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docx
《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山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文本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界画发祥之时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 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 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 画的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或许更大
2、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 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 本既亲自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 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 望。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 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 “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 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的物质实体“弱川别业” O所
3、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山水 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画”,其 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 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进关山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 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陡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 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之中见秀 气。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
4、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 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形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觉对比;塔 的弧线造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 其巨大体量与四周建筑物形成对比,成为全园布局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形状对比也是园林布局的常见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能”和“否”任一方面回答皆可。回答“不能”的话,应从贾府的内外环境,探春的庶出地位,改革的立场等方面考虑。如根据文本一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知
5、,贾府入不敷出,而外面又是那个大架子,开销相当大,宫里的元春可能早已失宠,贾府在朝中失去庇 护,当时的大环境注定了单凭一个探春,还是无法挽救贾府的。贾府的颓败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没落的前 奏。根据文本一 “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可知,宝玉作为贾府的后代子孙,本应撑起 家族大计,却抱着一种“事不关己”态度,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 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府其 他众多子孙只知道安富尊荣,并不致力于革除弊病。探春是庶出的女儿,她的生母赵姨娘在她管家期间就没少生事,为了二十两银子闹得天翻地覆。如果她
6、的改革触犯了王夫人或其它人的利益,或者中间有小人进行挑拨,探春的改革就进行不下去,会被扣上 一顶目无尊长的帽子,连管理权都会被剥夺的。先天的不足,注定探春无法挽救贾府。探春在被王善保家的翻衣裳的时候说的是“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因为嫡庶有别,探春冷落了天然 的血缘亲情。即使是锐意改革的探春也未能冲破封建礼法的铁网,而贾府的颓败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没落 的前奏,她的改革注定是不彻底的,也难获成功。还可以从甄家被抄分析政治大环境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回答“能”的话,主要从探春的角度思考。探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如她对抄检大观园这件事 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从文本中“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
7、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 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 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可见。探春具有机敏的办事能力。文本一“他干了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又 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办事有方法。文本二探春打完王善保家的后,“便亲自解衣卸 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以退为进,进行反击。探春想到甄家不久前才被抄了家,如今看到自己家里的人倒先抄起了家,不禁流泪,她一心为贾府打 算,不徇私情,不畏强权,如对王善
8、保家的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 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 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 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 不止为主薄,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9、。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 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 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 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 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 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 遂言
10、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 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 *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注】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 上好恶而高下者也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
11、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 好恶而高下者也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 好恶而高下者也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 上好恶而高下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历朝多为主官的佐官之一。B.长老,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在古代也是对寺院里面职务较高者的尊称。C.笏,古代君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D.伏,是说人如狗一般俯伏、趴下,常用作谦辞,如“伏惟”“伏法”等。1
1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他听说主簿石介因上书谈论赦免之事被罢官,他觉得杜中丞的举 措不妥,为他感到可惜。B.石介是卑贱的土人,任用他与否虽然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但作者认为他为人刚直果敢,有气节,喜欢 明辨是非,是好义之士,被罢官实在可惜。C.欧阳修引述赵中令荐官的事例,以三次“复以进”突出表现赵中令坚持原则、不避权威的可贵品质, 这正是欧阳修此时最希望杜中丞做到的。D.欧阳修认为执事向朝廷荐官不能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厌恶来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而应根据被 推荐者的才干决定他们的去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
13、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2)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14 .为劝说杜中丞挽回石介的官职,欧阳修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D11. D 12, B. (1)(大家)听说(石介)被罢免,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 应当议论的,因此罢免石介。(2)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 代。13 .石介具备御史的品质;是否任用石介显示杜中丞识人用人的水平;御史中丞的职位本身要求为朝廷举荐官员,必须坚持方正立场;罢免石介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最
14、终会损害御史台的官员任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并且杜中丞您是皇上直管的大臣,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 并让他离开;即使皇上厌烦他,如果这个人很有才干,您也应该举荐并使他受到重用。并不是随着皇上 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上虽好之”与“上虽恶之”,“其人不肖”与“其人贤”,“则当弹而去之”与“则当举而申之”是 三组结构对举的句子,各自之间断开,而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不肖,“贤,的主语应该是“其人”,两个“其人”与后面内容不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
15、识的能力。D. “常用作谦辞,如伏惟伏法等中 “伏法”错误。“伏法”是依法被处死刑,不是谦辞。 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被罢官实在可惜”错误。根据原文“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可知,作者没有为石介“被罢官”觉得可惜,而是为杜中丞的举措感到可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谓”,认为;“疏贱”,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罪”,归罪于,意译为罢免。(2) “尔”,这样做;“审”,确切,清楚了解;“果”,确实如此,果然这样;“易”,替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16、从石介的能力角度分析,根据原文第二段“主薄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 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 可知,在作者看来,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因此认为石介具备了担任御史 的能力。从杜中丞的角度分析,根据原文“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可判断,作者认为是否任 用石介显示杜中丞识人用人的水平。根据“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 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御史中丞的职位本身要求为朝廷举荐官员,必须坚持方 正立场,
17、不能受皇帝和他人议论的影响。根据“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可 知,作者认为,罢免石介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会损害御史台的官员任用,导致上任的官员不 敢说话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参考译文:(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 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下层土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 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初您举荐石介,谈 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大家
18、)听说(石介)被罢免,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 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因此罢免石介。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 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 才算是称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不止可以做 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赵中令列出了两位 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 几天再次催问,还是
19、推荐他们,太祖十分生气,撕烂他的奏章,扔到大殿的台阶上。中令脸色平静,把 笏板插进腰带里,慢慢拾起那些碎纸片,放进袖中返回了官邸。过了一段时间太祖又催问,赵中令就修 补好那奏章再次举荐。太祖幡然醒悟,最终任用了那两位大臣。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 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现在您举荐石介,也是因为深刻的了解他 才举荐他的,还是偶然举荐他的?如果是深刻的了解他才举荐他的,那么就不应该就此停止;如果是偶 然举荐他,那就应该听从石介所说,明辩是非对错才作决定。并且杜中丞您是皇上直管的大臣,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 让他离开;即使皇
20、上厌烦他,如果这个人很有才干,您也应该举荐并使他受到重用。并不是随着皇上的 个人喜好或者厌恶,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起初您推举石介认为他有才能,朝廷信任并将重用他, 现在不任用他却说没有才能,这是您不够自信决断的事啊。如果再说其他事情,还能指望皇帝信任您 吗?所以说主簿的官职虽然低微,石介虽然是个下层土人,真正值得可惜的是杜中丞您的举措。况且现在罢黜石介另外举荐别人,也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举荐。贤能的人本来就喜欢辩议,如果将 他举荐进入台中,他又有进言,那还将罢黜他而另外举荐别人吗?这样一来,那么最终一定会选择一个 愚笨暗弱怯懦缄默的人才会停止。我私下认为您如果想举荐愚笨的人,那我就不敢多说什
21、么了;如果您 要举荐贤能的人,恳请您不要换掉石介而任用别人。所以我斗胆说了这些狂妄的话,私下进献给您,恭 敬地请您明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雨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篓果满篝。【注】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灵湫: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瓯 篓:狭小的高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这里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 便心忧百姓生计。B.颔联写
22、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现。1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5.D16.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令诗人欣喜不 已。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诗人忧以天下,乐
23、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 “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现”错误。“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到诗歌中找到诗人“忧喜”的内容,然后结合儒家情怀进行分析。先看“忧”的内容,由“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可知,诗人一登官位就心怀百姓之忧,“长人忧”即“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关心百姓生计”,而儒家提倡“有为”,爱民治国,积极入世,把百姓、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所以曾巩的“忧”体现的就是儒家的这种情怀。再看“喜”的内容,
24、由颈联“更喜”可知,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己秋”也是喜的内容, “蚕初茧”“麦已秋”意味着丰收在望,这是一喜。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是喜雨之及时,让“菽粟非虚祷”,可以想见“瓯篓果满 篝”,这是为百姓的丰收和即将带来的生活富足而喜;儒家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富民”“足民”“制 民之产”,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曾巩的“喜”体现的就儒家的这一理念。综合来看,曾巩无论是“忧”还是“喜”,都是以民为本,都是与百姓相关,可以说“尽显儒者情 怀”。(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认为自己和其他三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安徽省 黄山市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