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卷.docx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作为齐鲁文化和泉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济南古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超然楼亮 灯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大批游客(mti)名前来,这为推广济南古城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在古城发展(zu6)谈会上,许多专家的想法不谋而(he) o他们建议,济南古城应该充分传承历史文脉,增添艺术氛围,加强美学空间的应用,强化数字(fu)能,进一步打造沉浸式 古城体验特色,更好地服务百姓。(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载体 (zai)契机 (qi)氛围 (fen)沉浸 (jin)B.载体 (zai)契机 (qie)氛围
2、 (fen)沉浸(jin)C载体 (zai)契机 *(qie)氛围 *(fen)沉浸 (qin)D.载体(zai)契机(qi)氛围(fen)沉浸(qin)(2)上面文段填入注音处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慕坐和富B.幕坐和赋C.幕座合富D.慕座合赋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初中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快乐,互助友爱。 B.在短道速滑世锦赛上,有少年天才之称的林孝竣毫无悬念夺得金牌,令人喜出望外。 C.只要我们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就指日可待了。 D.近期,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制药机械与设备博览会,各类新产品浩如
3、烟海,应有尽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B.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能妄自菲薄。C.本着提升学生素养的原则,槐荫区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小达人”。D.在文学园地中,中国文学开花结果、吐芽生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向我们走来。4 .学习了新闻单元,班级拟开展新闻采访实践活动,李明同学作为小记者将对全国劳模赵丽丽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的人物介绍,为李明同学设计一段采访词的开场白。(50字左右)5 .【答案】【小题1】C【小题2】C【小题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BD.
4、正确;C.有误,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故选:Co(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无意义/连词,去卜8 .不同,疑问代词,哪里/兼词,在其中;C.相同,动词,到/动词,至IJ;D.不同,介词,把/介词,因为;故选:Co(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能力。ABD.正确;C.有误,依据全文内容可知,第一段是写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第二段是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依据第二自然段结尾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句可知,这是作者从正面直接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三个 方面的标准,而不是
5、侧面。故选:Co答案:(1) C(2) C(3) C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 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 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遵从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
6、正道上。富贵 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 作为的男子。”学习文言文,需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还要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多义词 及特殊文言句式等。6 .【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 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的意思是: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不 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 文言现象
7、,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字词:便,方便,便利;辄止,就停止;以,来;利,使利。句意:但凡有对百姓不便 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从“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服御无所增益”可以看出孝文帝生活俭朴;从“不便民之事,辄止,以利民”“建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可 以看出孝文帝勤俭为民,凡不利于民的事都废止;从“上常衣绣衣,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可以看出孝文帝衣食俭 朴,率先垂范;从“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南越王赵佗自立为武 帝,然上
8、贵佗兄弟,以德报之”可以看出孝文帝对待异己,以德报怨,深得人心。据此理解概括作答。答案:(1)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2)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3)从“不便民之事,辄止,以利民”“建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可以看出孝文帝勤俭为民,凡不利于民的事都废止;从“上常衣绿衣,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 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可以看出孝文帝衣食俭朴,率先垂范。【小题2】【小题3】【解析】参考译文: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 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
9、匠一计算,造 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 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 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 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 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 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南越王赵佗自立 为王称作武帝,然而皇上却把赵佗的哥哥弟弟当作贵人,用德来回报,赵佗
10、于是去除帝号称臣。 因此天下变得安宁富足。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 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 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 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
11、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 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 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7 .【答案】【小题1】B【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词的理解与赏析。ACD.正确。8 .有误,词的上片写演习场上的士兵,下片写了长官张路分的英勇身姿。全词描写了 “万马”“寒 角”“枪刀” “铁骑”等盛大肃杀的演戏场面,又表现了将军指挥千军万马,能文能武的形象, 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选项中“沙场秋点兵的描写体现了词风的婉约”理解有误。故选:Bo(2)本题考查词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12、。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中具体内容,分析两处所刻画出的张 路分的形象即可。上片中“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只 见张路分“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勇仪态;“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 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 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拂拭腰间, 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想要斩灭金人,不甘于平凡的 志向。答案:(1) B(2)
13、“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 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还颇富文才诗情,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拂拭腰间,吹 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想要斩灭金人,不甘于平凡的志 向。译文: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 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驰,速度快如流星;队形 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 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
14、是天 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 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侯,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 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 那随军乐队所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首三句从听觉上写演习开始前和 开始时的景况,后从视觉上写开始后的情景;下片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 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该词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 这首词突出的特点是选
15、择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细节入词和选择能突出人物将帅之才的细节入词, 词中洋溢着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感。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角声满天秋色里【小题2雪拥蓝关马不前,不畏浮云遮望眼,学而不思则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解析】(1)留取丹心照汗青(2)角声满天秋色里(3)雪拥蓝关马不前(4)不畏浮云遮望眼(5)学而不
16、思则罔(重点字:罔)(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7)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9.【答案】神魔,大闹天宫,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西游记是中国
17、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 是明代吴承恩。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 精神;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 寺取经,最终修成正果,带经书回到东土大唐的故事,蕴含着只有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才能取 得成功的人生真谛。答案:神魔大闹天宫示例: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 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 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
18、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 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 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 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答案】小题1 C【小题2】B【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第段“2022年11月以来,以围炉煮茶为关键词的搜索量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 1173%”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出“1173%”的具体数字,将2022年搜索量与2021 年搜索量进行对
19、比,突出说明2022年“围炉煮茶”的火爆。选项中“第段运用列数字、分类别 的说明方法”有误。故选:Co(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及辨析。ACD.正确。B.有误,联系原文第段“一日大雪初晴,睡梦中,他用雪水烹煮最名贵的北苑贡茶小龙团, 且有美人端茶歌舞,虽是南柯一梦”可知,以雪水烹煮“小龙团”是苏轼的南柯一梦,选项中“经 常以雪水烹煮名贵贡茶小龙团”有误。故选:Bo(3)本题考查段落位置关系。解答此题,要根据段落前后文内容,分析作者安排位置的原因,注 意首先阐明观点。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第段借“小红书”上的分享引出“围炉煮茶”在年轻群 体中兴起这一话题,在第段进一步介绍“围炉煮茶”在悄然兴起后的
20、火爆现象,两段话联系非 常紧密。而第段“有专家分析,围炉煮茶之所以能走红,在于其折射的仪式感消费与年轻 群体的消费理念相匹配”是对“围炉煮茶”受到年轻人追捧原因的分析,作者这样安排,遵循了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如果更换位置则显得逻辑混乱,所以 不能调换。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答案:(1) C(2) B(3)示例:不能调换。第段介绍“围炉煮茶”的悄然兴起和火爆现象,第段介绍“围炉煮 茶”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本文介绍了热点话题“围炉煮茶”的历史渊源、走红原因及发展趋势。第段介绍“围炉煮茶” 的悄然兴起和火
21、爆现象。第一一段说明了中国是茶的故乡,“围炉煮茶”古已有之,曾被视 为文人骚客社交、寄情抒怀的象征。第段说明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段补充说明了围炉煮茶走红原因在于匹 配了年轻人的“仪式感消费”观念,抚慰他们的孤独感。最后一段说明了围炉煮茶彰显了传统文 化回归生活,并融合文化、乡村旅游,成为茶饮行业新业态。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 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11 .【答案】【小题1】“我”在茶坊遇见“老书匠”,得知他从教师岗位退休后
22、摆书摊安度晚年 【小题2“我”到小书摊寻访“老书匠”,他正在教一群孩子朗读岳阳楼记 【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我和老书匠 三次相遇的过程”,仿照示例,围绕“我”与“老书匠”的相遇进行概括。第一空,根据题干“我 路过小书摊,老书匠用说教的方式把书强卖给我”可定位第,再从后文第段“某晚, 我与朋友在茶坊喝茶,偶然又遇上了他” “我才知道他姓何,已六十开外,是某农场中学一位语 文教师,前两年退了休,便来城里投亲戚,摆了这个小书摊”,可概括第一次相遇为:我在茶坊 遇见“老书匠”,得知他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摆书摊安度晚年;第二空,根据第段“又过了一
23、些 时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又来到了他的小书摊前。只见一群孩子正围坐在他身边,一字一句 地跟着他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概括第三次相遇为:我到小书摊寻访“老书匠”,他 正在教一群孩子朗读岳阳楼记。(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寸步不离”本意指一步也不离开。也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句中描写了 “老书匠”连 连午餐、晚餐都不离开小书摊,表现了他与书摊朝夕相的情景,联系后文“但他认为,一个老书 匠晚年还能与书为伴,让书香陶冶情怀也算满足”可知,一步也不离开小书摊,也表现了老书匠 对书摊的在意与喜爱,以及与书为伴安度晚年的满足感。“渗出了晶莹的泪珠”是对老书匠的神态描写,同时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山东省 济南市 槐荫区 中考 语文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