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通用15篇).doc





《北京天坛导游词(通用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天坛导游词(通用15篇).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天坛导游词(通用15篇) 各位游客,我们今日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到达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头,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特地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
2、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局部,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着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头此次巡游。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留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由于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由
3、于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长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展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展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头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
4、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协作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伴随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头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顿,到了其次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完毕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燃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晰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面前的
5、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殿宇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特别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东南西三个方向各一出陛,在南向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殿顶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
6、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致的穹隆圆顶。这组建筑不仅非常精致,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刚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筑的磨砖对缝,非常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微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楚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其次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天坛有特别多的柏树,而在这很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
7、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特别的奇怪,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似乎9条蟠龙缠绕玩耍,故称之为九龙柏。在巡游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马上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现在的我们已经走过了中轴线,接下来我们往西走,去看神乐署建筑群和斋宫建筑群。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斋宫。斋宫占地四公顷,建成于永乐十八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斋宫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坛斋宫斋戒三天,三天以内不能做任何事。应为斋宫是皇帝的住宅,所
8、以建筑等级较高,建筑物精致,素有“小故宫”之称。 再向前走就是神乐署了。神乐署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原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改为“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为“神乐署”。神乐署是特地演习神乐舞的场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 我们已经看完了五大建筑群中的四组,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最终一组牺牲所。牺牲所是用来饲养祭祀牺牲的场所。牺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间,中间三间供奉牺牲之神。 中国封建统治连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表达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聚了古代匠师才智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爱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久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今日我
9、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留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2 各位游客,我们今日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到达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日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头,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特地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
10、。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闻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局部,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特地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头此次巡游。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
11、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留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由于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立刻要开头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觉了,坛上全部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其次圈
12、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周台阶分为四个局部,每个局部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莫非都是巧合么?固然不是,由于依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给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异,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展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展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头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
13、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协作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伴随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头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顿,到了其次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完毕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燃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燃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燃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
14、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殊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刚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殊嘹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怪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妙的愿望。 现在咱们连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
15、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特别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致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非常精致,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刚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筑的磨砖
16、对缝,非常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微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楚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其次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或许您刚刚就已经留意到了,天坛有特别多的柏树,不错,它就似乎北京一个自然的氧吧。而在这很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特别的奇怪,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似乎9条蟠龙缠绕玩耍,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17、在巡游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马上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似乎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由于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
18、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按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消失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掩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
19、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筑的。在感慨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留意力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根据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
20、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燃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
21、代在这里放的确实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加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查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觉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假如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当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日的观光巡游就要完毕了,在天坛的这段时间盼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愿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坛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
22、x,大家可以叫我x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留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制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
23、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瞬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完毕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北京天坛导游词4 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日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的圣坛。 来到圜(huan)丘坛下,我们立刻要开头登坛了,不过您要留心数一数,每层的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觉,坛上的全部的台阶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数。这些莫非是巧合吗?固然不是,由于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使用这个数字来给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异,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天坛 导游 通用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