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教案.docx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七年级上册-打印版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举例说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2. 技能目标:通过试验提高学生的试验力量和观看力量,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试验结果的分析培育分析问题的力量。3. 情感目标: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乐观思考、勇于创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的试验。三、教学难点提出问题,承受适当的方法解决试验中消灭的问题,设计比照试验。四、教具预备1. 有关光合作用觉察史的资料。2. 有关探究光合作用试验的课件。3.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各种材料用具,课前 1-2 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展暗处理
2、。五、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我们学校位于邹城市区,周边绿化较好,花草树木种类多,市区外各种农作物蔬菜丰富, 因此我们的植物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学生对植物有较强的感性生疏,也有较厚的兴趣。但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较为抽象,学生对此缺乏感性生疏,因此需要通过试验来验证。为强化学 生的感性生疏,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并化解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充分预备课件,试验材料,通过学生实施试验,感性生疏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争论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应用。六、课时安排1. 光合作用 的觉察及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 为第一课时。2. 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及光合作用的原料,总结光合作用的公式为其次课时。七、教学过
3、程第一课时师: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物资料-打印版海尔蒙特试验质,而植物却没有摄食现象,为什么?教师活动:展现1648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盆栽柳树的试验示意图,并做适当的讲解。1. 海尔蒙特将一棵 2.5kg 的柳树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的土壤经烘干并称过重量)。2. 每天只给柳树浇适量的雨水,并利用桶盖防止灰尘进入桶内。3. 五年后取出柳树,并把柳树和土壤分别称重。觉察,柳树增长了八十多千克,而土壤只削减了一百多克。提出问题:经过五年的生长柳树增长了八十多千克而土壤只削减了一百克,这说明白什么问题呢?生:争论后小结:当时海尔蒙特据此提出了建筑植物
4、体的原料是水的观点。师:海尔蒙特的这一结论是否准确呢?学生争论后小结:他无视了空气对柳树的影响。师:实际上,直到 1897 年,人们才首次把植物的这种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引入课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哪些物质? 师:1.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生:2.作出假设:假设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师:针对假设需要作出比照试验吗?比照的条件是什么?生:3。光是比照的条件,是争论的变量。师:依据光所做的比照试验中,以下哪一种方案更能表达试验的严谨性?让学生争论后答复。(1) 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展比照。(2) 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片
5、进展比照。(3) 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局部进展比照。生:争论后提出: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局部进展比照。师:怎样验证淀粉生成?指导学生用碘液滴到面包上,观看面包颜色的变化。生:现象描述,淀粉遇碘变蓝,用这个方法验证淀粉的存在。阅读试验过程,提出各自的问题:a.为什么用天竺葵?是否可以用另的植物?b.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c.为什么用黑纸片正反两面都夹紧? d.为什么要遮盖一局部?e.为什么要浸入酒精,并隔水加热?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心。学生进展分组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生:得出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光是进展光合作用的条件。小结: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实施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生物 年级 上册 光合作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