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教案模板6篇.docx
《加与减教案模板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与减教案模板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加与减教案模板6篇 加与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染纸的根本方法。 2.感受染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3.感受颜色比照。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匀称地进展美术活动。 活动预备: 1.报纸、颜料盘、纸巾若干(颜料盘中放有各色颜料) 2.纸袋一个、一张白色纸巾及一张浸染后的纸巾,一段自制视频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魔术导入,可以激发起幼儿兴趣) 1.师:“教师今日带来一个魔术,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教师出示纸袋,“请问我的纸袋里有东西吗?”幼儿答复“没有”。 2.师:“魔术开头了,小朋友快看看,我变出了什么?” 教师“变出”一张白色的纸巾,提问,纸巾有什么用处,幼儿答复。 教师接
2、着“变出”一张浸染后的纸巾。师:“变出什么来了?”幼: “美丽的纸巾”。 3.师:“白色的纸巾是怎么变成美丽的纸巾呢?” 幼儿答复,“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变成的?” 二、 播放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既可以引起幼儿留意,又能够让幼儿了解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1. 教师播放视频。师:“视频中的哥哥在干什么?” 2. 幼儿边一观看视频,教师一边讲解。 “看了视频中大哥哥的操作后,你们知道一张白色的纸巾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纸巾了吧!(先折叠,然后再染)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浸染。教师这里还有一种不同的浸染方法,可以让纸巾变的更美丽。” 三、 教师示范 (可使幼儿了解多种浸染的方法) 1. 先对视频中大哥哥的
3、浸染方法进展简洁的示范。 2.教师展现另一种不同的折法以及不同的浸染方法,并进展具体的叙述。(加深浸染难度) 3.鼓舞幼儿用不同的折法,染出不一样的图案。 四、幼儿浸染(通过操作,可以熬炼幼儿的动手力量) 1.说了这么多方法,小朋友确定都想去试一试! 2.强调常规:“但是,在操作之前,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留意不能把颜料洒了,也不能把衣服弄脏,做好后要当心的往开展,不要把作品弄破了。完成后交给教师,教师要把作品贴到黑板上。明白要求了吗?”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小朋友们抓紧行动吧! 4.教师将完成好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五、展现观赏及评价(评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幼儿获得胜利体验和美
4、的感受。) 1.小朋友的作品真美丽,你们最喜爱哪个?为什么喜爱?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前来答复。 2.鼓舞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准时进展小结 六、活动延长 师:“其实呀,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可以染出不同的图案的,小朋友假如有兴趣,回家后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染一染,看看怎么样就可以染出美丽的纸巾来了,知道了方法别可忘了告知教师哦!” 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一节美术课美丽的纸巾,这节课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初步学习浸染的根本方法,并感受染纸活动带来的乐趣。在活动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先用一个小魔术导入,小朋友都很感兴趣,这一下子把幼儿的热忱都调动起来了。并将教师操作示范改为观看视频中小
5、朋友的操作,这样设计激发了幼儿探究欲望,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会非常仔细。染纸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是第一次操作,所以小朋友相对于比拟奇怪。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都能当心翼翼的用纸巾蘸不同颜色的颜料,大局部的都按自己喜爱的颜色去设计漂亮的花手帕,在幼儿操作前教师提出常规要求,幼儿也能做到。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积极主动,探究欲强,充分表达了幼儿的主体性,提升了幼儿的审美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同时,也存在缺乏: 1、导入局部不精简。 2、染纸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是我在课前没有给幼儿展现过这类物品,没有做好铺垫,稍有欠缺 加与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不同速度、力度的变化及表现的不同形象,大胆地用歌声和动
6、作来表现勤快人、懒散人的不同形象。 2、尝试与同伴一起合作编歌词并即兴演唱,体验合作的欢乐。 活动预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寻常厨房里都有哪些活要干?“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观看和已有的生活阅历争论。教师:“有这么两种人,他们都在厨房里,请小朋友听听歌声,再告知教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2、观赏歌曲,着重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有力,快速的歌声表现的勤快人和无力、慢速的歌声表现懒散人的不同,让幼儿争论音乐为什么这样表现。 3、教师带着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教师带着幼儿指唱,幼儿能听节奏指图。 5、动作表现:鼓舞幼儿尝试听音乐边演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现勤快人与懒散人。 6、其他幼儿割据自己演
7、唱,即兴编动作。 7、趣味对唱: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勤快人和懒散人。启发幼儿用越唱越快、越唱越有力的方法演唱第一段,表现动作麻利和勤快人;用越唱越无力的歌声表现懒散的懒散人。 加与减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路交通,理解遵守道路交通意义和重要性,明确每个人都要坚固的树立安全意识;明白一个人的安全每天都是从零开头的。 2、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遵守交通规章,做安全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 (一)上学放学路上。 教师语: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公路;都有要经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当你行进是都是否留心和留意过往的车辆;是否专心观看地形呢?下面就这个问题
8、谈谈在日常生中应留意什么。 (二)在路上要留意的问题。 1、道路行驶要靠右行,都要配戴小黄帽,不能随心所欲忽左忽右,走路要眼看前方,排纵队,不能相互并排行走,更不能在路上追路、玩耍。 2、不能追赶车辆或向车上投掷物品,如:石子、泥团、饮料瓶等,不能任凭搭乘过往的车辆。 3、回赤米坑小组的同学除了走大路外,还要沿河走2千米的山路,山路内侧靠山、外侧沿河,路面宽约2.5米,间或有运木头小型农用车、摩托车行使。所以家住赤米坑的林翠萍、王丽君等同学要特殊当心,除了用眼外还要用耳,弯道处要先听再行,没有听到车声都要靠山边行走,雨天必需要派人来学校接。 4、通过“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的同学,每次都要高
9、度的警觉肯定要做到“四个环节”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通过。 5、带着全班同学到校门口的“十字”路口进展实地观看并演练。 (三)、乘车 教师语:同学们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不行缺少的“东西”,那么这节课就“行”来谈谈。 1、我们节假日去城里买学习用品、购置衣物肯定得由父母或村上的“大人”伴随监护下,只能乘坐班车或专线车,不能乘坐超载车。在车上假如坐在靠窗子的位置,千万不行将头或手伸到窗外,特殊是两车交会时更不将头伸至外观看。 2、乘车时上下车要让车子停稳后,才能上下车,心必要养成先下后上的习惯,遇到老人或孕妇要主动让座。 3、假如乘坐家人的摩托车出行,不能超戴。肯定要戴安全帽、身子要往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