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证意识的缺失及其培育.docx
《确证意识的缺失及其培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证意识的缺失及其培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确证意识的缺失及其培育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石修银【摘要】确证意识的培育关乎科学思维的构建,关乎诚信品质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培育的重要 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培养学生的确证意识,就是让学生在未来具有基于确证的科学 思维,远离材料虚假 化、理据模糊化、佐证文艺化等思维与表达方式,彰显严谨的思维与言语品 质。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确证 意识的培育没有引起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足够的关注。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反思与矫 正。【关键词】确证意识,缺失原因,缺失表现,培育向度褚学术前沿m匕皇 、目乐近来,国内科研论文中数据造假、用“ photoshop”代替 做实验等问题不时曝
2、出,网络上也频现未经验证的假消息、 假材料,这体现了国人实证意识、确证意识的缺失。有学者 指出,“议论文是以逻辑 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 者接受观点或采 取行动(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 文章” E。 可见,证据是说理的重要基石。确证,是确切地 证 实、确切证明。确证意识,就是凭借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 以实际、确凿验证过的材料证明、验证观点的意识。学术造 假、媒体假信息频频出现,与社会风气有关,也与教育者未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确证意识有关。美国 的教育为我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确证意识提供了借鉴。美国 学者傅丹灵认为:“美国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教育孩子要搞 清楚材料是从
3、哪里来的,怎么运用。凡引用必 有出处,一是 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二是说明材料 的真实性。这样才有权 威性,才有说服力。”(1)确证意识,不仅是说理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 适应未来 生活交流、科学探索的需要。小学阶段是 学生接受教育的起 始阶段,也是思维培养的最佳阶 段。小学语文教师有培养学 生确证意识的责任,以 让学生在中学、大学还有未来的工作 中,有严谨的论证思维和辨证意识。二、确证意识缺失的原因小学阶段的教育不重视确证意识的培育,主要有三个方 面的原因。1 .教师:确证意识的淡薄首先,教师认为说理写作是高中生要学习的内容,小学 生习作就是叙事写人,确证意识的培育更不在学习内容之列 其次,小学
4、教师喜欢用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劝导或鼓励孩 子。比如,用小马过 河的寓言来劝导孩子勇于探索,不要被 他人视角误 导;用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鼓励孩子克服前行的 困 难。这样的教育形象生动,也符合孩子的认知心 理,有一 定的效果。但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毕竟不 是生活的实证,是 想象、虚拟的事件,只具有说明某些道理的功能。学生随着 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不信服老师这样的劝说。2 .教材:确证意识的罔顾首先,教材也鲜见说理性文章,即使是教材的注释,也 未有意识地指出文章的出处、版本,一般 标注为:本文作者 某某某,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其次,课文也没有体现材料的确证性。比如,课文 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几句 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里的“有人说过”,这个人是 谁呢?课文中并没有指出。这让人 感觉观点可 因文章的需要而假设,就连文中提到的波义耳、 魏格纳、阿瑟林斯基的事例都没有提供出处。最 后,课文后“小练笔”也没有对材料出处等提出要 求。再如,六年级上 册口语交际“演讲”要求:作好 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 什么样的演讲才有说服力呢? 一是要观点鲜明;二是要选择 合适的材 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 句等;三是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叶 黎明提出:“关于可靠论据的特征,除了一致性与 真实性之外,需要补 充的还有以下
6、特征:不偏斜、新鲜(这一点对数据来说是很 重要的)、完整(不断章取义)。此外,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不 足为据同了解什么是可靠论据一样重要:道听途说的、个人 观点、猜测与虚构的故事等在议论文中是不足为据的。” 教材编者如果在“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后 指出事例的来源, 要求不能用道听途说、个人猜测 或虚构的故事,学生就会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使用没有确证的材料。o3.文化:确证意识的缺失己中国古代文人鲜有确证意识。首先,从古籍中难以看到引用资料的具体出处。如劝学中道:“君子曰:学不 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是谁?是在哪2244里讲的?文章中都未作说 明。其次,中国文人演绎学说,往往是用文
7、学思维,如类比、隐喻、象征、暗示等,尤其推崇 类比、比喻说 理,称其能“点石成金”,化平淡为生动,化深 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这与传统文化重 形象轻逻辑的审美取向有关。比如,劝告人们不断 学习,就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往往不是用生活道理、事例来 阐释或佐证,虽生动形象却不具备说理力度。徐贲也认为:“在说理中运用的类比并不是理由或证据,而只是说明与解 释。”三、确证意识缺失的表现“单就作为修辞术说理本身来看看它的三个组成部分, 它们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的逻辑(logos)、 信誉(ethos)和情绪(pathos)。”信誉指的是作者演 绎的真诚可信,而确证意识缺
8、失 大多是由于虚伪、敷衍,其 表现有下面四种。第一,理据模糊。学生没有掌握具体的事实,以模糊或 高度概括的话语来诠释材料,空洞苍白。仅仅说要做,而没 有付出实际行动,是远 远不够的。鲁迅先生有言,现在的青 年最要紧 的是“行”,不是“言”。比如,“24岁的宋玺携 笔从戎,将青春献给部队;朱珑、林晨曦深度学习,探索科 技奥秘”文中没有具体诠释如何“将青 春献给部队”、 如何“深度学习,探索科技奥秘”,语 言模糊,没有具体确 证,材料便无法打动读者,也无法有力佐证观点。第二,理据臆造。一是学生没有对生活与社会进行具 体观察,没有从报纸、杂志或其他媒体获得 具体材料,于是就 “估计”“猜想”。比如,
9、有学生写,“现在学生渐渐有认 真学习的意识,他们有的在认真寻找资料,有的虚心请教长 辈或老师,有的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学生列举的现象 没有具体所 指,只是猜想,让人感觉有编造、敷衍的嫌疑。 二是学生编造名言或事件,试图展示自己丰富的“积淀”, 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佐证。三是理据文艺化。表现在没有现实 的事例,学生就用比喻或类比的艺 术描述来佐证,如“小小 一叶扁舟之所以可以渡过大江,是因为它知道有载客渡江的 责任;蒲公英之 所以可以乘风飞翔,是因为它知道有传播未 来的责 任。人要有责任意识”。扁舟、蒲公英“知道”责任 是想象臆造、拟人化的表达,是散文诗的语言。作为写实说 理的议论文,用诗化的语
10、言会显得文体不清、不伦不类,也 不具备说服力。第三,理据截取。表现为不是整体理解全文,或 无视 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截取文中语句来 “佐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明截 取,不整体理解,如孟 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 心而已矣。”有学生就写道: “孟子云:学问之道无 他,我们不断总结纠错,就可以 获得学问的提升。”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只截取前面一 句来佐证,无 视后面的“求其放心而己矣”。二是暗截取, 截取他 人话语中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部分句子,虽引用原文 但悄悄有意曲解作者的原意。比如,“我们要呵护环境,古 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们只有和动物和谐相 处,呵护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确证 意识 缺失 及其 培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