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1、化学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把握反响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使学生把握多步反响的计算。 力量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育学生科学生产、避开造成不必要的原料铺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初中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最根本的计算,在高一介绍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据大纲要求又介绍了反响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响的计算。到此,除有关燃烧热的计算外,在高中阶段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
2、算已根本介绍完。 把化学计算单独编成一节,在以前学过的关化学方程式根本计算的根底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争论有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熟悉,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学问,提高学生的解题力量。 教材在编写上,留意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此外,还留意联系生产实际和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学问。如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响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熟悉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在例题的分析中,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忙学生分析问题。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根底,
3、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学问,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学问。 本节作为有关化学反响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集中争论,重点是反响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响的计算。难点是多步反响计算中反响物与最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确实定。 教法建议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高一计算局部的连续。因此本节的教学应在复习原有学问的根底上,依据本节两种计算的特点,帮忙学生找规律,得出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楚的解题思路,标准解题步骤,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有一种反响物过量的计算 建议将例题1采纳如下授课方式: (1)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另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各组分别汇报结果
4、(学生对两组的不同结果产生争议) (2)教师让各组分别依据水的质量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并组织学生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争论两种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由此得出 过量,不应以过量的 的量进展计算。 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到利用此方法先试验再验算很麻烦。从而引出如何选择反响物的简化计算过程。并让学生留意解题步骤。 对于例题2建议师生共同完成,稳固所学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在此之后教师可补充针对性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解题技能。 二、多步反响的计算 为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建议让学生阅读例题3,得出此种题型的一般解题步骤。然后,依据此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例3。 例题4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小组争论分析并完
5、成解题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状况可适当补充针对性习题进展思维力量的训练。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题思路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加强学生力量的培育。 本节内容涉及的题型较多,变化较大,有肯定难度。因此,可安排一节习题,复习,稳固提高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假如学生学有余力,在反响物过量的计算中,可增加过量物质还能连续与生成物反响的题型。但应留意不能随便加大难度,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典型例题 例1 常温常压下,将盛有 和 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至肯定位置后不再变化,此时还有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 的体积是( ) (A)17.8mL (B)14.8mL (C)13.6mL (D
6、)12.4mL 分析:剩余气体有可能是 ,也可能是NO,应分别假设再解。关键要抓住,已溶解气体中全消逝的是 与 ,其体积比为4:1。若 有余则过量局部与水生成 与NO,这局部 与NO的关系是3:1。 (1)设余 3mL,则有 气体按下式反响而消逝: 则 原 为 (2)设余NO 3mL,则发生此NO的 设为 有 气体与水恰生成 原 为 解答:A、C 点拨:此题为常见的传统根底题型,应争论余 或余NO时的两种状况。此题无需求 ,为适合其它类似计算而求 。 例2 将 的混合气13.44L(标准状况,下同),使全部通过足量稀硫酸,充分汲取后使稀硫酸增重22.86g,并有1.12L的无色气体残留,该气体
7、不能使余烬木条复燃。求原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发生氨被汲取、 和 以4:1与水生成 和过量的 与稀酸中的水生成硝酸和NO的反响。即: 经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是被稀硫酸汲取的气体质量与剩余NO的质量之和,据此可解。 解答: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未汲取气体只能是NO,其物质的量为 该NO的质量是 原混合气的总质量为 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6。 点拨:此题可有变式,如去求原混合气中 的物质的量分别各多少摩,这则要抓住因余下气体NO,示出有 过量,此 有一局部按物质的量比4:1与 溶入水成硝酸,即 的体积是 的4倍。另一局部 与稀酸中水按 生成 和NO反响,由余
8、0.05mol NO可知这局部 应为0.053mol。即: 设 为 , 为 , 为 据题意可得: 解之可知,从略。 例3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 和固体 共 。将其加热至150经充分反响后,放出其中气体并冷却至原温度,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为 。求原混合物中 、 各自的质量。 分析:在加热时发生的反响如下,在150水为气态。 总反响可视为: 其后可分析在 过量时生成的固体为 ;在 过量时,生成的固体是 和 的混合物。在计算时分别争论求解。 解答:(1)设 过量或恰适量则余下固体为 ,设为 , 因 为 , 。 (2)设 过量,剩余固体为 和 混合物,设原 为 96 70 解之, 质量为 (答略) 2、化学化
9、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其次课时 复习提问解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解过量计算问题的根本特点有哪些? 解过量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忆并答复(答复内容略) 导入新课在实际生产或科学试验中,不仅存在所投物料是否过量的问题,而且往往从原料到最终产物,一般都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需经过多个连续的反响过程,像这样的连续反响,我们称之为多步反响。工业上如制硫酸、硝酸、乙醇(酒精)等很多过程都是经多步反响实现的,本节课争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关于多步反响的计算。 板书三、多步反响计算 师和解决过量计算问题类似,我们还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来总结解多步反响计算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步骤。 投
10、影显示例3 用CO复原5.0 g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杂质不参与反响)样品,生成的CO2再跟过量的石灰水反响,得到6.8 g沉淀,求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 生阅读题目,思索如何下手解决问题。 引导很明显,这是一个多步反响问题,要想求出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应先搞清晰整个过程都发生了哪些反响。 生思索,写出所涉及的两个化学反响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师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展争论,把你们争论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来。 生进展分组争论,最终根本上得到两种方案,分别由两个学生代表陈述。 方案之一:逆推法 设通
11、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的质量为x,则由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6.8 得 解得x=2.992 g 再设被CO复原的Fe2O3的质量为y,则由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160 344 y 2.992 g 得 解得y=3.6 g 所以w(Fe2O3)= =72% 方案之二:依据两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用CO2作“中介”得出以下关系: Fe2O33CO23CaCO3 即Fe2O33CaCO3 160 3100 m(Fe2O3) 6.8 g 所以m(Fe2O3)= =3.6 g 则w(Fe2O3)= 100%=72% 师评讲争论结果,大
12、家不难看出两种方案中第一种计算起来比拟麻烦,而其次种方案则简洁明白,充分利用反响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实现了从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直接对话,这就叫关系式法,它是解决多步反响计算的一种好方法。下边就请同学们尤其是刚刚用方案一思索的同学们把例题3用关系式法标准地解在练习本上,并从中体会并总结解多步反响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生在练习本上标准地练习,并归纳总结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响的一般步骤,一位同学举手答复(内容见板书) 师从学生的答复中整理板书内容 板书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响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 依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响物、中介物质、
13、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响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依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响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展计算。 提示利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响的关键是正确建立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比例关系。 投影显示例4.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响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 H2SO4 煅烧2.5 t含85% 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与反响)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师这里提示大家一点,FeS2中的S有5.0%损失也就相当于FeS2有5.0
14、%损失。下边大家还是分小组争论,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利用关系式法来解决这一工业问题。 生绽开热闹的争论,各抒己见,最终大致还是得到两种方案。 方案之一,先找关系式,依据题意列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FeS22SO22SO32H2SO4 即FeS2 2H2SO4 120 298 2.5 t85%95% m(98% H2SO4)98% 得m(98%H2SO4)=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方案之二在找关系式时,依据S元素在反响前后是守恒的,即由FeS2 2H2SO4可以直接变为H2SO4 由于有5.0%的S损失,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中参与反响的S的质量为 m(S)=m(Fe
15、S2) w(S) =2.5 t85% 95% =1.08 t 则由S H2SO4 32 98 1.08 t m(98% H2SO4)98% 得m(98% H2SO4)= =3.4 t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师评价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能比拟便利地找到最初反响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我们还是要求同学们在下边练习时留意解题格式的标准化。 补充说明在进展多步反响计算时,往往还需要搞清晰以下几个关系: 1. 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 2. 产物产率(%)= 3. 已知中间产物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都可归为起始原料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 4.
16、 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 投影练习某合成氨厂,日生产力量为30吨,现以NH3为原料生产NH4NO3,若硝酸车间的原料转化率为92%,氨被汲取为NH4NO3的汲取率为98%,则硝酸车间日生产力量应为多少吨才合理? 解析设日产HNO3的质量为x,NH3用于生产HNO3的质量为35 t-y 由各步反响方程式得氨氧化制HNO3的关系为: NH3NONO2HNO3 17 63 y92% x y= 用于被HNO3汲取的NH3的质量为 30 t-y=30 t- 由NH3+HNO3= NH4NO3 17 63 (30 t- )98% x 得30 t-17x/(6392%)98%= 解之得x=52.76
17、 t 答案硝酸车间日生产力量为52.76 t才合理。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争论的是关于多步反响的计算,通过争论和比拟,得出关系式法是解决多步反响计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详细地在找关系式时,一方面可以依据各步反响中反映出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关系,如例3;也可以依据某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规律,找出起始物与终态物的关系,如例4。 布置作业P26二、4、5 板书设计 三、多步反响计算 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响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 依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响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响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
18、关系; 4. 依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响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展计算。 教学说明 多步反响计算的根本解法就是关系式法,为了得出这种方法以及展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进展分组争论,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制造力,然后得出两种比拟典型的方案,将这两种方案进展比拟,自然地得出结论:还是利用关系式法解决简洁。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加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力量。 参考练习 1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 t,生产出792 t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率是多少? 2向溶解了90 g Nal的溶液中
19、参加40 g Br2,再向溶液中通人适量的C12,充分反响后,反响过程中被复原的C1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21.3 g 3C02和NO的混合气体30 mL,反复缓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发生化学反响(假设不生成N2O4): 2CO2+2Na2O2=2Na2CO3+02 反响后气体体积变为15 mL(温度、压强一样),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是( ) l:l 2:l 2:3 5:4 A B. C D备课资料 在有关矿石的计算中,常消失这样三个概念: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涵义不完全一样,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必定的定量关系下面通过汁算说明它们
20、的关系: 题目:某黄铁矿含FeS2 x,在反响中损失硫y,试求:FeS2的损失率、矿石的损失率各是多少? 解:设矿石的质量为m t,则FeS2的质量为mx,硫的质量为m x= mx%t。 损失硫的质量= mxyt; 损失FeS2的质量= = 损失矿石的质量= my%t。 因此有:FeS2的损失率=(mxy)(mx)100=y; 矿石的损失率=(my)m=y。 从上述计算中可知: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数值是相等的,在计算中完全可以代换。 综合力量训练 1在肯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人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响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
21、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 ) A3:2 B2: 3 C8:3 D3:8 答案:C 2为消退NO、NO2对大气污染,常用碱液汲取其混合气。a mol NO2和b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使其完全汲取,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c molL-1 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ac L B.2ac L. C2(a+b)3c L D(a+b)c L 答案:D 3.200 t含FeS2 75的黄铁矿煅烧时损失FeS2 lO,S02转化为S03的转化率为96, S03的汲取率为95,可生产98的硫酸多少吨? 解法一:关系式法: FeS2 2H2
22、S04 120 t 196 t 200 t75(110)9695 98x 解得x=2052 t。 解法二:守恒法 设生成98的硫酸x吨,由硫元素守恒得; 200 t75(1一l0)9695 =98x , x=2052 t。 答案:2052 3、化学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进展简洁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力量,加深对化学学问的熟悉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根据化学特点进展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力量。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
23、物(或反响物)的质量。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标准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育学生根据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f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氢气复原氧化铜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 表示为: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若 ( )g ( )g 48g 同理: C O2 = CO2 12 32 44 若 ( )g ( )g 22g 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响中,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
24、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响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根底上学生答复) 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设:设未知量 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算:计算正确答案(保存小数点一位) 答: 说明:书写格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 2KClO3 2KCl3O2(
25、2)方 245 149 96 (3)关 5.8g y x (4)比 x=2.3g y=3.5g (5)算 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 (6)答 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试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的氯酸钾?解题时在书写格式上应如何改动? 阅读:课本第99页例题1、2,强调书写标准化。 讲解: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留意事项: 1、依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洁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需精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需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26、 2、留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标准化。 3、留意单位和准确度要求。 小结: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标准 3、得数要精确 三个关键: 1、精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精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2:试验室用5g锌粒与5ml稀硫酸反响,反响完毕后剩余锌粒3.7g ,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 分析:解题思路,特殊强调为什么将(53.7)g锌粒的质 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不能将5ml稀硫酸代入计算的缘由。 板演: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在本子上。 小结:指出板演中的问题并赐予更正。 练习:课本第100页第1、2
27、、3题 讲解:足量的涵义: 适量(恰好完全反响的适宜量) 足量 过量(反响后有剩余的量 总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6、7、8题 教后: 其次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简洁计算课堂练习 1、等质量的锌、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 A、ZnFeMg B、MgFeZn C、FeZnMg D、Zn=Fe=Mg 2、现需6g氢气填充气球,需消耗含锌量80%的锌粒多少克? 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得剩余的固体物质13.6g,问: (1) 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4、某学生称量12.25g氯酸钾并用少量高锰酸钾
28、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待充分反响后12.25g氯酸钾全局部解制得氧气4.9g,则该生所用高锰酸钾多少克? 5、试验室用5g锌粒跟5ml稀硫酸反响等反响完毕后剩余锌粒3.7g,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1L)(准确到0.01) 4、化学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学问目标 使学生把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展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
29、点: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阅历。 教材分析: 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把握的一项根本技能。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简单的氧化复原反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便利,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复原反响进展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育了学生敏捷对待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力
30、量,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争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常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展分析推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响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育了学生的力量。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新旧学问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复原反响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复原反响,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纳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把握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便拓宽学问内容。 5、化学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把握化学反响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响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依据化学反响发生的条件比照把握离子反响
31、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力量培育:通过观看试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响的实质,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科学思想:通过观看的化学现象及反响事实,使学生了解讨论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讨论问题,查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试验操作,培育学生动手参加力量,对反响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看、记录试验;对反响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响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赐予确定。 【指导试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试
32、验,并观看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响; 答复:复分解反响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展的,这类反响必需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响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响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响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试验,并记录观看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试验观看力量,依据
33、提出的问题和试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响;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响。 【追问】分别争论三组试验,参与反响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响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响。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响 1离子反响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响属于离子反响。如:复分解反响和在溶液中进展的置换反响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
34、来表示离子反响呢?前面已经通过试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响,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试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索并争论、猜测。 答复:复分解反响均是在溶液中进展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响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一样的离子。比方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
35、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稳固旧学问,引出新学问。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响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快速削减,反响向右进展。把反响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与反响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与反响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响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
36、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响的试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觉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能提醒反响的实质; 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响,而且表示全部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响为例分析。 领悟。 仿照。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觉反响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
37、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答复: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展的反响,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展的一类反响。 反响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响的实质,引出本节的学问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但凡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与反响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方程式两
38、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答复是否精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响。 分析离子反响
39、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章的练习,要让学生娴熟把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根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响写出离子方 H2O请争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赐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响,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试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以下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响 2铁跟稀盐酸的反响 二、推断以下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试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争论后答复: 一组代表答复: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答复: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响物都是固态,反响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争论后答复: 在无水参加的状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