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3月联考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乐本是内外相应,但就另一观点说,也可以说是相反相成,其义有三:第一,乐是情感的流露,意志的表现,用处在发扬宣泄,使人尽量地任由生气洋溢; 礼是行为仪表的纪律,制度文章的条理,用处在调整节制,使人于发扬生气之中不至 泛滥横流。乐使人活跃,礼使人敛肃;乐使人任其自然,礼使人控制自然;乐是浪漫 的精神,礼是古典的精神;乐是易所谓“阳”,“元亨”,“乾天下之至健”, “其动也辟”,礼是易所谓“阴”,“利贞”,“坤天下之至顺”,“其静也翕”。 乐记以“春作
2、夏长”喻乐,以“秋敛冬藏”喻礼,又说“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都是这个道理。其次,乐是在冲突中求和谐,礼是混乱中求秩序;论功用,乐易起同情共鸣,礼易显 出等差分际,乐使异者趋于同,礼使同者现其异;乐者综合,礼者分析,乐之用在“化”, 礼之用在“别”。在宗教大典中,作乐时,无论尊卑长幼,听到乐声,心里都起同样 反应,一哀都哀,一乐都乐,大家都感觉到属于一个和气周流的人群;行礼时,则尊 卑长幼,各就其位,升降揖让,各守其序,奠祭荐彻,各依其成规,丝毫错乱不得, 错乱因为失礼,这时候每人都觉得置身于一个条理井然纪律森然的团体里,而自己站 在一个特殊的岗位,做自己所应做的特殊的事。但这是一个浅例,小而
3、家庭,大而国 家社会,礼乐在功用上都有这个分别,乐记论这个分别最详尽、最精深的话是: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乐者天地 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第三,乐的精神是和、乐、仁、爱,是自然,或是修养成自然;礼的精神是序、节、 文、制,是人为,是修养所下的功夫。乐本乎情,而礼则求情当于理。原始社会即有 乐,礼(包含制度典章)则为文化既具的征兆。就个人说,有礼才能有修养;就社会 说,有礼才能有文化。乐记中“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 一句话的意义,就是如此 (应与易系词“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二语参看)。荀子也说吉凶忧愉之情人 所固有,而“
4、文礼隆盛则为伪(荀子所谓“伪”即人为)。C.伍千里与梅生谈论“战场的二次恐惧”,呈现出真实的人性,营造出战争即将到来 的紧张氛围,穿插在此处显得突兀。D.伍万里追随哥哥们步伐参军,是“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可见他还充满孩子气, 还不能真正理解当兵打仗的意义。8 .文中多次提到“枪分别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画线部分加以分析。9 .陈凯歌(长津湖导演)说:“(电影开篇)回到家乡与为国出征,连接起来就 是家国。”请结合文本分析“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 B 7. C.伍万里要看哥哥伍千里的枪,表现了他对枪的好奇与喜爱。伍万里问雷帷生要枪,表现了他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渴望在哥哥面
5、前证明自己的 心情。伍万里真正拿到了枪,此时他对枪有了新的认识,对军人的使命一一保家卫国有了 更高的认知。8 .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毅然从各 自家乡归队,无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精神。伍家三兄弟接连参军,为国效力;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 结一心,前赴后继。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伍家三兄弟的父母,是中国万千百姓的代表,全力支持儿子 们,舍小家为国家。军民一心的团结精神。面对战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士,响应号召;百 姓不遗余力,全力支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 “面对千里归队也
6、麻木认命了”错,由“看到父母无言的脸”可知,此时失去大儿 子的父母面对即将归队的二儿子是无奈的,但他们没有阻止也是全力支持儿子的表现, 而非“麻木认命”。故选B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C.“穿插在此处显得突元”错,伍千里与梅生谈论“战场的二次恐惧”,呈现出真实 的人性,营造出战争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这是战争将到时的真实反映,与整个故事 情节相得益彰,并不“突兀”。故选C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由“(戳戳伍千里)拿枪给我看看,看看”可知,伍万里要看哥哥伍千里的枪,表现 了他对枪的好奇与喜爱,此时的伍万里还不懂战争的真正意义。由“(
7、思考一下)一一什么时候发我的枪啊”可知,此时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表 现了他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渴望在哥哥面前证明自己的心情,前文中“为了让我哥瞧 得起我”也可证明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的意图。由“(接过枪,乐)连长让我站到天亮,还没到时间呢”可知,伍万里真正拿到了枪, 此时他对枪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前文哥哥对弟弟的话“我给你说,到了战场上,一个 蛋被从外面破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顿一顿)没准是只鹰” 可知,此时的伍万里对军人的使命一一保家卫国有了更高的认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
8、里,有紧急军令, 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可知: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 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毅然从各自家乡归队,无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保家卫国 的征程,体现了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由“(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 “(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 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 回答是!转身” “伍万里偷偷入伍,入七连。去往朝鲜火车上”可知:伍家三兄 弟接连参军,为国效力。由“(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话?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 叫硬气”“敌人的后方,就是我军的前沿。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了我军的
9、小伤 亡。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可知:;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前赴后 继。由此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精神。由伍家三兄弟先后参军父母却从未阻挠,尤其是大儿子牺牲后他们虽不舍但仍然支持 儿子可以看出:伍家三兄弟的父母,是中国万千百姓的代表,全力支持儿子们,舍小 家为国家。体现了志愿军家属们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由伍家三兄弟先后参军父母却从未阻挠,以及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等情节可以 看出:面对战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士,响应号召;百姓不遗余力,全力 支持。这体现了大战面前,军民一心的团结精神。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
10、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师在敖、鄢之间。郑皇戌使如晋师,日:“郑之从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楚 师躲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彘子日:“败楚服郑,于 此在矣,必许之。“栾武子日:“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 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做之于胜之不可保、 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以若敖、蚣冒隼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 不匮。不可谓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日:师直为壮,曲为老。我则不德,而徽怨 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右广初驾, 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
11、虞,不可谓无备。子良,郑 之良也。师叔,楚之崇也。师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 不克逐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赵括、赵同日:“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 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彘子日:“原、屏,咎之徒也。”赵庄子日:“栾伯 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节选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注释】原、屏:原,赵同;屏,赵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B.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C.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D.楚师骤胜而
12、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常用来代 指国家或朝廷。B. “师直为壮,曲为老”中的“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 第一个“老”的含义不同。C. “以至于昏”中的“以至”古今含义相同,常用于表示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 延伸和发展。D. “唯敌是求”中的“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含义相同,都是“希 望”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栾武子知己知彼,审时度势,着眼全局,阻止晋国攻楚,他的主张得到了知季
13、的赞 同。B.楚国自从攻克庸国以来,励精图治,时常告诫百姓要居安思危,保持警戒、畏惧之 心。C.栾武子善于引用史实展开论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力驳斥了彘子的观点。D.左传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如有勇无谋的赵括、智勇双全的烛之武 等。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栾武子反对攻打楚国的原因。【答案】10.D 11. D 12. C. (1)栾武子说得太好了!按他的话去做,必能使晋国长治久安。(2)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者往来,(郑国可
14、)供 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13 .楚国军民长期防备,毫不松懈;晋国伐楚理亏,不合道义;郑国劝战,以 晋国为占卜,于晋国无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军因屡胜而骄傲,士卒疲劳,又不设防.,你们攻击他,郑军为后继,楚军必 败。“楚师骤胜而骄”语意连贯完整,“其师”是“老”的主语,应断在后句。排除ABo“子” “郑师”为两个主语,分属两句,“郑师”前断,排除C。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气衰/尊敬。句意: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尊敬自己的老人, 进而
15、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二者不同。C.正确。句意:直到黄昏。D.错误,两句含义不同。“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希望。句意: 所求的就是与敌交战/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栾武子善于引用史实展开论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错误,“民 生在勤,勤则不匮”是楚王规劝百姓的话,而不是栾武子的话。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善”,说的对;“实”,按的话去做;“长,使动用法,使长治 久安。(2) “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东道主”, 古今异义词,古义:东方道
16、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词,古义:出使的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 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做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以若敖、 蚣冒箪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可概括出: 楚国军民长期防备,毫不松懈;由“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师直为壮, 曲为老。我则不德,而徽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可概括出:晋国伐楚理亏, 不合道义;由“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逐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可概括出:郑国劝战, 以晋国为占
17、卜,于晋国无利。参考译文:晋军驻扎在敖、鄢两山之间。郑国派卿大夫皇戌出使晋军,说:“郑国跟从楚国,是 为了国家社稷的缘故,对晋国并无二心。楚军因屡胜而骄傲,士卒疲劳,又不设防, 你们攻击他,郑军为后继,楚军必败。”彘子说:“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这一 战,一定要答应郑国要求。“栾武子说:“楚国自攻克庸国以来,国君没有一天不在 治理楚民,并教导他们:人生之艰难不易,灾祸没几天就会到来,警戒、畏惧之心不 可懈怠。在军中,没有一天不在治理将士,并一再告诫他们:胜利无法长保,殷纣王 虽然百战百胜,但最终亡国绝后。又用若敖、鲂冒乘着简朴柴车穿着破旧衣服,以开 辟山林的事迹来教导楚人。还用良言规劝道:人
18、之生计在于勤,勤则不匮乏。故 而不能说楚军已经骄傲了。先大夫子犯曾经说过:军队理直则士气盛壮,理曲则士 气衰老。这次是我们做事不符合道德,跟楚结下怨恨。我们理曲,楚国理直,不能 说楚军士气衰老。楚君亲兵的战车,分为左右二广,每广又另配有步兵一卒,每又有 一偏与一两为卒后备。右广在鸡初鸣时即驾车巡视,时至中午而止;然后由左广接替, 直到黄昏。近臣依次值夜班,以防不测,故不能说楚军无备。子良,是郑国的贤良。 师叔,是楚人所崇敬的大夫。师叔入郑结盟,子良在楚为质,楚、郑亲密极了。郑国 来劝我们与楚交战,我们胜了他们就来归附,不胜就倒向楚国,这是以战之胜负作占 卜来决定是否归服我。郑国的要求不能答应。
19、”赵括、赵同说:“率军而来,所求的 就是与敌交战。战胜敌人、得到属国,还等什么? 一定得听彘子的话。”彘子说:“按照赵同、赵括的话去做,那是取祸之道。”赵庄子说:“栾武子说得太好了!按他的 话去做,必能使晋国长治久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邹判官往陈留张继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国使乘貂去,诸侯拥节迎。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旷。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注】貂(yao):古代轻便的小马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四句,通过叙事交代背景,揭示了长年战争造成停织废耕
20、、民生凋敝的现实。B. “仁” “荷” “恤”等词语,赞颂了唐王朝实行仁爱举措,招揽人才,体恤百姓。C九、十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原犹热”“海未平”写战争正酣、四海未平,生动形 象。D.本诗语言整体上“不雕而自饰”,与诗人的名篇枫桥夜泊含蓄蕴藉的风格不同。16 .本诗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对战争频仍、民生凋敝的忧虑(或对战争的厌恶,或对百姓的 同情);勉励邹判官仁德理政,轻徭薄赋,体恤百姓;期盼邹判官不避艰险、不 计顺逆、勇担重任。【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赞颂了唐王朝实行仁爱举措,招揽人才,体恤百姓”错,“
21、深仁荷君子,薄赋恤 黎旷”两句为诗人勉励邹判官仁德理政,轻徭薄赋,体恤百姓之词,而非“赞颂唐王 朝”。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几句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 大创伤:停织废耕、民生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频仍、民生凋敝的忧虑,以及对战 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旷”两句为勉励之词,勉励邹判官面临战争正酣、四海未平 之境,能仁德理政,轻徭薄赋,体恤百姓。“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两句为期盼之词,期盼邹判官不避艰险,于逆境之中勇 担重任,不忘职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
22、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面临内 忧外患境况的两句是:“, o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沦陷区百姓忘却国耻、安于 异族统治现状的两句是:“,。”【答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馍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旅、饥馍、狸、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3、。家乡的白桦林美丽非凡,沿山峰绵延起伏,直到远方。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泛着微蓝 的波光,多情地绕过白桦林。春天的白桦林,嫩嫩的黄绿,一片郁郁葱葱,散发诱人 的芬芳,让人。春天的阳光下,白桦林曼妙地舞着春之歌圆舞曲。夏天的白桦林,枝叶舒展,如同波浪起伏。蔚蓝色的天空衬托出它的高洁,五彩缤纷的野花妆点着脚下的原野。高挑的枝条笑迎白云送春风,潺潺流过的河水滋 润着无边的绿色。秋天的白桦林将阳光揉进了自己的枝叶,叶片由绿变黄,金光灿灿 的,淡红的枝梢,在秋风里摇曳生姿,妖娩可爱,落叶沙沙地在喝着一支无言的歌,霜重色愈浓。冬天,它们傲雪凌霜,巍然屹立,就像的军人。高高的白桦林,有我的青春在流淌,高高的白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新高 联合 质量 测评 2022 2023 学年 联考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