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docx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 摘 要: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当前全世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消逝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等都有严峻的危害。而且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低学历化、智能化的趋势,这给我国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争论,文章在对国内外争论成果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从立法以及司法两个角度对未成年犯罪规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争辩。最终提出完善对策,包括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监护人监督过失责任入刑、加强少年法庭工作、正确裁量与适用未成年人犯罪惩处措施、改进未成年人社
2、区矫正工作。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规制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展,也在社会上消逝了一些新问题与新状况。例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就业问题、犯罪问题。始终以来我国的治安管理工作都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各类犯罪案件还是频频发生。在犯罪问题中,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类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仅仅对未成年人家庭造成严峻的打击,同时更会对我国社会的和谐进展以及民族的进展产生严峻的负面影响。所以始终以来,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都是社会进展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
3、问题。本文在这种背景下从刑事的角度端详了未成年犯罪问题,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和司法的现状及问题,并重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1.2 选题意义 本文的争论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在理论方面,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对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呈现出的新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理论体系的完善供应一些补充。从实践角度来看,针对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规制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相关建议的提升有助于我国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规范,同时有助于在实践中切实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消逝。 1.2 国内外争论综述 1.2.1 国内争论综述 学者
4、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高泽成(2019)认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的特别程序,与我国目前刑法中的相关规定相比,该特别程序对于未成年人的权益爱惜作用更为突出,但是该草案中还有一些规定需要完善。范天文(2019)认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和预防工作就必需要与成年人相区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缓刑制度在立法上存在适用条件严苛、司法裁量标准不够清晰等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相关规定进行重新优化,例如要放宽未成年人缓刑适用条件、增设未成年人缓刑种类等。宋艳艳(2019)认为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展,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了高发态
5、势,所以这就需要有特地的未成年人辩护律师的关怀。但是实践中,一些辩护律师存在辩护乐观性不强、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需要改善。涂小雨,张景哲(2019)认为未必需建立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作的综合预防体系。 我国学者的争论虽然有了确定的深度,但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比较简洁。因此我们仍需对其争论。 1.2.2 国外争论综述 德国汉斯约阿希姆施索得犯罪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会实施犯罪行为只要缘由是,由于社会不断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增长,多元文化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关系越来越不和谐,邻居之间也变得冷漠,某些和谐的集体也慢慢的消逝,有些家庭的父母离异,有些未成年人在家庭和学校不能完成社会进程。他们多数没有
6、力气与他人建立全面的关系,最终使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依据美国犯罪学家雷克斯认为,未成年人将走上犯罪之路,通常受到内在缘由和外在缘由的影响。外在缘由,主要是受到社会压力、消极的社会态度、价值观念的扭曲等影响;内在缘由,主要是个人的思想观念、把握欲望等因素,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犯罪。 1.3 争论思路与方法 1.3.1 争论方法 (1)文献分析法。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国外的学者学术争论,把握了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的争论供应了理论基础 (2)实证分析法。结合现实的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新趋势。 (3)规范分析法。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法律和司法制度,分析我国的未
7、成年人法律及司法制度的缺失。 1.3.2争论思路 第 1 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争论现状、争论思路和方法。 第 2 章: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进展趋势及其缘由。 第 3 章: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规制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 第4 章: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制提出一些建议。 第 5 章:总结。 第2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进展趋势及其成因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新趋势和发生犯罪的缘由进行深化分析。 2.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2.1.1 犯罪类型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财产犯罪、性犯
8、罪和暴力犯罪。依据中国学者少年犯罪争论报告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8.45%是强奸,17.73%是盗窃,33.2%是有意损害,35.8%是抢劫;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9%是盗窃,11.2%是强奸,18.6%是有意损害,52.3%是抢劫。中国青年争论中心在2018年对全国10个省和市的2780名在押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表明,8.3%是强奸,8.9%是抢劫,13%是有意损害,58.8%是抢劫。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是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 2.1.2 犯罪形式 未成年人犯罪形式主要是共同犯罪。据中国法学年鉴统计,我国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率在50%以上。中国预
9、防未成年人犯罪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成年人共同犯罪中,61.5%的共犯早期就已经形成,38.5%的共犯临时组建。虽然未成年人在犯罪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激情、手段凶残等特点,但是通常在实施完犯罪行为就会彷徨、顾虑重重,所以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会组织帮派、一拥而上。一方面自己不敢单独实施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存在“随大流的”状况,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或者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帮兄弟出头。例如2016年7月,李某和刘某在路过某酒店门口时与酒店老板发生口角,随后二人将酒店老板拖至房间内殴打致伤。在此类案件中就能够看到未成年人存在“讲哥们义气”状况。 2.1.3 犯罪动机 未成年人处于青春期,其性格不够稳定、
10、心情把握难度较大,在这种状况下很简洁发生争强好胜而引发的犯罪。一些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任凭性和目的单一性比较明,通常在真正犯罪前是没有方案的,受害者也是随机的。依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争论会调查的数据表明,未成年犯的犯罪动机的类型主要是:性需求类型的占2.7%、报复类型的占3.7%、为钱所迫类型占10.5% 、他人教唆类型占 12.5% 、惊奇心类型占14.9%、追求享乐类型占18.3%、哥们义气类型占24.7%、冲动类型的占40.4%。 2.2未成年人犯罪进展趋势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进展,未成年人的心理与生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得当今的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低学历化、智能化的趋势进展。
11、 2.2.1 低龄化 随着未成年人发育的提前以及在社会上过早地接触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在十二岁时就已经在性别特征以及身高、体重方面跟成年人相像。这一年龄段中,未成年人惊奇心强、好胜心强,精力旺盛,加上家庭教育、学校以及社会关怀的不到位,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越来越低。例如2019年10月20日,大连市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有意杀人的案例,年龄只要13岁的犯罪嫌疑人蔡某杀害了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张某,引起舆论哗然。 2.2.2 低学历化 依据一些学者的争论发觉,我国目前判处的未成年人罪犯中学校及以下文化者占比超过60%,其中只具有学校文化程度的占30%,而且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是文盲。大部
12、分的未成年人罪犯都是由于对是非辨别不清导致对外界的诱惑无法抵抗,这些都来源于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 2.2.3 智能化 如今,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已走向智能化,选择高科技的手段进行犯罪,比如盗取信用卡、利用先进的技术盗取他人银行卡密码等,甚至有一些未成年人依仗自己学会了一些科学学问制造电匕首、电击手枪和迷魂药等。据学者统计2015年以前,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低技术犯罪,未涉及高技术性的犯罪。但自2016年以来,由于各种新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的多元化,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例如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进行网络诈骗、盗窃网络上各种虚拟财产等多种犯罪。 2.3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
13、的缘由多种多样,如社会风气差,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德育的缺位等都会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具体分析如下: 2.3.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社会风气存在着各种不良思想,而且还不断的受到外国发达国家消极的思想和不正确的价值观的腐蚀,严峻影响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以及传统形式下的社会规范。一切都谈钱、哥们义气、攀比风、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使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受到很大的影响,颠覆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然后可能会造成更严峻的后果。北京市司法机关调查少管所在押人员中发觉,宠爱和有钱优势的人来往比例占38%、宠爱和讲哥们义气的人来往比例占41%。其实他们一开头只是想和伴侣去“
14、潇洒”过过瘾,而后渐渐参与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活动,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良消遣场所大量消逝,如违法的网吧、酒吧等,不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反而对未成年人进行诱惑。由于这种不良消遣场所存在着许多较为简洁的人际交往关系,未成年人很简洁受到不良分子的影响而沾染上恶习,长期接触这种简洁的环境,过多的吸取其中的不良信息,简洁引起社会偏差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2018年北京朝阳区法院在审理69起少年案件,其中有40余起是与不良消遣场全部关系。 2.3.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一,家庭结构存在缺陷。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家庭结构的完成能够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和,但
15、是假如家庭消逝变故,会给未成年人造成严峻的心理落差。从现实生活中看,父母离婚、父母去世或者父母中有人残疾无法履行子女教育的义务,那么子女往往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和,就很简洁在互联网上查找虚幻的精神劝慰,从而诱发其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不良家庭教育方法的影响。当前,在一些家庭中,父母自身素养还比较低,缺乏必要的未成年人教养意识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一些父母平常只顾工作赚钱,忽视对未成年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更有一些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就是实行暴力型的打骂来进行,这些不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都对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诱导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2.3.3 学校德育的缺位 第一,全面育人方面
16、存在偏差。学校是重要的青少年教育机构和场所,学校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进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越来越对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视,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也时有发生。当前学校高中教育很多都是主要是以分数为第一位的,很多学校在开展同学教育时以智力教育为主。为了完成教育任务和教学指标,老师只有不断加重同学文化课的学习负担,很少主动了解同学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对该有的法制教育被形式主义化地敷衍了事,同学往往在学习的压力下和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下,由于辨别是非力气差加上惊奇心又强,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教育队伍整体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育工作者未起到示范和指导的作用,没有急躁对待同学而且还缺乏责任意识,变相体罚同
17、学的新闻大事经常发生。近期发生的一个案例,一名非法机构的男老师由于同学没有完成其布置的任务而残忍的殴打同学。视频传出后,网友们表示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堪忧。学校教育为了寻求利益而对同学造成危害的案例大有所在。 第3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规制现状及其问题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期。未成年人犯罪不但会对自身造成严峻危害而且还会危害整个社会。通过刑事立法规制和司法规制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规制所存在的问题,为后文更好的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规制的建议。 3.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现状及其问题 我国目前没有特地针对未成年人的刑法典,现行刑法也没有特地针对未成年人的章
18、节,不仅如此,对未成年人规范也比较不完善,仍存在一些的问题。 3.1.1刑事立法现状 在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上。依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不满十四周岁,不构成犯罪,不担当刑事责任;对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只对八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应当从轻或减轻。 在死刑方面,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岁的,不适用死刑。依据这一法律的规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是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无论罪行是否重大都不用判处死刑。此处的死刑既包括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也包括死刑立刻执行。 在无期徒刑的适用方面。最高法司法解释
19、规定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不适用无期徒刑,对犯下严峻罪行的未成年人才适用无期徒刑。 3.1.2 存在的问题 3.1.2.1 责任年龄标准过高 从近年来社会中发生的一些案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低龄化的特征。例如2019年大连不满14周岁蔡某有意杀人案中,蔡某本身对于法律中规定的不满14周岁就不负有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是比较清楚的。也就是说他是在明知自身不需要担当后果的状况下而有意犯下罪行的,情节之恶劣令人发指。而且在此案例中,蔡某无论是在身高上还是在外貌上都不像一个不到14岁的未成年人。而且依据蔡某所居住小区中很多女性的反馈,蔡某曾多次对多人进行过骚扰,但是在这种状况下由于其年龄不符合刑
20、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所以无法担当应有的惩处。实践中,类似的案例频频发生,不仅让受害者家属难以平愤,更让社会大众心寒。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化规定存在过于轻视未成年人破坏力以及部分未成年人主观恶性的状况。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快速进展,很多未成年人的心理年龄以及生理特征都已经早熟,对于很多事情的推断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未成年人所能达到的,所以目前我国有必要把刑事责任年龄标准进行转变。 3.1.2.2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刑责付之阙如 监督包括对人和对物的管理。但是,在我国现在所实行中的监督过失理论只适用于与业务相关的具体责任主体造成的责任事故或者管理上的过失等不利的结果,对监护人的责任没有其他规定
21、。然而,监护人的过失是一种管理上的过错,并不是一种职业上的过错。无论未成年人是自己有意犯罪还是被他人利用,监护人都有着不行推卸的责任。未成年人了解这一世界和社会首先都是从“家庭”里开头的,同时它也会为未成年人供应重要的人生导向。不适当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恶化、不健康的家庭气氛、家庭中的反社会倾向、管理不善也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特殊重要的因素。据统计,浙江省少管所311名流淌未成年犯中,有15%的人由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去世而失去了家人的关爱,离开家人,最终走向犯罪。所以,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担当确定的刑事责任。从我国现在所施行的法律中来看,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要造成了严峻后果的
22、,才惩处;但是,假如是由于监护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引起监护行为的缺失,那么监护人就必需受到行政惩处。但在实践中,监护人因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行为不足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很少有监护人被惩处。 3.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其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工作经过了三十年的实践进展,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还不完善。 3.2.1 司法现状 在检察系统方面。对涉嫌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审查起诉时,检察官必需听取他的法定代理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的看法。同时在出庭前必需要了解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经受、所处在家庭的环境和社会关系,并
23、对其进行教育。在开庭时公诉人应当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惩处和量刑情节以及法律依据进行充分的论述,另外要分析未成年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犯罪缘由,并在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假如符合刑法规定的,不用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予惩处的情形,检察院可以不将该案件移送到法院进行审判。 在法院系统方面。法院把起诉书副本送达给未成年人时,为了缓和其紧急心情,必需告知其将涉嫌的罪名、有关法律规定、诉讼程序、权利与义务。在开庭之前,必需告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参与审理活动,假如不能参与的,应告知其他监护人或其他成年近亲属参与。在开庭时,不允许将戒具用于未成年被告人身上,法官应关注未成年被告人的智力发育水平和心理状态。另外,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未成年人 犯罪 问题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