教学目标:1 .能够认真听赏小放驴、中花六板,感受河北吹歌、江南丝竹民族器乐合奏曲的音 乐特点。2 .能够知道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常用的特性乐器及音色特点。3.学生在聆听与了解民族器乐合奏曲的同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四、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鲜明特点及独特风格。五、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欣赏代表作品,总结其音乐特点。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管子、喷呐、笛子、箫、打击乐器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徜徉在民歌的海洋里,感受
4、了不同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上 课前我们一同欣赏视频达拉崩吧(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开探索之旅。问题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聆听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乐器?活动1:学生自由发言。总结金石土木丝竹革匏这八类民族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打击乐器 手碟。问题2: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活动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评价:通过欣赏达拉崩吧这首中西结合元素的作品,导入课题,进入探索之旅。设计意图:通过这首流行乐曲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对民族民间器乐的兴 趣。(二):新授课1 .欣赏作品小放驴(河北吹歌)问题1: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活动1:学生思考回答,音乐特点:欢快、喜悦、热闹问题2:这首作品是
5、用哪些乐器演奏的?活动2:作品中出现了哪些乐器(管子、喷呐、堂鼓、笛子、锣等)评价:直观明了,清晰易懂,提问连接下文,自然过渡了教学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乐曲聆听,初步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通过观察乐器来了解河北吹歌的 乐器配置特点,为后面吹歌乐器分类做铺垫。2 .介绍作品结构小放驴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一地秧歌“跑驴”。乐曲先由管子吹奏一个长音,作为一种 呼唤性的开始,这就是“散”。随后乐曲进入主题部分,通过改变音区、演奏技巧、速度,采用 管子与乐队的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民间称为“学舌”),不断重复主题部分,并且在此过程中, 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都有所重复(民间称之为“句句双”):乐曲在经历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鉴赏 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三课时 高中 音乐 鉴赏 中国 民族民间 第三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