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 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入主 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 硕士日益疏,而入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 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闽,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2、。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 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 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入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 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 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事是已。故日“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注释】唐昭宗:即李晔。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昭宗是僖 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 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
3、,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 覆灭。【文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 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 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
4、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其所以失之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独伶人也哉 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为天下笑 D.自然之理也莫能与之争 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独伶人也哉 C.与其所以失之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自然之理也 莫能与之争 3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 负:背着 * 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B.吾遗恨也 恨:悔恨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与尔三矢与:赠送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
5、非人事哉 人事:给人安排工作 .对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的解释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盛: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B.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镁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C.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稍微)从数骑出,微行人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D.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
6、,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示揣测语气)3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意气之盛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三、小阅读-课内38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 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 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
7、文章 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 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39 .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但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伶官的事情,这是不是文不对题? 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40 .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结合文本具体内 容简要分析。41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土卒离散”“泣 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B.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
8、肯定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 “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 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 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四、非选择题42 .翻译下面的句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3 .通假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9、人也哉?(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五、填空题45 .识记字音。呜呼()契丹()锦囊() 仇豌()沾襟()逸豫() 参考答案1 . C 2. A 3. D 4. (1)势单力孤,那么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 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 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5.原因:君王宠信宦官,疏远贤才,导致宦官专权。目的:警告后世君王不要渐积养祸。【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作为君主
10、,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 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于内”是“养祸”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人主”是一个词,做句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方面;萌芽、发端。两句中的“端”含义不同。句意:可不止一方面。/恻隐之心是仁的发 端。B渚B是“符合、合乎”的意思。句意: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木材直得符 合拉直的墨线。C祸害、灾难;担忧。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句意: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担心得不 到,得到了又
11、担心失去。D.解说正确。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办法把他们除掉”错误,由原文“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 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知,说的是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 们除掉,除去宦官造成的祸患很难。选项说法绝对。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势”,势力;“切”,严重;把持”,挟持。(2) “忽微”,细微的事情;“溺。溺爱;“独)只,仅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使人主必信而亲之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 孤而把持者日益牢”可知,原因:君王宠信宦
12、官,疏远贤才,导致宦官专权。由原文“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不戒哉?”可知,目的:警告后 世君王不要渐积养祸。参考译文:文一: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 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方面。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 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 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 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 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
13、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 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那么惧怕发生 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 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 根源。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 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 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 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
14、大的可以亡 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 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 一弋。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 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 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 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 就是这样。所以说“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指这些,怎能不有所戒惧呢?(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文
15、二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 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 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 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接受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 里。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 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 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
16、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 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 7. C 8. A 9. (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 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 仅仅是伶人啊。【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 “白居易”错,唐代的白居易应为柳宗元。故选C。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组”,指绳索。句意: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
17、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式的能力。A. “人事”:古今异义词,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 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句意:难道说不是人力造成的吗?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岂,难道;抑二 或者;“本”,推究。(2) “忽微”,细微的事情;“智勇”,人的才智勇气;“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 “独”,仅仅。参考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力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 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 王是我推立的,
18、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 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 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 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 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 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的出兵向东逃 跑,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 好;到了割
19、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 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 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 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 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 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10. D 11. C 12. D 13. (1)沈一贯发动奸邪小人穷追不舍。朱廉两次写信给沈一贯, 请他迅速了结此
20、案,事情才得以化解。给事中王元翰认为李廷机受任用,实际上由朱康主使的,上奏诋毁李廷机,并涉及朱 度。【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 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考生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中,“震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震力疾 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这段话是说“朱廉因为年老,屡次称病,内阁中空无 一人。皇帝下谕选择内阁大臣,而朝廷大臣顾虑皇帝会按照旧例直接颁出宫中旨意。朱展 勉强支撑病体请
21、求交付给朝廷大臣推举,于是用了李廷机,让他任首辅。找出句中名词代 词,如“廉”“疾”阁中“人啼”悯臣廷臣中旨“故事”“廷”李廷机”“首辅”,虚词 “以而乃”“以为”,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如“以老”意思是“因为年老”,独立成 句,应该和后面断开,这就排除A项;“廷臣虑帝”意思还没有结束,文中是说廷臣担忧皇 帝“出中旨”,因此廷臣虑帝出中旨”应该连在一起,排除B项;“麋力疾请付廷”和后面的 “推”应该连在一起,解释为“朱庚极力请求托付给廷臣推荐”,排除C项。故选D。11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
22、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文中表示朱廉对 皇帝忠诚”错误,“素服”在文中指平民服饰,便装,表示以辞职抗争。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错 误,文中说的是“二十九年,帝诏蠢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再辞,不允、由“不
23、 允“可知,皇帝没有同意。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 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 句式进行调、换、册,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倡”,发动; “群小”,奸邪小人;“穷治”,本义“彻底查办”,这里“穷治不已”指穷追不舍,盯住某件事不 放;“再 两次;贻、送给;“书、指信;“具狱”,了结案件;“乃”,才;“解,化解。 第二句中,“以”,认为;“用”,受任用;“廷机之用”,李廷机受任用,“之”,结构助词,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实”,实际上;“主”,主使;康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11 五代 史伶官传序 同步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