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为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修订提供相关的核心方法与基本流程促进我国临床 诊疗指南制订/修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受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负责组织专家, 通过检索和梳理当前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制订/修订方法学文献,以及两次面 对面专家座谈会,更新2016版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 及程序。更新后的内容主要包含六个部分:目的、总则、程序与方法、 传播、更新与修订,以及实施与评价。规定了指南制订/修订应包含10个 主要步骤:(1 )启动与规划;(2)确定指南类型;(3 )注册;(4 )撰写计 划书;(5)
2、成立工作组;(6)管理利益冲突;(7)调研临床问题;(8 )检 索和评价证据;(9)形成推荐意见;(10 )撰写与发表。中国制订/修订 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将为我国行业学会、协会等制订/ 修订指南,研究人员评价指南,医务人员使用指南,期刊发表指南提供符 合国际标准、适应中国实践的循证指导和建议。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形成了制订/修 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1 ,并于2016年1月在中华 医学杂志发表。该文件对提升中国指南的质量,推动临床诊疗实践的制 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医疗质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七)调研临床问题指南中临床问题的来
3、源、数量和构成,不仅决定了指南篇幅和推荐意见的 内容,也会对指南的传播和应用产生影响(当临床问题与一线临床医师相 关性高,问题表述清楚明确时,指南的实施效果会更好,反之亦然)。临 床问题主要来源于对指南使用者(特别是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的调研,也 可从当前的文献(相关指南,系统评价或临床研究)中获得。无论是来源 于调研还是文献,都需要对原始问题进行去重、合并,按照其重要性进行 排序,并尽可能解构为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ulation ,intervention , comparison , and outcome , PICO )格式。一般情况下,疾病负担大, 社会关注度高,问题争议大,
4、诊疗差异大或有重要新证据的临床问题,更 有可能被纳入到指南当中。(八)检索和评价证据指南的新定义要求推荐意见必须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15。系统评价是 指运用减少偏倚的策略,全面检索、严格评价和综合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 所有相关研究26 L考虑到资源和时间的有限性,指南制订者可考虑先 对已发表的系统评价充分利用。但在用于支撑推荐意见之前,需评估拟采 纳系统评价的质量和时效性。如果没有符合要求的系统评价,则应该按照 系统评价的要求,自行制作或委托制作。无论是利用已有的系统评价,还 是重新制作系统评价,都应该对证据体的质量和推荐意见的强度进行分级。GRADE是目前国际上权威性和使用率较高的分级系统27
5、1(九)形成推荐意见指南的主体内容是其所包含的推荐意见。推荐意见的形成,既要基于当前 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系统评价),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资源利用、患者偏 好与价值观、公平性和可及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由GRADE工作组研发的 证据到决策(evidence to Decision , EtD )为如何产生最佳的推荐意见 提供了理论框架28 达成推荐意见共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和 名义群体法,以及面对面的共识会议等。应预先定义达成共识的比例或标 准,清楚记录推荐意见在共识过程中被修改的情况,特别是当证据质量低 或缺乏直接证据时,专家意见和专家证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29 I(十)撰写与发表报告规范能够提
6、高指南撰写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增强指南推荐意见的可信 度,同时也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指南。当前国际上用于指导指 南报告的文件有AGREE报告清单30 和RIGHT清单7 其中RIGHT 清单包含7个领域的22个条目,具体见表1。RIGHT目前有多个扩展版 (http : /),譬如针对患者版本的指南、改编版指南、中医药指南和针灸指南等,可供不同指南类型在报告时参考。 指南完成后,推荐通过多版本(包括基层版和患者版)、多语种、多渠道(图像、音视频)发表指南,并尽可能提供可免费获取的方法和路径。四、传播可选择在制订机构官方网站在线发布、学术期刊出版和其他方式(如新闻 发布会、通讯稿、学术会议
7、以及社交媒体等)传播。也可充分发挥学术组 织的作用,通过中华医学会分会下面的学组协作组,以及各个省的医 学会,对指南以专题形式进行系统学习和应用。五、更新与修订(-)指南更新指南的更新与证据的更新和临床需要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指南更新的周 期约为25年。指南更新应优先处理有争议的领域、或出现新证据的领域。(二)指南修订指南修订是指根据学科的发展情况对指南的内容进行增减,如框架或推荐 意见等。六、实施与评价 动态监测推荐意见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推进策略,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 对指南推荐意见的依从性。而对主要推荐意见的效果评价,特别是评价其 对医疗资源的影响力以及是否足以改变目标用户的知识、态度和行
8、为等, 则是判定指南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准。(-)指南的实施在指南正式发布之前,指南制订/修订小组应评价该指南的可实施性,讨论 实施该指南可能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资源利用,给出促进指南实施的具 体建议和(或)辅助工具,定期/不定期地动态监督和审核指南实施情况。鉴于指南涉及多条推荐意见,而每条推荐意见可实施的难度和表现不一, 必要时需逐条评价每条推荐意见的可实施性,可参考指南可实施性评价工 具(Guideline Implement ability Appraisal , GLIA ) 31 1(二)制订指南的实施计划指南实施计划应和指南同步制定。该过程包括:明确指南应用重点与推广 策略,考虑指南推
9、广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奖励激励、后效评价与反馈 机制等。1 .遴选对医疗资源有重大影响或改变医疗行为的推荐意见,明确指南推进工作重点。同时指南实施要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包括疾病负担、技术条件、 医疗环境的差异性。除疾病负担外,还应综合考虑:(1)真实世界患者与 来源证据中的患者相似性;(2)在真实世界环境条件下应用干预措施的可 行性;(3)在真实世界下应用干预措施的利弊权衡。可结合当地相关法律 文件、医保政策等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适应化调整,使其尽快落地,提 高指南实施的效率和依从性。2 .准备界面友好/易用的辅助工具和支撑材料,包括:指南摘要、指南解读文件、教育工具/培训手册、面向患者传单或
10、计算机辅助支持系统等。3 .评估指南实施过程中额外增加的资源投入:如可能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 参与,添置新设备和购置昂贵药物等,应评估指南对医疗保健资源的潜在 影响。4 .找出可能影响指南实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障碍等。可通过收集主要利益 相关方的意见反馈,并在全面实施之前予以试行,以获取影响指南实施的 有利因素和不利障碍等。建立不利障碍负面清单,如:地域性的(如某些 地区尚未开展治疗方法);传统性的(如习惯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权威 性的(上级医生怎么说就得怎么做);法律性的(医生惧怕因为舍弃了常 用但效果不明显的疗法会遭到起诉)或行为性的(医生难以主导或患者不 依从)o对阻碍指南实施的不利因素应
11、建立预案并提出应对举措,组织形 式多样的推广手段,定期/不定期动态监测指南实施情况,及时反馈并改进指南实施方案。(三)指南实施过程评价和监测对推荐意见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其推广应用。应重点对影响医疗资 源配置或改变医疗行为的推荐意见开展全过程监测(包括过程、行为、临 床或健康结局),评估其传播效果、普及度以及反馈机制运行情况:1 .传播效果:对不同传播途径的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譬如指南发表的语 种、期刊、单行本的发放数量、阅读和下载的数量等,相关解读文献和评 论文章发表的情况等。2 .普及度:在不同等级医院、不同专业人员中的培训完成情况。3 .反馈机制:保证指南实施中的意见和疑问能得到及时
12、反馈等。(四)指南实施效果评估指南制订/修订小组需制订效果评价时间表、描述和定义对指南推荐意见是 否依从的判定标准和指南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流行 病学调查,如通过对比分析指南实施前的基础数据和指南实施后的现况 来评估指南实施的效果。1 .效果评估的方式和内容:可选用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自身前后对照 试验、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设计类型,评估指南实施在目标患者人 群、目标用户中产生的实际效果,包括:(1)指南是否改变了临床实践;(2 )是否改变了临床结局;(3)指南对改变临床实践和结局的贡献大小; (4)从社会角度评估指南实施的卫生经济学效果。2 .效果评估的层次:(1 )
13、指南目标使用者的外部评价:基于指南目标使用 者的角度也可评价指南及其实施效果,建议使用AGREE-China 8 ,该 工具包括五大领域,其中可用性/可行性条目3个:指南表达清晰、推 荐意见明确、易理解;指南容易获得和推广;指南检索和评估了中国 研究的证据。主要供医师使用,条目已量化,利于结果解释。(2 )实施者 层次的评价:可对目标用户开展指南知、信、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了解指南依从性、合理处方的占比、过度医疗行为发生率等,可为指南制 订/修订小组反馈指南的实际推广效果,帮助指南修订和更新,真正让指南 可用、能用、好用。(3 )患者层次的评价:包括患者个体健康状态的改 变,如疼痛、生活
14、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等;宏观层面的成本效果分 析:可对指南涉及的所有成本(指南制订费用、传播费用和实施费用)和 结局改善的效果(如感染并发症的下降、不必要检查费用的降低)等,进 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决策和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制定等提供强有力的 客观证据。指南不仅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决策,也能够加速证据转化,启迪未来的临床 研究。患者、医务人员、研究者、决策者和医药企业,都能够从高质量指 南中获益。本指导原则将为我国行业学会、协会、医药卫生相关组织与部 门,制订和修订符合国际标准、适应中国实践的循证指南提供指导、方法 和建议,也将在未来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参考文献川蒋朱明,詹思延,贾晓巍,等.制订
15、/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 程序 见 中华医学杂志,2016, 96:250-253.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4.004.2陈耀龙,罗旭飞,王吉耀,等.如何区分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J. 协和医学杂志,2019, 10:403-408. DOI: 183ChenY, WangC, ShangH,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ChinaJ. BMJ, 2018, 360:j5158. DOI: 10.1136/bmj.j5158.4ChenYL, YaoL, XiaoXJ, et al
16、. Quality assessment of clinical guidelines in China: 1993-2010J. Chin Med J (Engl), 2012, 125(20):3660-3664.5ZhaoS, LuS, WuS, et al. Analysis of COVID-19 guideline qualityand change of recommend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J. HealthData Science, 2021,2021(9806173):1-22. DOI:10.34133/2021/9806173.孙鑫,
17、李玲,李舍予,等.促进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快速制订与有效使 用:MAGIC体系与中国行动几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 20(1): 2-6. DOI: 10.7507/1672-2531.201909110.7ChenY, YangK, MarusicA, et al. A reporting tool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 care: The RIGHT Statement. Ann Intern Med, 2017, 166(2):128-132. DOI: 10.7326/M16-1565.网王吉耀,王强,王小钦,等.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
18、的制定与初步 验证J.中华医学杂志,2018, 98(20):1544-1548.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20.004.9ChenY, GuyattGH, MunnZ,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toward reducing duplication, improving collaboration, and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Ann Intern Med, 2021, 174(5):705-707. DOI: 10.7326/M20-788
19、4.医学杂志,2021, 12(1):114-121. DOI: 10.12290/xhyxzz.2021-0012.11ShekelleP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hats next?J. JAMA, 2018, 320(8):757-758. DOI: 10.1001/jama.2018.9660.12ChewSYz KohMS, LooCM, et aL Makin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pragmatic: how big data and real world evidence can close the
20、 gapJ. Ann Acad Med Sing叩,2018, 47(12):523-527.13DagensAz SigfridL, CaiE, et al. Scope, quality, and inclusivity of clinical guidelines produced early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rapid reviewJ. BMJ, 2020, 369:m1936. DOI: 10.1136/bmj.m1936.14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 识转化合作中心.2020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指南评价报告几
21、中华医 学 杂 志, 2021,101(24):1839-1847. DOI:12137-20210402-00803.15Institute of Medicine (U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e can trust M.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1.16陈耀龙,张静怡,张天嵩,等.指南的系统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2016年至2021年的5年间,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数量快 速增长,方法学也有了新进展。当前中国每年在期刊发表的指南数量已超 过200部这其中还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制订 修订 临床 诊疗 指南 指导 原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