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 1、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析 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方、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形状、颜色,并给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熟悉“天地”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燃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连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存,连续进展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量。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
2、根底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预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阅历,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精确以及读得是否娴熟。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现预习资料。 (1)、的生活年月、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解释,理解诗句。 重点争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3、? (4)、为什么说“只留清气满天地”?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应。 用梅花赞美注意_,而不注意_的人。 背诵墨梅。 其次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用梅花比方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读。 指名读解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争论仍旧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重点争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 指导朗读,背诵
4、。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依据解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争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受了哪些考验? (2)、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行?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_精神相近。 2、背诵竹石、石灰吟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方精神留意什么? 力量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连线:梅
5、 坚忍不拔 竹 忠贞不屈 石灰 凌霜傲雪 2、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天地”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行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行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寒冷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芳香越芳香。因此梅花历来都
6、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闻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信任大家都不生疏,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熟悉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闻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名“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很多幅墨梅,他不仅喜爱画画,还喜爱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日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日我们就一
7、起来观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 学们试着精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毕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沟通,出示:生长地点 洗砚池头 形 态 个个花开 颜 色 淡墨痕 气 味 清气 沟通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傲慢骄傲)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
8、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旧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旧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天地。”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赞扬、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教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
9、说说的,出示“流”“满天地” 流:流溢 满:充满 天地:乾即天,坤即地,天地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赞扬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教师供应的资料,同桌争论争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
10、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德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爱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缘由了吗? (王冕喜爱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行,盼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的形象。这首诗外表是在写墨梅,其实叙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爱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天地!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11、。”最终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名贵品性来。 3、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 教案类型:活动参加型 活动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天地、燃烧、千抹万击、千锤万凿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活动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梅、竹、石灰各自的特点,体会赞颂的精神品质。 活动难点: 理解梅、竹、石灰各自的特点,体会赞颂的精神品质。 活动预备:中号黑板 小黑板 活动时间:403 课节一 活动内容:学会墨梅
12、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净的品行。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古诗擂台赛 T=7分钟 过程 1、组织学生学习打擂方法及规章。 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记住了很多古诗,可以进展古诗轮背,看谁记住的多,争当小擂主。 2、组织竞赛。 3、小结、点评,嘉奖获奖者。 活动二 学习古诗墨梅 T=25分钟 过程 1、教师范读古诗。 2、领读古诗,并让学生画出节奏。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天地。 3、采纳学习自由读-指名试读-教导示范-再练读-再试读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借助解释
13、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5、小组内争论,说一说每一句的意思。 6、全班沟通,小结。教师补充。 7、让学生一起说古诗大意。 我寻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它的颜色艳丽,只求在天地间留下芳香的正气。 8、争论;本诗写的物是什么?描写它的什么特点,从这个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9、引导、分析、小结。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净的品行。 活动三 学习生词 T=7分钟 过程 1、学会生字 砚、乾、坤 2、认读词语 墨梅、天地 3、指导背诵。 4、小结。 诗人是在借墨梅表达自己做人的抱负;即使没有那娇艳的红色,也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
14、神和凌寒独开的高尚品行。在诗人看来,他画的梅不需要有漂亮的颜色,只要能长期保存住她的清雅之气就足够了。 这就是墨梅的独特之处。 附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墨梅 元 王冕、诗人、画家 特点:淡淡的颜色 芳香的气味 赞颂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净的品行。 4、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索: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
15、人的介绍特殊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闻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燃烧 天地 2、朗读古诗。 3、联系解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沟通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是谁
16、? (2)墨梅:元代闻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闻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展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
17、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奇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颜色。)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颜色?(淡墨痕)应当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莫非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天地。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芳香的气味。这里指纯净
18、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天地: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艳丽,只求飘散的芳香布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芳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展描写?(淡淡的颜色、芳香的气味。)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画梅花不以追求颜色的明丽来讨人赞扬,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颜色,联系特别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芳香”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说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19、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稳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稳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力量。 教学过程 :
20、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状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闻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闻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殊出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犹如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墨梅 古诗 教学 设计 一等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