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作文中引起儿童与诗词的共鸣——以小学四年级为例谈微作文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尝试.docx
《在微作文中引起儿童与诗词的共鸣——以小学四年级为例谈微作文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微作文中引起儿童与诗词的共鸣——以小学四年级为例谈微作文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尝试.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微作文中引起儿童与诗词的共鸣-以小学四年级为例谈微作文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尝试摘 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比重大大增加,然而,对受限于生活阅历与审美能力的小学生而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让他们与诗词产生共鸣,古诗词的学习往往沦为机械的背诵与词义的理解。而篇幅短 小、形式多 样的微作文则帮助儿童在学习古诗词时发挥想象、代入角色、联系生活、体悟情感,因而成为连接儿童 与诗词的重要 桥梁。关键词:微作文;儿童;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播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责任。统编版小 学语文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 每个
2、年级20篇左右田。其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选用古诗词 共18篇(上下册各9篇),可见,语文教学愈发注重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情感音韵的审美。然而,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诗词类课文 的兴趣 远远不及对叙事类、科普类等其他类型课文的兴趣。究其原 因,是因为传统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往往遵循“解诗题一知诗 一明诗意一想诗境一悟诗情”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儿乎适用 于每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生活阅历不足,知识积累不够、 审美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模式下的古诗词学习成为机 械式、程序化、灌输式地朗读背诵、词义理解、写法分析及 情感灌输。因而与贴近儿童生活的其他类型课文相比,儿童难 以激发自己与诗词的共鸣,从而失
3、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 彻底违背了统编版教材编写的教育初衷。因而,教育者必须改进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儿 童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主动挖掘诗词 深意,帮助学生 从儿童立场体悟文字与音韵之美,引发 学生与诗词的共鸣。 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微作文具有篇幅短小、形式 多样、容易书写的特点,与处于 作文起步阶段小学生的 能力水平相符合,教师作为引导者, 适宜将其作为学习 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指导学生 在撰写中学会搜集资料、发挥想象、代入角色、联系生活、 体悟情感。笔者以四年级学生为例,浅谈微作文在古诗词教 学中的尝试。一、微作文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定义所
4、谓“微作文”,就是小作文,它是学生经常性的 小练 笔实践,用于引领学生记录学习、日常生活和社 会实践中的 体验、见闻、感受和内心世界,加快学生知 能转化,提升读 写能力0与普通作文相比,微作文 主题鲜明,只集中于一个 写点;语言简练,字数在一百 字左右;表达灵活,不受文体 限制,小小说、小散文、小短诗均可。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微作文需要达成如下三点目标:(-)把精炼的诗词语言读丰满古诗词体裁形式的限制,决定了其语言往往是精 炼含蓄 “用意十分,下笔三分”是它最大的特点。然而传统课堂在 偏重讲解诗词意义的同时,常常忽视对诗词未尽之言的探讨。 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 花稀。”教者往往会指导
5、 学生将其逐字翻译为“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 大了;养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翻译远没 有诗句本身出彩,因而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疑惑:“诗人只是 在这两句诗里罗列了一些景物,为什么就成为名句了? ”这就是未能将精炼的诗词读丰满的弊端。教者可指导学 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把景物写得具体详细,再由此猜一猜 此时的季节,想一想彼时的农民在做些 什么。学生们在动笔描 写时,才能感受到“金黄”与“雪白”,肥”与“稀”是多 么精炼且意蕴无穷。而这夏日的景色,也暗示着此时农事正 忙,为下文铺垫,意 在言外,奥妙无穷。当孩子们把诗词的精 炼读丰满,就能由丰满再体会精炼的妙处。(二) 把陌生的
6、写作背景读熟悉四年级学生受限于知识积累,往往对诗词的写作背景并 不了解,无法真正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传 统课堂中, 往往会由教师介绍写作背景,或由学生在课 前搜集整理资料 而这些信息的输入往往较为客观冷 静、笼统概括,缺少阅历与 积累的孩子,很难理解被概 括成寥寥几句的历史事件曾经给社 会、给人民、给作者 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学生曾 经在学习古诗词 时抱怨:“诗人写诗,不是说景色好美,就 是说自己命 好苦。”如果孩子无法与时代背景共情,那么孩 子在 学习诗词时注定只能浮于表面。如在教学统编版语 文四 上夏日绝句时,学生只简单了解李清照在北宋南迁时饱受 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之苦时,是很
7、难与 诗人共情,体会她绝望 之中的愤慨。因而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者可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 将自己代入李清照的角色,抓住她背井离乡、家破人亡时的 一个瞬间,用几句简短的话记录彼时的 所思所想。学生们写 出了与诗人与丈夫死别的哀恸,告别故土的不舍以及对朝廷 腐朽无能的愤慨。此时,在 微作文的串联下,学生才真正做到 换位思考,主动去理 解了社会动荡之下人民生活的艰辛,从而 与李清照合二 为一,产生共鸣,这首诗几乎不用老师再做更多 分析,教学目标便可水到渠成地达到。(三)把浮于表面的课文分析转变为情境沉 浸的感情体验传统古诗词教学也往往在最后有“悟诗境” “想 诗情” 的环节,教者会在这一环节中,
8、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在诗歌中反 映的思想感情。然而,浮于表面的课文分 析往往会让学生产 生套路化的厌倦感,甚至有学生会着重背诵教师总结的思想 感情以来应付考试。这无疑 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 只有让学生沉入诗歌情境,才能自然而然地弓I导出他们与诗 歌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 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教师往往会抓住“轻骑” 一词,引 导学生体会己军的高度自信与豪迈气概。然而这样 的引导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学生依然扮演诗歌“围 观者”的角色,对诗中的军队进行点评。在看热闹 式的“围 观”中,他们很难体会将士们的豪情壮志,老师期望他们体会 到的感情,往往成为他们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引起 儿童 诗词 共鸣 小学 四年级 例谈微 古诗词 教学 中的 尝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