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7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篇1 课题 教时 一、2(2) 学习 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3、结全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展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力量,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习 重点 数数、读数。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量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量有多少颗。 让他们争论沟通是怎么估量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究竟是多少颗?
2、 (二)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嬉戏。 (三)寓教于乐,探究新知 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 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三、小结教师在开心的活动后进展总结。 师:今日我们学到了许多的学问,信任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沟通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当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同学估量是多少根。估量完成后再数一数,看哪位同学估量得最精确。 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 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进展沟通;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数豆子 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量,因而用
3、学生熟识的小棒来代替,实行一个“抓小棒”的嬉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详细活动中进展数感。 课题 动物餐厅 教时 一1(3) 学习 目标 1、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稳固100以内数的挨次。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进展学生的数感。 3、培育学生积极思索、擅长与人合作沟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展学生实践观看分析力量;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 重点 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正确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
4、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三、稳固反应,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2、连一连。 3、(1)按挨次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依据右表,把下列图中缺的数填上。 (4)认真观看表格,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4、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 2、学生观看,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2、学生答复。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看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展比拟,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45o5478o7662o6280o79
5、 58o91100o891589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此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看,说说应当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3)小组争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展核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篇2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学问。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争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6、?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稳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峻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适宜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 刚刚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究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奇妙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拟,扩大到原来的几
7、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展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预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8、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想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预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
9、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假如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假如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答复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答复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沟通。 (3)抽生汇报,师注意引导学生表述精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
10、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拟。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拟合算。假如学生有其他的比拟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赐予确定和鼓舞。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展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0(立方
11、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展计算。 2、培育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12、。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肯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教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13、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由于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 北师大版小学
14、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究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敏捷运用探究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究、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教案#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学问。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日,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淘气的小家伙,它告知同学们,今日,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15、) 二、童话激趣,发觉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观察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观察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惊奇“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廉价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快乐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
16、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设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肯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沟通,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根底上,教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全部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沟通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快乐呀,可月底一算,赔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抓紧往右搬,依据刚刚的故事,你能猜
17、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想。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峻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适宜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刚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究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奇妙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奇妙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嬉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
18、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忙它吗? 4、小花猫说感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惊奇?你都知道这是多
19、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利用外表积等学问,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力量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外表积等学问,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看、比拟、沟通,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省。 教学预备:一样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教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
20、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省包装纸? 学生争论沟通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学问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省纸? 2、学生探究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依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外表积。 3、引导学生比拟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省。 4、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依据学生的探究状况进展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削减面积的面最节省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用外表积等学问,连续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力量目标:
21、 体验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进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外表积等学问,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看、比拟、沟通,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省。 教学预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一样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省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依据这个尺寸选择外表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
22、的要求,进展争论、沟通。 (4)依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沟通,然后进展全班沟通。 三、总结沟通 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状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篇7 单元教学目标 1、 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意识。 2、 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展拼图折纸等活动。 3、 初步熟悉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 观赏利用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并能尝试进展设计。 熟悉图形 教学目标: 1、 正确熟悉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 在实际生活中
23、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 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 熟悉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把课前预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 小组相互介绍。 3 小结学习状况。 一、 新课教学 1 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 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外形的图形吗? (1) 小组沟通 (2) 汇报评议 二、 稳固练习 1 连一连 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 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 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 数一数 眼睛看认真,试做,校对。 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赏和设计图案的活
24、动,进一步熟悉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展动手操作力量、空间想象力和制造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赏图案 1 出示图案: 风车扳手万花筒青蛙 2 引导观看 3 小组争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 汇报沟通 5 小结评议 6 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 练一练 1 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 摆一摆 (1) 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熟悉平面图形。能对简洁图
25、形进展分解和组合。 2、 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折一折 1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局部,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比照。 2 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局部,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 拼一拼 1 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 展现你的作品。 3 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 练一练 1 动手剪一剪,拼出好玩的图形。 2 口算训练竞赛。 3 折飞机。 自己动手讨论,实践制作。 4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 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
26、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沟通评议。 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识平常学过的图形。 2、 进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力量和制造力。 教学重点:熟悉、识别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熟悉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拟大,哪些图形比拟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展
27、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好玩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好玩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嬉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回忆与反思学过的学问,整理复习一至四单元所学的的学问。 2、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的学问进展回忆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的学问进展回忆和反思 1、出示主题图,这几幅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学问?小组内说一说 2、知道学生认真观看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测量时要留意什么?测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图中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二、我的成长脚印 1、出示题目 最满足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好玩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认真观看说图意,独立完成。 2、连一连 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做的? 连一连 3、做一做 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练一练第四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该怎么做? 5、练一练第五题 小组合作,争论完成。 四、小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