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30]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docx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30]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30]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案30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一、单项选择题(2022河北保定模拟)吕二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为典型黄土,土层厚度50 cm以上。科研人员在该流域选取四个坡度近似的林地(灌木林、刺槐林(人工纯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为径流小区研究植被覆盖对坡面径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一次降水过程下不同植被坡面径流产流过程。据此完成13题。1据材料推测,四种林地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D)A灌木林B刺槐林C油松林D针阔混交林2与其余林地相比,灌木林坡面径流出现时间早主要是因为灌木林(C)A地势起伏小B降水强度大C地表覆被少D土壤孔隙大3为提升刺槐林水土保持能力,下列
2、措施最可行的是(A)A种植林下灌草植被B增大刺槐种植密度C清理林下枯枝落叶D发展林下家禽养殖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针阔混交林出现地表径流的时间最短且地表径流量最小,说明针阔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地表土壤冲刷最轻,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第2题,由材料“下图示意一次降水过程下不同植被坡面径流产流过程”可知,灌木林与其他林地降水强度相同,灌木林地表覆被少,阻滞接纳降水的能力差,坡面径流出现时间早;如灌木林土壤空隙大、地势起伏小,雨水下渗多,坡面径流出现时间应晚于其他林地。第3题,种植林下灌草植被可以增加地表植被密度,增加水分下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一味增加刺槐种植密度不利于植被生长,清理林下枯枝落叶和
3、发展林下家禽养殖都会使得地表直接裸露,减少下渗。(2020全国文综)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据此完成46题。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C)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B)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C)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BCD解析第4题,治沟造地以传统的打坝淤
4、地为基础,由图可知,治沟造地综合整治措施中,“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可增加耕地面积;“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可防洪拦沙、改善耕作条件;“坡面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结构”可保持水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易地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宜居度。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除了可实现防治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这些基本目标外,还更加注重了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故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 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第5题,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沟道覆土造地”“支渠排水灌溉”“防洪
5、坝系建设”等措施上,一方面沟道覆土后,沟谷变宽、沟道土地更加平整;另一方面,打坝修渠使沟道内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减弱,泥沙淤积增多,使沟谷更宽更平整。经过整治,当地的土地变得面积更大、更平整,更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更有利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故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方便田间耕作方面;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治沟造地的诸多措施增加了土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墒情,打坝淤地工程形成的耕地肥力较高,而治沟造地是在打坝淤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未明显提高耕地肥力。第6题,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大、雨季洪水集中、生
6、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粗放。陡坡开垦等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紧张、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是该地开展治沟造地的主要背景,由图中的整治措施可知,“坡面退耕还林”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复垦空废宅基地”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2022山东曲阜模拟)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导致沙障防护功能基本丧失。下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的某一流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B)A固沙速度快B对环境适应性强C需要劳动量小
7、D治理成本低8机械防沙的原理是(B)A增加降水B削减风力C提高地下水位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9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D)ABCD解析第7题,生物措施防沙是指利用营造园林植被、种植牧草等方式改良土壤条件,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机械防沙无需考虑水分因素,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使用,故机械防沙对环境适应性强;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机械防沙固沙速度快,机械防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第8题,机械防沙是通过制作沙障的形式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沙丘流动;机械防沙没有增加降水、提高地下水位的作用,机械防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不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第9题,、位置处于沙丘的迎风坡,处
8、于沙丘的缓坡,不易发生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现象;而处于该沙丘的背风坡,背风坡风速减小,沙尘易沉积,故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处。(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下图为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丁)模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推测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是(B)逐渐分散内部聚集均匀分布零散分布ABCD11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A)A沟头加固防护B沟道径流调控C. 塬面水沙集蓄D塬面植被恢复解析第10题,由材料“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可知,甲丁的演化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故塬面上
9、聚落的分布也是逐渐分散。甲时刻塬面面积大而完整,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时刻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塬面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时刻塬面破碎,聚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时刻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面有聚落分布。故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第11题,塬面持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溯源侵蚀活跃,沟岸扩张。要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保土蓄水,防止沟岸的继续扩张,加固沟头,保住塬面;塬面的萎缩主要是沟岸的扩张,沟道的溯源侵蚀,塬面水沙集蓄、塬面植被恢复,仅是保护塬面,仍会出现塬面萎缩;沟道径流调控,对保护塬面作用不大,沟谷仍会侵蚀塬面。二、综合题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 高中地理 高考 一轮 复习 第十三 荒漠化 水土流失 成因 防治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