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篇一: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生疏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颖空气的区分和生疏空气质量日报, 增加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在分析空气组成根底上,初步生疏混合物、纯洁物的概念。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生疏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难点:设计试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生疏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常常见 闻的,而承受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自做试验来比较通风不
2、畅的环境与通风良 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生疏了空气的成分,了解 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生疏力量已有了较大的进展,他们的生疏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 于空气成分的生疏,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 的混合物, 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峻”等 常识,他们 将在更高的层次上生疏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 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 里来的? 有什么作用? 什么缘由会导致空气成分的转变? 空气成分转变会产生什么后
3、果? 试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 究性课题: 争论性学习空气中有什 空气是我们格外生疏的物质,我们每时每 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 就无法生存。那么你生疏空 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 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 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 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阅历 用事实进展说明或者设计实 验进展证明。所需的试验 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 试验室借取 学生结合生活经 验和已有的学问储藏对空气 进展重打量,较为理性地、 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 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已有的学问
4、,围绕科学的可以激 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从学生生疏的 事物入手,进展科学教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一、生疏空气的组 1、教师组织学生展现争论成果,倾听学生们 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 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 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 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 学生乐观、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 生疏。引导学生在旧学问经 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 学问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 对已有学问阅历的运用、改 造来学习学问。给学生一个空 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 学生一个时机,他们会还你 一个惊喜! 2、教师总结学生 们的表述并提出问题
5、:今 天我们的生疏需要再深入一 步,争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活动天地教师引导学生 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试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 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 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 讲清该实验的反响原理、实 验装置、操作要领,最终再 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 你还 能设计那些试验?这个问 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 进展争论性学习 学生争论并表述观点,在 明确试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展试验,注 意操作要领,观看试验现象, 记录试验数据,分析数据,得 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 体积的 1/5。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 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
6、识,所以试验思路、反响原 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 由于刚开头接触化学试验, 有些试验操作还有可能消灭 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 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 消灭的问题也可能估量不 足,因此开放的争论和教师 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 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 大胆去做。3、教师引导学生 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 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 物、纯洁物的概念。学生在感受空 气成分的根底上生疏到空气 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洁物。学生处次接触物质分类 的学问,对混合物、纯洁物 的生疏不行能格外清楚,教 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简洁辨 析的物质让学生进展推断。二、关注空气质量 1、试验
7、探究通 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颖 空气的区分 教师要引导学生 明确: 采集气体样品的 学生用自己想 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 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 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性质进展比照实验,通过 观看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 通过验证通风 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 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气 体,让学生增加环境意识。因此,教师发动 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 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展比照 方法让学生学会检验 二氧化碳 初步学习通过对 比试验获得结论的方法。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 与颖空气的区分,增加环保 意识。试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 实感受。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
8、动设计意图 2、活动天地认 识空气质量日报这一活动可采 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展,使 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 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关注空气的指量。学生自学,生疏空气质量 日报。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 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 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育 学生的自学力量。三、空气是一种重 要的资源 这一标题可组 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 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学生自学,小组 内进展沟通,谈自己对空气是 一种重要资源的生疏, 谈对空 气觉察史的感受。课堂小结: 通过“测定空 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 畅环境中的空气与颖空气 的区分”两个
9、探究试验,你 觉得要争论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 验,整理思路,进展表述,其他学生相互补充, 根本形成一 个教完整的步骤: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设计方案 进展试验收集证据 解释与论证争论与交 流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科学 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受科 学活动,在次根底上,再对活 动过程进展归纳,就可以使学 生初步把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消灭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氯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某些虾条包装中充有一种廉价易得的气体,目的是防止虾条变质,并可防止在运输过程 中压碎,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10、d、水蒸气 3、以下关于稀有气体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4、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大约要吸取 8l氧气,大约需要吸取的空气是 a、50lb、40l c、30l d、20l 5、选做以下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渐渐变软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外表有一层白色固体 5有些豆科植物的根瘤里有一种叫根瘤菌的微生物很奇异,能直接吸取空气中的一种气 体,转化为它的养分物质,该气体是【篇二: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1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
11、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其次章课题 1 空气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了解空气的组成。教学重点为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教学难点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承受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 始终贯穿 设置主题分析思考试验探究总结沟通 的教学流程? 乐观引导学生进展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 努力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和探究精神。【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 探究 1?证明空气的存在 探究 2?探讨空气成分? 包括? 空气中有哪些物质? 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 探究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 4?测定空气中氧
12、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 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教学情景。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试验? 以期到达以下目的? 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 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培 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初步了解拉瓦锡的试验原理? 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试验原理。对于教材上的试验 2-1?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试验演示? 在试验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问? 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试验过程中可观看到有哪些现象? 为什么翻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
13、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通过该试验?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完成该试验有哪些留意事项? 试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在上述问题中? 对问题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可能有困难? 本人设计了一个简洁的学生试验? 如图? ?便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对于问题的误差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缘由? 装置气密性不好? 红磷缺乏? 没有把氧气耗尽? 没有等到冷却就翻开止水夹? 导气管的体积被无视不计了? 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顿。关于燃烧停顿后剩余气体里有无剩余氧气? 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 ?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
14、例 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顿? 这一点可作为争论性学习课题? 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2 教材里已有的试验设计? 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缘由而存在缺乏之处。依据学生对上述试验原理的理解? 适时地提出的问题? 问题设置? 利用以下图试验装置? 广口瓶的容积约为400ml? ? 再供给 10ml 量筒、100ml 量筒、500ml 量筒? 以及红磷和木炭两种固体物质供选用。怎样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 思维风暴? 引导学生争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试验前怎样准确 测定图中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 试验后怎样准确测定图中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 即氧气的体积? 试验探究
15、? 指导学生分组进展试验? 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展试验。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 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 氧气的体积分数 甲组乙组 再通过对试验过程中消灭的状况? 适时引导学生进展分析?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通过上述试验的探究过程?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熬炼学生的试验设计力量? 到达试验教学的真正目的。3 二、教案 课 题 其次章 空气 氧 课题 1 空气 第 1 课时 授课人 明 海学 校 长沙市长郡中学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 生疏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 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 能从生活阅历动身? 对空气的成分进展合理的推想? 并能利用教师供给的简洁仪器和药品? 对空气的
16、成分进展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洁的试验设计、学会观看试验现象并加以描述? 对相关试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1、 生疏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根本方法? 在进展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的探究过程中? 能提出问题? 并设计简洁实过程与方法 验解决问题? 2、 初步学会用观看、试验的方法猎取信息? 并从试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 在探究过程中? 能主动与人沟通、争论? 清楚的表达自 己的观点?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古怪心和猛烈的探究欲? 进一步进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 科学的对待科学家的试验
17、过程及结论 ?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疼惜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进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 点 空气的组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 点 通过试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 讲演法、自学指导法、分组试验法、争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仪器、药品 教师活动 测定空气成分的试验装置 ?详见教材 p23? 、500ml 量筒、 100ml 量筒、 10ml 量筒、 500ml 烧杯、红磷、水、火柴。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导入 小时候? 大人们常常要我们猜猜这样一个谜语?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颜色没味道? 你的身边常围绕 。该谜语指的是什么? ? 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
18、空气的趣味试验导入? ? 展现一只空烧杯? 烧杯中有什么? 今日? 我们一起进一步生疏空气。一、空气的组成 学生思考并答复 以儿时耳熟能详的谜语? 快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 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4 头脑风暴? 你对空气知多少?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 怎么证明 空气确实存在? 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假设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其含量是多少? 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爽? 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 为什么有的物质 在空气中燃烧?
19、?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 准时对不标准的语言加以标准? 教师引导? 今日? 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以下问题? 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空气由什么物质组 成? 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假设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又分别有多少? 【试验探究 1】 设计一个简洁的试验? 证明空气的存在。想一想? 依据你日常生活中的阅历? 还有哪些方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设计方案? 供给学生水槽? 装有大半槽水? 、小烧杯、一杯饮料? 配吸管? 及其他仪器假设干?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并进展沟通? 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
20、展试验。学生一般能提出的简易方案可能有上图所示的几种。试验验证? 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饮料嘉奖给设计并完成该试验的学生? 猎取结论? 将空的小烧杯倒扣着浸没在水中? 水不会完全进入烧杯? 吸饮料时软杯变瘪等现象均说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争论? 沟通? 再描述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争论、 沟通? 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进展试验? 对试验的现象加以描述? 并做出结论以头脑风暴的探究形式?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疑?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试验设计的评价力量 5 【试验探究 2】空气的成分 主题设置?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
21、空气?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假设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假设? 学生依据生活阅历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收集证据? 依据已有学问? 联系生活阅历? 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 动物进展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并放出二氧化碳? 植物进展光合作用要吸取水和二氧化碳? 并放出氧气? 煤等燃料燃烧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夏天? 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后? 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分散? 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受潮变软 做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 如尘埃? 等多种物
22、质。思维延长? 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22 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争论过程 1、通过对拉瓦锡争论空气成分的试验过程? 你有何感想? 2、拉瓦锡通过这一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缺乏? 开拓视野? 稀有气体的觉察史 获得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依据已有学问? 联系生活阅历? 收集证据? 进展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试验 1? 了解拉瓦锡争论空气的试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 2? 了解拉瓦锡得出的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其中氧气约 占空气体积的 1/5的结论? 体会其试验原理 3? 了解空气中还
23、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生疏拉瓦锡的结论中的缺乏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1.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3.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 树立 学无止境 的思想 利用化学史进展严峻认真? 敢于创的优良品质的教育 6【试验探究 3】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 主题设置? 大家对空气的生疏主要来自生活常识? 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吗? 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又分别占有多少呢? 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 设计方案? 想方法把氧气拿出来? 直接测氧气的体积? 换一个软壳的瓶子? 再想方法把瓶内的氧气消耗掉? 看瓶子变瘪了多少? 利用拉瓦锡的试验方法再进展试验? 教师引导?
24、 给出如图丙所示装置? 让一学生吸气? 并观看现象 思维迁移? 仿照此试验? 供给如图甲的试验装置及红磷? 我们能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试验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2-1?观看现象并思考?1、 ?如图乙?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 并作上记号 d。并将广口瓶从b?d 处分为五等分? 做好记号。2、 向燃烧匙中参加稍过量的红磷? 关闭 c处的止水夹后? 点燃红磷? 马上伸入瓶中? 并塞紧。3、 提示学生观看红磷燃烧现象。4、 冷却后? 翻开止水夹? 再由学生观看现象。5、 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学生争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展试验? 并解释试验原理 【
25、学生 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 学生分组争论? 并报告争论结果 学生观看红磷燃烧的现象? 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并有大量白烟? 最终燃烧停顿。学生观看? 翻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 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 1/5。学生分组争论后? 各组派代表答复 通过试验增加感性生疏? 解决学生的疑难 培育观看力量及思考力量 培育分析力量及团队合作精神? 增进学生间友情和分散力 7科学分析?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明确?上述试验中? 红磷燃烧时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响? 生 成了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体? 上述试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
26、五氧化二磷的固体? 该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因此白烟最终消逝。翻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的缘由。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多少? 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什么? 它有何性质? 探究沟通? 引导学生对试验中的问题进展沟通。形成结论? a、由于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 使瓶内气体削减? 压强降低? 翻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而且广口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 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因此? 从烧杯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c、广口瓶内余下
27、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它不能支持燃烧。学生体会试验原理并从中得出正确的试验结论 培育学生的表达力量? 在沟通中取长补短 生成主题? 做这个试验时假设装置气密性不好? 红磷缺乏? 没有把氧气耗尽? 没有等到冷却就翻开止水夹? 那 又会消灭怎样的结果呢? 思维点拨? 完成这个试验的关键是? 红磷的用量要充分? 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 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 不能漏气? 要留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翻开止水夹。学生再次进展争论 并得出结论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反思与评价? 按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还有何缺乏? 红磷可否用木炭等其他物质代替? 学生争论后得出? 上述体积是估算的? 存在较
28、大误差。培育学生对试验的评价力量 8【试验探究 4】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提出假设? 药品可以用其他物质 ? 如木炭、硫等? 代替。教师供给? 右图装置? 广口瓶容积约为 400ml? 、10ml 量筒、100ml 量筒、500ml 量筒? 以及水、红磷和木炭等仪器和药品 方案设计? 指导并启发学生设计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试验装置及活动方案 引导学生争论应解决的问题? 试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图2-3 丁中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 试验后怎样准确测定图 2-3丁中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 即氧气的体积? 试验探究? 指导学生分组进展试验? 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展
29、试验 数据处理? 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 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 氧气的体积分数 甲组 乙组 学生经争论后提出对应的方案? 将水注入广口瓶至图中 b 处? 再全部倒入到 500ml 量筒中? 将进入广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 100ml 量筒中。学生再进展试验测定。学生将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填入表中。掀起高潮?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培育学生的试验设计、操作、数据处理等综合力量 9现象与解释? 针对甲组试验根本成功? 而乙组试验完全失败? 烧杯中的水根本上没有进入广口瓶中? ?引导学生进展争论乙组试验失败的缘由 在学生争论遇到困难时教师提示? 木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结论与反思? 上述试验中?
30、广口瓶中的固体应选择什么样的可燃物? 总结与沟通? 引导学生对利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的留意事项进展沟通与总结? 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试验应选用反响后不生成气体的物质? 如红磷? ?红磷要稍过量? 以耗尽广口瓶中的氧气? 应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翻开止水夹。等等。学生争论? 总结出乙组失败的缘由? 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气体? 使得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削减? 压强没有降低? 烧杯中的水就不会进入广口瓶中。学生作出结论? 不能用燃烧后产生气体的可燃物 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 学生沟通试验心得 进一步掀起高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结】 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 空气中有 1/5体积的氧气?
31、 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空气的组成? 强调体积分数? 学生阅读教材 p23 图 2?4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 他气 体 和 杂 质 0.03% 增加记忆 【总结】 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试验及留意事项 2、 空气的组成 课外探究? 供给有关空气的相关网址? 请同学们连续进展 空气成分 的其他探究。【板书设计】 课题 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回忆试验? 归纳结论 了解重点学问及学习要求 ?2?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 0.94% 其
32、他气体和杂质 0.03% 10附教学参考材料? 1、稀有气体的觉察史 二 百多年前? 人们已经知道? 空气里除了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外? 其余的就是氧气和氮气。1785 年?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试验觉察? 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和氮气后? 仍有很少量的剩余气体存在。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一百多年后? 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 觉察从空气里分别出来的 氮气每升质量是 1.2572 克? 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05 克。经屡次测定? 两者质量相差仍旧是几毫克。贵重的是雷利没有无视这种微小的差异? 他疑心从空气分别出来的氮气里含有没被觉
33、察的较重的气体。于是? 他查阅了卡文迪许过去写的资料? 并重做了试验。1894 年? 他在除掉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以后? 得到了很少量的极不活泼的气体。与此同时? 雷利的朋友、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用其它方法从空气里也得到了这样的气体。经过分析? 推断该气体是一种物质。由于这气体极不活泼? 所以命名为氩? 拉丁文原意是 懒散 ?。以后几年里? 拉姆塞等人又间续从空气里觉察了氦气、氖气、氪气和氙气等稀有气体。英国化学家莱姆大塞因此获得了? 年诺贝尔化学奖。2、相关网址? 拉瓦锡觉察氧气的故事 /xd/y/yiming/kxmn/015.ht空m 气成分的觉察史/subject/chemistry/pri
34、nter.php?article_id=稀14有89气体的觉察史 :/xuekjx/chemistry/hxls- xyqt.htm稀有气体的觉察和用途 :/article.php/3533【篇三: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文章 来源 课件 w w w.5 y kj.co m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分析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为其次单元课题 1 空气第一课时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承受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 思考试验探究总结沟通”的教
35、学流程,乐观引导学生进展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和探究精神。【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 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 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 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 探究 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试验,以期到达以下目的: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育学生的科学 探究精神;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了解拉瓦锡的试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的试验
36、原理。对于教材上的试验如图,教师要进展试验演示:在试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 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试验过程中可观看到有哪些现象?为什么翻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通过该试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完成该试验有哪些留意事项?试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 了一个简洁的学生试验如图,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对于问题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 差可能有以下缘由: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缺乏,没有把氧气耗尽;没有等到集 气瓶冷却就翻开止
37、水夹;导气管的体积被无视不计了,同时教师 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顿。关于燃烧停顿后剩余气体里有 无剩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 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顿,这一点可作为争论性学习课题, 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教材里已有的试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 积等缘由而存在缺乏之处。依据学生对上述试验原理的理解,适时 地提出的问题:问题设置:利用以下图试验装置广口瓶的容积约为 400 ml,再供给 10 ml 量筒、100 ml 量筒、500 ml 量筒,以及红磷和木炭两种固体物质供选用。
38、怎样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思维风暴:引导学生争论如何解决下述问题:试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试验后怎样准确测定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 试验探究:指导学生分组进展试验,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 进展试验。再通过对试验过程中消灭的状况,适时引导学生进展分析,以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通过上述试验的探究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乐观性,熬炼学生的 试验设计力量,到达试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二、教案课 题 课题 1 空气第 1 课时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生疏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 能从生活阅历动身,对空气的成分进展合理的推想,并能利用教师供给的简
39、洁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展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洁的试验设计、学会观看试验现象并加以描述, 对相关试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 生疏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根本方法,在进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试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洁试验解决问题;2. 初步学会用观看、试验的方法猎取信息,并从试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沟通、争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古怪心和猛烈的探究欲,进一步进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 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对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
40、及结论;3.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疼惜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4. 进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 通过试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 讲演法、自学指导法、分组试验法、争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仪器、药品 测定空气成分的试验装置、500 ml 量筒、100 ml 量筒、10 ml 量筒、500 ml 烧杯、红磷、水、火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展现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 今日,我们一起进一步生疏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头脑风暴:你对空气知道多少?请
41、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 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怎么证 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 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 清爽,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 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准时对不标准的语言加以更正教师引导:今日,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 的以下问题: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空气 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
42、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试验探究 1】想一想,依据你日常生活中的阅历,还有哪些方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洁的试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设计方案: 供给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假设干,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进展沟通,比 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展试验。学生一般能提出的简易方案可能有上图所示的几种。 试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试验。猎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思考并答复学生争论,沟通,再描述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争论、沟通,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展试验,对试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试验导入,快速拉近
43、学生与化 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以头脑风暴的探究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试验设计的评价力量【试验探究 2】空气的成分主题设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 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 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假设:学生依据生活阅历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 收集证据:依据已有学问,联系生活阅历,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动物进展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进展光合 作用要吸取水和二
44、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 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 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分散;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 会受潮变软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 埃等多种物质。思维延长: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争论过程。1、通过对拉瓦锡争论空气成分的试验过程,你有何感想?2、拉瓦锡通过这一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缺乏?开拓视野:稀有气体的觉察史。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 分。依据已有学问,联系生活阅历,收集证据,进展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
45、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试验1. 了解拉瓦锡争论空气的试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2. 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的结论,体会其试验原理3. 了解空气中还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生疏拉瓦锡的结论中的缺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1.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3. 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利用化学史进展严峻认真,敢于创的优良品质的教育。【试验探究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题设置:大家对空气的生疏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又分别是多少呢? 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
46、气的体积?设计方案:想方法把氧气拿出来,直接测氧气的体积;换一个矿泉水瓶子,再想方法把瓶内的氧气消耗掉,看瓶子变瘪 了多少;利用拉瓦锡的试验方法再进展试验;教师引导:给出如以下图所示装置,让一学生吸气,并观看现象。思维迁移:仿照此试验,供给如以下图的试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 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试验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2-1,观看现象并思考: 1.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 d。并将广口瓶从bd 处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2. 向燃烧匙中参加稍过量的红磷,关闭 c 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马上伸入瓶中,并塞紧。3. 提示学生观看红磷燃烧现象。4. 冷却后,翻开止水夹,再由学生
47、观看现象。5. 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学生争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展试验,并解释试验原理【学生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 决于谁的体积?学生分组争论,并报告争论结果。学生观看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量,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顿。学生观看:翻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 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 1/5。学生分组争论后,各组派代表答复。通过试验增加感性生疏,解决学生的疑难培育观看力量及思考力量培育分析力量及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间友情和分散力 科学分析: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上述试验中,红磷燃烧时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响, 生成了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体。上述试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固体,该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因此白烟最终消逝。翻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的缘由。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 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多少?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什么?它有何性质? 探究沟通:引导学生对试验中的问题进展沟通。形成结论:a.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