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202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王娅生前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 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当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 王娅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 作助学。今年2月16日,王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后,又将遗体捐 献给医疗事业。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她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可是这些荣誉她却再也看 不到了!”王娅的“发小”陈海兰轻声说道,“王娅离开我们已经 快10个月了。“ 12月2日,记者随同陈海兰从西青区中北镇华 亭丽园居委会领取了王娅去世后所获得的荣誉一一第六届天津市 道德模范证书、奖章
2、、奖杯和绶带。记者再次来到王娅生前居所时,门上还贴着过年的春联。打 开房门,记者看到,屋内的衣架上还挂着王娅的衣服,厨房的灶 台上还放着她生前用过的粉色水杯,这一切都像是在等着主人回 家,只有卧室内的台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没有翻动过。陈海兰向记者介绍了王娅生前手机里和友人的一些往来信息, 其中一条信息的内容是,在她弥留之际,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却 被她婉拒了。“你们好好过春节,千万不要到我这来,你一定得 习,学习他的那份精神,让我们跟随他的钢琴声吧这份精神传递 下去,引领着我们每一代,代代想传下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7【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
3、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 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 嘉宾,德音孔昭。【人物事迹】20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 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 士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 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 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 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 190次之后, 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醒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
4、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 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 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 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人物故事】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 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 成世界的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专家,都批 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 中药的攻击,奠定了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屠呦呦是 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
5、是卓著的。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 抗疟新药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 经千辛万苦。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在失败 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称着是“三无教 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 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 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 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 人类的科学进步。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 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 好的励志
6、书。必须用好这本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现时代 科学家的精神特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待遇面前不伸手,为 着祖国的科学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时代,更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 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众,振奋精神。大家一定记得,当年,陈景润摘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陈景润 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 为研究员。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发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随后予以转载,“怪 人
7、陈景润”轰动全国。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此时,“七七级”大学生刚刚入学报到,坐定课桌, 开始如饥似渴地求知。都是关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精彩故事, 不仅教育了 “七七级”。哥德巴赫猜想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 本。陈景润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激励了 我们这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国人扬眉吐 气。屠呦呦是时代的符号,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陈景 润,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屠呦呦与她的诺贝尔奖,讲好她和青蒿 素之间有着精彩传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励人,让我们张开双 臂拥抱科学的春天。答应我,我这挺好的,放心吧。我
8、病了,让大家都没有过好春节, 心里已经过意不去了,千万不要再来了。”陈海兰说,王娅总是 这样,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在她生病期间,有受资助的学生也发来信息,想要给王娅寄 一些特产,王娅回复说:“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乡的特产。 请转告学子们,我只希望你们都有出息,希望你们对社会有贡献, 并把爱心传递下去,相信你们能做到。”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白瑞刚告诉记者,甘肃、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学 定点学校为好人王娅投了票。“各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被王娅 的事迹深深打动着。虽然她生前为人低调,但是我们要懂得感恩, 要把她的这种大爱展示出来,传递下去,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 白瑞刚感慨道。
9、白瑞刚说,受到王娅助学事迹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联 系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让人感动的是,陈海兰将王娅生 前留给她看病的10万元也捐给了基金会。王娅资助了 7名中学生 和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学生在天津上了大学。今后还会有更 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王娅的资助来天津上学,因为这是王娅生 前的心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220n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一小区里,一个2 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手臂骨折 受伤严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这样评价吴菊萍:倏然之间事情就发 生了!没有犹豫与权衡的空间与时间,不假思索就伸出双手,这
10、是本能,是善良的本能!推选委员朱玉说: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国 最有力的臂膀。颁奖辞: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 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3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 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 问题。2007年,张桂梅成为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 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 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 已有1
1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 做贡献。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 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 对我最大的安慰。”在颁奖现场,因为关节痛,张桂梅的手上贴满膏药;早上要吃 十多种药,中午吃五种药主持人白岩松说:“大姐这是在拼 命啊”。张桂梅说:“拼就拼一点吧,现在是当妈的感觉”【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 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 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感
12、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4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 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他离别家乡数载,归来就让全村炸了锅:四婶死了的儿子回 来了!死人复活了!重残卧床生涯使他的性格骤然改变,原有的刚直爽快、勇敢 坦诚已经消减殆尽。他变得沉默寡言、抑郁多思。他羞涩、自卑、 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与身体遭受重残密切相关。他在任何陌生场所,都极尽所能保持一个完整人的形象。不 卸假腿,不摘帽子,不摘墨镜,避免让陌生人感到惊讶。就连吃 饭、喝水、穿衣这些生活琐事,他也极想独自一人“秘密”进行。他双上肢在手腕上方
13、5厘米处截肢,双臂神经剧痛,极难学 会自己配戴假腿。他双下肢在膝盖下方7厘米处截除,即使装上 假腿,走上十步八步也会因为腿短打弯双双脱落。他不想让别人窥探他吃假的“秘密”,他认为那是一种丑态。 他知道,假如人们发现他罕见的“猪舔食槽”饮食方式,孱弱的 母亲会急出病来,同情怜悯者会竞相争助,猎奇好事者会大肆宣 扬。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他负伤截肢以后第一顿“自食”,是用断臂搓掉帽子,推掉 墨镜,四肢扑在床上一点儿一点儿地爬到桌边儿,伸嘴叼着碗下 压呈半立状态,慢慢地吸食。他的臂磴触扶桌沿儿,伤口末端神 经就会剧烈疼痛。因为疼痛,他每一次只能够坚持半分钟左右。他难过得想哭,想让情感在哭声中迸发。他
14、在床上攒了攒力 气,“腾”地一下子坐了起来。暗自骂道:真他娘的笨蛋!连哭一 场都不能,这“哑巴”的滋味比哭还要难受。战场上头颅被烧得 半熟没有哭,骨肉散架“大搬家”没有哭。现在反倒想哭了?没出 息!他顷刻间来了精神,身立臂摇,不知不觉中站立起来。他感到自己与受伤前一模一样,依然是一位整装待发、威风凛凛的军 人。他挺胸立正,抬腿迈步,却“匡当” 一声,国回个儿从床上 栽了下来。想象中的英姿,也一下子被“匡当”没了。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 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 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既然敌人的子弹炮
15、火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牺牲的战友 们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 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 我要工作!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25年。为着让乡亲们 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竭尽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话 下。他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 他一般都是晚上行动,因为白天出来怕被人们发现而特殊照顾。 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 鼻青脸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53人航天员小组中,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湘潭县人,他也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16、我喜欢听飞机起飞的时候发动机发出那种轰鸣声,也喜欢 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面钻来钻去,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感觉很惬 意。”汤洪波说。当年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 行员。在新疆,经过8年的飞行训练后,他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 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汤洪波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进入航天员大队后,他一直坚持各种训练,为飞行做准备。现在汤洪波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还摆放着他当空军飞行 员时戴的头盔,它记载着汤洪波曾是一名优秀空军飞行员的经历。 转做航天员的这些年,汤洪波虽然没有飞,却在时刻准备着。其 间,汤洪波
17、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 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每次,他都咬牙坚持,努 力去克服,最终通过了一项项训练。他始终坚信,这是他厚积薄发为空间站建设作贡献,贡献自 己力量的时候。2021年6月17日,机会终于来了。历经H年磨砺,已经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的汤洪波,带 着他的飞天梦想,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奔向苍穹。6月18日7点20分,通过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天和舱内有 几个包裹已经从原来的固定位置被拆解出来,呈飘浮状态,航天 员汤洪波手持一把电动螺丝刀,在拧螺丝;在他旁边,航天员聂海 胜、刘伯明互相配合进行工作。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从开舱
18、门到航天员回到核心舱,一共 用时6小时47分钟,远长于第一次在2008年实施的出舱活动时 间。3名航天员有明确分工。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 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 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 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 的抬升。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 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 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 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通过航天员在中国
19、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6“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在我们看来也许命运对他是残酷的,因为命运之神无情的夺 走了他的双臂,而正当他以为命运其实对他还是不错时,却发现 那仅仅不过是一场梦。或许命运其实对他也是不错,因为命运给 了他梦想,而梦想又给了他动力,活的精彩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他给自己插上了隐形翅膀。陆小华说:“脚下 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 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梦想 给了他努力的动力,照亮了他人生的道路。他用他的奋斗演绎他的精彩,用梦想点亮他的人生。平凡中, 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 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而在当下的社会中 这份感动似乎已经屈指可数了,人们缺少了这份感动,眼睛里有 的只是利益,缺少了这份坚强。有多少人在利益面前失去了自我, 有多少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又有多少人为病所缠, 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受不住风雨又怎 么能见到风雨过后的彩虹。刘伟用他的坚强成就人生。当代的年轻人有多少中要向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