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声声慢》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声声慢》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声慢导学案、叠词的妙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二、意象及其渲染的情感意象情感三、拓展阅读,比较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同是写愁,二者有何不同?诗词的比较鉴赏通常是将内容相关又不尽相同的作品进行比较,比较对象可 以是不同作者的相
2、关作品,也可以是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是一种求同存异的鉴 赏方法1,近年来作为一种常见的考场模式备受师生青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运用比较鉴赏可以调动学生热情,达到强化重点,攻克难点的效果。本文以人教 版语文4 (必修)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为例,在诵读引导和整体感知的 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法,从两首词中的相同意象出发,体味词人在不 同时期的思想情感。一、相同意象的比较鉴赏醉花阴与声声慢代表了李清照早期和晚期创作的两个巅峰,李清照在词 中通过诸多意象,寓情于景,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思。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能 找出两首词的相同意象,包括黄昏、酒、风和黄花,以及隐藏意象一一秋。带领 学生再次品读词
3、作,让他们发现李清照用相同的意象建构的不同心境。(一)秋与黄昏醉花阴与声声慢所描绘的环境都是“秋”,还是深秋,在词作中体 现为“佳节又重阳”“黄花堆积”,等等;另外在题目上,醉花阴别题重阳, 声声慢别题秋情,也都是时令信息的流露。“秋”作为中国文人的常用意 象,通常代表了萧瑟、落寞等哀伤的情绪,故有所谓“伤春悲秋”。学生容易联 想起初中所学“自古逢秋悲寂寥”,也可以联系本教材第一课“冷落清秋节”等 诗词加深这种“悲”的认知。而两首词又异曲同工地定位在“黄昏”,这样一个 最容易令人无限惆怅的时段,一年中最伤感的是秋天,一天中最难捱的是黄昏, 漫长的白昼之后,夜晚没有什么不同,同样令人无可奈何。学
4、生对于黄昏的理解 容易不到位,可以借用其他作者的诗词加以点拨,如秦观:“伤情处,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陆游:“已是黄昏独自愁”。虽然两首词在秋与黄昏的时间选择上 相同,但由于词人所采用的描绘方式不同,给读者带来的情感体验也有明显不同。醉花阴勾勒的是秋日晴朗的黄昏,全词的环境氛围相对明朗,伴着秋风送爽, 花香四溢,容易令人沉醉其中。而声声慢写的是秋雨黄昏,雨打梧桐可激发 学生的听觉联想,一语双关地点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压抑,全词的环境效果 因而较为沉闷惆怅。(二)酒1 .东篱把酒醉花阴的酒是“东篱把酒”,词人于重阳黄昏强打精神,从闷坐了一天 的屋子里解脱,才来此地赏菊。可“把酒”言欢,本应
5、是两人间欣喜恬淡的瞬间, 可此时丈夫远在他乡,世间再好的佳酿,一个人独酌,就只能更添伤心,只是借 酒浇愁。这里需引导学生结合上片“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写出了原本 应该相伴的丈夫再一次不在身边2,原本所有的欢喜雀跃,都只能映衬此时的 物是人非,顿生无限孤独,赏菊饮酒的雅兴一时全消。虽然在情感上从期待到孤 独,但这孤独却是一种含蓄的浪漫,写出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2 .三杯两盏淡酒那么声声慢的酒又是什么样的酒呢?时隔多年,又是重阳,凄凄惨惨戚 戚,七组叠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低沉徘徊,本应沉沉睡去,这个黄昏乍暖还 寒,难以入眠,连梦中一晌贪欢都做不到,所以又只能寄望于手边的酒来抚平心 中的凄
6、凉。可是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一盏又一盏,渐入喉中,越品越“淡”,不 是酒真的淡,而是因为心中惆怅正浓,煎熬正浓,浓到无法化解,自然酒力难压, 才倍感淡薄。若干年前的秋天,虽然一人独酌,但归人尚可期待,今年的秋天, 仍然一人独酌,可是再也没有人会回到她身边了,剩下的只是没有尽头的寂寞。 在“酒”的比较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解,了解李清照从佳偶天成到失偶独 居的变化处境,体会词人后期思念无可寄托,人生无可期盼的煎熬。(三)风1 .帘卷西风“帘卷西风”是一个倒装句,其实是“西风卷帘”。“西风”给人的印象是寒 凉,这里的风似乎要吹散词人刚刚沾染的暗香,词人本是微醺,之前逃避寂寞而 回到闺房中,将四壁作
7、为一种武装,可层层叠叠的武装,不经意被西风撕开一个 口子,却不是自己等待的归人音信,凌冽夹杂着伤感迎面突袭而来,这种写法极 富女性的细腻。2 .晚来风急原来酒力就已经压不住惆怅,更何况还有“晚来风急”。秋天的风原本就凉, 而晚风更冷。又加上这阵风无端而来,急冲冲的,更是加重原有的寒冷。刚刚才 有的酒意,就这样被不断冲刷,词人的神经从在清醒和麻醉之间被彻底唤醒,让 她不得不直视现实中铺天盖地的愁绪,这正是急风欺人,不只是身体上的冰冷被 加剧,心灵上的苦闷也被加剧。学生不易把握“风”的比较鉴赏,需要即使从触 觉角度给学生启发,醉花阴是从暖到凉,体现构思的精巧,而声声慢是 从凉到冷,浑然天成,毫无斧
8、凿痕迹。(四)黄花1 .有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有暗香盈袖”是暗写“黄花”,前面说到词人 东篱把酒,其实还是就菊饮酒,才会惹来暗香盈袖。所谓“馨香盈怀袖,路远莫 致之”。古人有折花遥寄相思的习俗,这里词人含而不露地写出了对于远方丈夫 的无尽思念,这份独居时分的焦急和期盼跃然纸上。“人比黄花瘦”是明写“黄 花”,佳节又重阳,花黄依旧,可是帘后的人却有了不同,说“人比黄花瘦二可 是人和黄花又如何相比呢?又如何比得出胖瘦呢?其实联想菊花形态,帘外黄花 叶瓣纤长,茎枝瘦细,而帘内佳人也形容消瘦,弱不禁风,这以花喻人,以人喻 花,两相映衬,犹在镜中,确有一种物我交融之美,写出夫妻别离时的“衣带渐 宽终
9、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妙的是,词人还将花与人比出了高下,至情至 性地一抒胸怀。将这首词,与无尽落寞,万般相思,寄至丈夫身边,渴望这份感 情能够得到远方的回应和丈夫的怜惜。2 .满地黄花堆积当年只比黄花消瘦,但有香盈袖;一别经年,又是黄花,不 只是瘦,已然枯萎零落,花瓣委顿于地。恰如眼前黄花一般,当时期盼丈夫怜惜 的少妇,此时已是饱经风霜,无人关怀,也无人知晓的中年整妇了。这又是一次 比喻,而人生际遇却有了天渊之别,人与花之间,”一笔两写,曲尽其妙”。这就 很容易令人想起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也是物我 两忘,而李清照此时是更进一步,甚至都不愿意采摘这黄花,更无意为它
10、收葬, 正是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联想“黄花”的不同形态与词人的 比照,如“暗香盈袖”句,旨在写盛开黄花一丛掩映孤独词人一人;“黄花瘦” 句,旨在写傲放黄花一枝对比风雅词人一人;“黄花堆积”句,旨在委地黄花一 堆对照落寞词人一人;通过外在形态的联想,学生可以更好地体味李清照在两首 词中寄予的复杂情感。二、“愁”的比较鉴赏醉花阴的愁出现在词的开端“薄雾浓云愁永昼,总领全词的情感基调,开篇就倾泻愁思,到达顶峰,之后再娓娓道来。声声慢的愁出现在煞句,“怎 一个愁字了得。这两首词的词眼都是“愁”,但结合词人跌宕的人生际遇,学生 可以发现这两个“愁”的成因和内核都是极不相同的。(一)醉花阴
11、之愁学生在初中时期对李清照早期作品有所涉猎,这位解开醉花阴的愁做了 一定准备。李清照出身书香门弟,才华出众,十八岁嫁给门当户对的赵明诚后, 二人情投意合,除了一般的诗词酬唱外,还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一一金石研究。但 婚后不久,赵明诚就“负笈远游”,留下李清照一人独居,她这一时期大部分的 词作,如初中学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学科教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等等,无不体现出一个贵妇人生活的闲适欢乐。醉花阴写于公元1103 年,与丈夫分别已有两年,又到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聚,却山高路远,无法相 会,令人伤感,词人便写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此时李清照的人生视野与同时期女 性相比,所去不远,她努力体味甜蜜美满的
12、人生与爱情,因此当她面对单调的生 活,并非由什么入骨的愁苦,有的是独守空闺的寂寞,是思妇对游子的惦念,是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闺怨。可以说醉花阴的愁没有 摆脱个人情感体验,只是在自我的一方小天地中所生发的无端闲愁,并把这种闲 愁发挥到极致,触动每个人心中最隐秘的爱别离之苦。然而一旦夫妻“金风玉露 一相逢”,这种闲愁马上就不攻自破,转作”却对菱花淡淡妆” 了。(二)声声 慢之愁学生在初中也学习过李清照的代表词作之一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对她所经历的国仇家恨有所了解,声声慢是李清照创作后期的扛鼎之作。经 过了靖康之乱,北宋灭亡,李清照温馨的小夫妻梦被无情打破了,夫妻二人载书
13、十五车,先后渡江南下。赵明诚家藏古籍字画、金石典章,因战乱全部被毁。更 无情的是,稍加安顿的两年后,赵明诚突因急病去世,此时金兵又入侵浙东、浙 西,李清照匆忙安葬丈夫后,只得继续追随流亡中的朝廷避难奔走,饱尝流离之 苦,所有收藏也在颠沛中丧失殆尽,夫妻合著的金石录原稿也在其中。至临 安寄居旧友门下后,李清照终于有时间梳理过往,感于这翻天覆地的人生变乱, 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最大的不幸是一个王朝的陨落, 金人的铁蹄、宋廷的孱弱,共同造成了山河破碎的惨况,上到王孙公卿,下到黎 民百姓,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兵乱打得措手不及,李清照内心愁苦可想而知, 这是第一重愁。覆巢之下,焉有完
14、卵?举家迁徙,颠沛流离,王维说:“独在异 乡为异客”,耳边再也听不到熟悉的乡音,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 别离,无处安身立命,愁苦又添一重。如果寄托所有相思、所有希望的丈夫赵明 诚能够与李清照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也算佳话,可神仙眷侣画不成,如果说醉 花阴不过生离,那么声声慢便是死别,丈夫撒手人寰,只剩李清照一个弱 女子独自对抗世间风雨,内心愁苦再加一重。没有人可以寄托,她还可以依靠自 己的理想作为支撑一一辑录古籍,重订金石录,可上天放过这个可怜人了么? 没有,收藏散佚,编纂重头再来,付梓遥遥无期,理想破碎了。声声慢里李 清照的愁沉重凄厉,层层叠叠,交织成了一张密密的网,勒得词人喘不过气
15、来, 可天下间的愁苦又何止李清照一人、一家呢?举目望去,处处都是乱世飘零人, 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尽她所饱尝的人间疾苦,天下间千千人,万万户所饱尝的无尽 辛酸呢?李清照的词从此不只是生死两茫茫,不只是国破山河在,而是走出了自 己的小世界,真正牵动了天地人心,唤起了人们心底最真挚的时代共鸣。全词以“愁”作结尾,又说“怎一个愁字了得,看似戛然而止,实则已在含蓄深沉中, 将胸中块垒宣泄无遗。如果说醉花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声声慢 就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了。在醉花阴和声声慢 之“愁”的比较鉴赏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李清照的生平,应用知人论世法, 发现“闲愁”和复杂“愁绪”的不同成因,关注李清照思想境界从“一人之悲” 到“千万人之悲”的升华对比,真切地感受到她何以拥有“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的卓然地位。中华诗词博大精深,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比较鉴赏中合理分析意象, 感知前人脉搏,品悟深刻情感,既是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方向,更是学生提升自 主探究能力,为日后应考奠定的坚实基础!(选自中小学教学研究总第1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