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桃花源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桃花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桃花源记》.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桃花源记一、课内阅读(2022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各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2、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日新月异 B.黄发垂髯舜发于吠亩之中厚积薄发 C.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何足挂齿 D.处处志之齐谐者,志怪者也众志成城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选文善用伏笔
3、,请找出其中一处,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 .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 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各自形成的原因。【链接材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 淮之间,民安于吠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 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F面句
4、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1 .B.悉如外人悉:熟悉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B.复行数十步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A.欲穷其林穷:尽 *C.咸来问讯咸:全,都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C.便要还家.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只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B.文章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写得笔多曲致,富有波澜,由远及近,步步深入。C.文章写桃花源百姓对渔人辞去时的嘱咐等,体现桃花源百姓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D.文章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
5、美好幸福的生活图景。二、对比阅读(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麟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 尽哥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贬甚厚。麟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缘道 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偷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 无
6、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选自世说新语)注:率:率直。尽哥谟(xiim6)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观(kuang):赐试卷第1。页,共17页予。乞:这里指“赠送工陈:陈述。脩(xia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32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A.村中闻有此人 骥之闻命B.悉受所饷 悉如外人 C.缘道以乞穷乏缘溪行D.不足为外人道也征为长史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观甚厚.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35 .【乙】文中刘麟之被征为长史,期间他
7、做了哪些事?(用原文回答)(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小国
8、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节选自老子第八十章)注释:什伯之器:效能十倍百倍的工具。3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便要还家(2)乃不知有汉(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虽有甲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7 .【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 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甲】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
9、然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2022广西防城港统考模拟预测)【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10、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乙】春风挂帆,西视点苍如蓬莱、闽苑,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 莫逾是者。且点苍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飞流下洱河。而西崖之上,山麓之下,一郡居民 咸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无一拢半亩无过水者,古未荒旱,人不识 桔椽。又四五月间,一亩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麦,名“甸溪
11、晴雨”。 其入城者,人家门扃院落捍之即为塘;髡之即为井。谓之乐土,谁曰不然?(节选自王士性广志绎,有删改)【注】点苍:点苍山,又名苍山、灵鹫山。蓬莱、闿dang)苑: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桔棒(jie gao):井上打水用具。41 .阅读【甲】文,补全下列“文言词语积累”表。语言现象例句词义积累(一)同义缘溪行(缘)沿着,顺着积累(二)古今异义妻子邑人(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交通运输业的总称4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C.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D.即/倏雨倏晴43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
12、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咬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忽逢桃花林” 中一个“忽,,字使节奏变快,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好奇。B.【乙】文“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一句通过描写作者所见积雪与山花争奇斗艳、山 峦河水互相比美的景象,展示了点苍山的优美风光C.【甲】文由近及远,读此文时而奇,时而喜,时而疑,时而惊,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乙】文由远及近,先远观,再近看,步步深入。D.【甲】【乙】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和点苍山都是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 百姓生活和睦的场所,都堪称一方“乐土”使人心驰神往。44 .把选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13、人道也。”(2)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45 .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022.河南安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14、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浩浩乎!平沙无垠,篁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日熏。蓬断草 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 鬼哭,天阴则闻! ”(节选
15、自李华吊古战场文)【注】篁(xiong):辽远。嚏:赤黄色,形容日色昏暗。挺:通“铤” (ting), 疾走的样子。亭长:秦汉时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管治安、诉讼等事。唐代 在尚书省各部衙门设置亭长,负责省门开关和通报传达事务,是流外(不入九品职级) 吏职。此借指地方小吏。4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A.便舍船舍生而取义者也舍本逐末 B.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层出不穷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百废具兴独具匠心 D.不足为外人道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心满意足 47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8 .语段(一)笔法简洁
16、而内涵丰富,请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分析。诣太守,说如此。49 .两个语段在体现的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是如何表达的?(2022.山东聊城.统考二模)【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17、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背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骤,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润水,水南有二石困,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 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
18、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远 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图(qu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伐。50.解释加点的词语。芳草鲜美 率妻子色人来此绝境 尝采药至衡山 乃相谓曰 51 .翻译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深山中有人迹,异之。52 .【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53 .【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 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022云南丽江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极狭,
19、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 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
20、一家,老人谓日:“此公 欲来,能相容否?”对日:“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 畜、丝纱、麻臬(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 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 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康与之昨梦录 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2)便扶向路扶:(3)麻臬之属属:(4)迫暮迫:5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56 .【甲】文为什么要特别写到“黄
21、发垂髯”的生活状态?57 .【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古诗文阅读。【甲】石壕吏(节选)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老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乙】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背叹惋。余
22、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丙】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 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 以作耕器,出仓知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注】阿:地名,今山东阿县。白首:老年人。决:决断(改事)。5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遣使追()(2)铸库兵以作耕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出仓縻以济贫穷,阿县大治。59 .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有吏夜捉人”反映了
23、当时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A. “不足为外人道也”体现了村中人对外人的排斥。B. “共载皆白首”暗示阿县年轻人起初不欢迎子奇。D.上述诗文都意在表现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60 .甲诗“”的行为和乙文“”的举措,都表现了百姓对战争的 恐惧和厌恶,但丙文又告诉我们 的道理。参考答案:1. C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3.示例 一:“忘路之远近”中的“忘”,写出渔人沿着熟悉的溪水划船却莫名忘记走了多远;暗示桃花 源地理位置的不明确,为下文桃花源忽现而又复寻不得埋下伏笔,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示例二:“山有小口”中的“小口。说明桃花源位置不易被人发觉,增添了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2023 年中 文言文 专项 训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