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知识点.docx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专业理念第二章职业道德第三章礼仪修养第四章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第五章班级管理第六章班级德育第七章班级文化第八章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第九章主题班会设计与实践能力 第十章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第十一章专业自主发展能力1.2012年11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首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笔记:第七章班级文化第一节 班级文化的构成及影像因素.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狭义的)班级文化,是 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是班 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2、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2 .班级文化的作用: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3 .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青少年文化、同辈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4 .班级文化的影响因素:社会文化(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分)、家庭文化、学校文化。6杜威:“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土壤。”第二节班级物质文化的优化1 .班级环境布置的原则:彰显 班级个性;凸显班级文化主题; 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激励作用。2 .如何营造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整洁、美观的 环境;建立生物角,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建立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 墙面布置,凸显学生主体意识。第三节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1 .(班规的概念在
3、第五章)班规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承包责任制、奖惩制 度和班级的日常常规(如班级公约、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 。2惩戒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尊重事实原则;有错必纠原则;人文关怀 原则; 适度处罚原则; 及时处罚原则。处 罚违纪学生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惩前教育,惩后疏导。”.班级规范的作用: 价值导向作用;规范约束作用。3 .如何制定班规:确立班主任的 主导地位;分析班级情况;班规应体现民主性、规范性、发 展性。4 .如何执行班规:解读班规;重视检查和评比;运用奖励和惩罚;协调班级教育环境。第四节班级精神文化的塑造.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 .班级精神是
4、班级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班级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2 .塑造班级精神的途径与方法:设计班级标志物(如班训、班歌、班徽) ;榜样示范;开展集体活动;运用电子媒介; 利用传统节日;师生的情感交流。3 .在冲突与融合中铸造班级精神。笔记:10第八章教育资源整合能力第一节整合班级教育资源.对于班主任而言,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班级教育资源、家长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1 .整合班级内部教育力量:学生;班级组织(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非正式群体) 第二节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家访和家长会是传统的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1 .家校合作新载体包括班级博客、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委员会等等。2 .根据家访目的进
5、行类型:一般性家访、慰问性家访、表扬性家访、沟通性家访、防微杜渐性家访、 纠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访。3 .家访的步骤:明确家访目的;分析家访对象;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策略;选择合适的家访时机;建立“家访记录卡”;进行后期追踪。第三节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依托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笔记:第九章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第一节 主题班会的设计.班会的类型最常见的有两种:固定班会(如周会、晨会等班级例会)、主题班会。1 .主题班会作为实施班级德育和开展班级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列入国家课程计划,作为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课程板块。2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 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智慧
6、的集中体现。主题班会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班会要实现的是 德育功能。3 .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体现在:主题班会具有导向作用;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题班会具有情感感染的功能;主题班会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主题班会可以引领班级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4 .主题班会的原则:计划性、针对性、整合性、创新性原则。第二节主题班会的实施组织实施主题班会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处理好情感体验与价值引领 的关系;处理好遵循规范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7、。第匚节主题班会的评价I.主题班会的评价标准:主题具有思想性、内容具有真实性、形式具有新颖性、氛围具有感染性、 师生具有互动性。1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的主导作用: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班会实施过程的动态掌控实现主导作用; 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上。2 .好的主题班会课的标准:好的主题、好的设计、好的效果,即 内容、形式、效果 三个方面都好。3 .班会课主题的确定有的是服从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有的是往往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特点的把握,以及学生当下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4 .主题班会的影响因素:班主任关于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平时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 班主任
8、在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中的实践智慧。笔记:12第十章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第一节班主任有效人际沟通的基本素质1 .现代学生观: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学 生是有个别差异的。2 .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 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师生之间平等沟通、亦师亦友。第二节 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班主任与个别学生沟通的技巧: 创设良好沟通氛围 的技巧;倾听的技巧;表达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提供反馈(批评)的技巧; 处理学生情绪的技巧。1 .教师的表达是决定沟通效果的关键环节。2 .班主任与班集体沟通的技巧:与学生建立关系,拉近心理距离;演讲表达要清晰简
9、洁、有条理;鼓励接受与适度挑战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灵活控场。第三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有效沟通I.班主任如何协调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经常向任课教师征求意见;请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第四节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而.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走近父母的世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教会学生感谢父母)营造“尊长辈、敬父母”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的平台;消除家长与学生的隔阂。1 .有效家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在细节中把握沟通合作的技巧;把握与家长沟通的特殊心理;因人而异,选择多元化的方法策略。笔记:第十一章 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指班主任适应工作的需要,通过系
10、统教育和自我发展相结合 的途径,不断 提高和完善专业素质的过程。第一节 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1 .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基本内涵:教育信念,是指人们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教育主张、原则的确 认和信奉。班主任的教育信念具有专一性、执着性、稳定性等主要特征。2班主任教育信念形成的要素分析: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认知为条件;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情意为要素;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理想为前提;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实践为基础。3.教育信念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信念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精神力量;教育信念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重要支柱;教育信念是班主任专业成长和发展的 内在动力。第二
11、节 教育科研: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威可班主任教育科研的策略建议: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术涵养;注重实践反思,勇于剖析自我;营造科研氛围,倡导团队成长(专业引领、团队科研、政策激励)。第二节 白丰发展:班主一任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班主任群体专业化,要加强五个建设:道德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班级建设、文化建设。1 .自主发展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的、关键的动力系统。3.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基本策略:学习: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实践: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我;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我; 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我。笔记:14第一章专业理念班主任专业道德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
12、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标志。班主任老师的专业理念是指班主任“在对待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 理性认识”。它主要体现在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的正确观 念和信念。第一节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岗位.班主任的地位、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 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 旦 里。1 .班主任的任耿条件:应由 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
13、献 的 教师担任。2 .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诉求: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变班主任工作 现状的迫切需要。4.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每班设班主任一人”,标志着我 国中小学已从级任制转向班主任制。5 .班主任专业化的含义:班主任专业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 行选择、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在职业道德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专业精神发展;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在劳动形态上,从“经验型”向“创造型”发展。6 .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深化专业认知;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道德。蕖二
14、节 班丰什是,吆牛的牛要精神关怀者I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 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 .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目的是育人, 主要内容是关怀学生的 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精神关怀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2 .班主任精神关怀的重要意义: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促进班 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3 .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具体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5、ok三节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加.班主任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内涵: 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关心全体学生的 发展。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 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2 .素质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必须树立和坚持的最基本教育理念。3 .【补充】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只能至少可以分成九个范畴语言、数*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号、内省、自然探索、存在。第四节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带了“重要他人”的概念,即
16、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1 .学生的重要他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2 .班主任承担的角色:家长 代理人、学生楷模、心理保健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3 .班主任成为学生重要他人的原则:以 高尚的人格濡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以出色的能力折服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4 .班主任岗位是具有 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第五节班主任是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侵害学生权益的表现: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侵害学生的人格权;侵害学生的隐私权。1 .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研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2
17、.教育教学权、进修培训权不仅是教师是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和职责。4,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义务;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的义务。笔记:第二章职业道德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2,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 立身之本、立教之本,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主任 专业 基本功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