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三)(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三)(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姓名 准考证号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三)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匕写 在本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I.春秋列国在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中讨论的和决定的多是国之大事。国君如有认为犯了玷辱邦国的错误, 即使是不可避免的,也应当
2、在诸大夫会议.匕特别是在国人会议上,对众表示罪己,建议改立自己的儿; 或公族他人为君。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局势分裂动荡B.具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C.贵族拥有广泛特权D.思想争鸣影响政治稳定【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政治的发展。从材料中可知,春秋时期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拥有较大的权力, 甚至可以参与国君的废立,这表明春秋时期具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因此B项正确:大夫和国人通过召开 会议的方式影响政治,但并不一定会导致政局的动荡,春秋时期政局的动荡多是分封宗法制的瓦解以及诸 侯争即引起的,因此A项错误: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的召开并不能表明贵族拥有特权,因此C项错误: 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
3、议并不是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体现,因此D项错误。【刷题所得拓展】原始民主制原始民主制是一种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种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和氏族组织的管理模式。 其特点包括:1 .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2 .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以后的阶级民主制。3,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中的,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居于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3 .下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朝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单位:件)。据此可知,秦朝时期A.铁犁牛耕日益普及化B.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迅猛C.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D.农业发展模式发生质
4、变【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秦朝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由图可知,秦朝时期铁农具增加迅猛,铁农具的增加与生产 力的进步密切相关,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从材料中只能够判定铁制农具口益普及化, 但是不能得出牛耕的普及,因此A项错误;铁制农具的增多将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与大土地所有 制的发展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B项错误;出土铁农具数量增加说明生产力得到提高,但“发生质变”的说 法明显不妥,因此D项错误。4 .西汉初年实行功臣政治,丞相等重臣一般都是由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或功臣子弟担任的,但到汉 武帝时期,丞相等重臣却更多选用出身低微的属吏和土人。这一变化A.促进西汉经济发展B.推
5、动儒学地位提升C.导致贵族政治消亡D.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汉初与汉武帝时期丞相任用的变化而导致的社会影响。汉初实行功臣政治,丞相等重臣 主要选用功臣或其子弟。到汉武帝时丞相等重臣更多选用属吏和士人(即儒生),这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策有关。之后儒学教育发展,儒生有更多机会进入仕途,推动儒学地位提升,故选B。A表述与题干主 旨无关。贵族政治消亡发生在秦朝,故C错误。D表述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刷有所得拓展】西汉初期的功臣政治西汉初期,汉承秦制,中央王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朝廷内的丞相等重臣主要选用曾经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 下的张良、萧何、周勃等功臣。这些人去世后,他们的
6、子弟接着担任丞相等职位。这种功臣政治在西汉初 期一度有利于稳定西汉统治,但也对皇权造成一定威胁。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重用出身低微的属吏 和士人,促进汉代儒学教育发展,使更多的儒牛.进入仕途。5 .宋太宗时期,颜明远等人以现任官应科举,在殿试合格之后,宋太宗却因“惜科第不与“,授予学书记的 职位。宰相李昉之子、参知政事吕蒙正从弟等人皆入等,宋太宗却将这些势家子弟的进士名额全部罢除。 这表明宋太宗A.再视维护考试公平B.枳极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打击相权加强皇权D.注重解决三冗二积问题【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从材料可知,宋太宗在科举考试中刻意打击在籍官员以及势家子 弟,这将
7、会增加塞族子弟的入仕机会,枳极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B项正确:宋太宗对在籍官员以及 势家子弟的打击,对那些势家子弟来说并不公平,因此A项错误:宋太宗是在对势家势力进行打击,并不 是在打击相权,因此C项错误:打击势家势力并不会对三冗二积问题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D项错误。6 .清代学者戴震在研究理的含义的时候,提出理是实在的,是事物各自遵循的基本法则。植物有植物之理, 动物有动物之理,而对人类社会生活来说,所谓理就是“人伦日用尽乎其必然而已矣这一思想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时代诉求C.批判了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D.促进了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清代儒学
8、的发展。由材料可知,戴震强调天理就是“人伦日用”,他将儒学与世俗生活联 系起来,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影响儒学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宋明理学在明 清时期虽然遭受了冲击,但是依然处于官方哲学的地位,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现实社会的状 况,因此C项错误:经世致用学风在此之前就已兴起,因此D项错误。【刷题所得拓展】戴震的哲学体系戴震是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在“义理三书中,他对儒家哲学范畴进行市新阐 释,以清除程朱理学的谬说。除了在天道观、人性论和认识论诸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辩外,还从社会哲学方 面对理学进行了批判。7 .天津条约订立后,一些小国欲跻身条约
9、国行列,恭亲王奕 等奏请予以拒绝,得到咸丰帝谕准,谓“以 各小国小弱之邦”,不得与英、法、美三国平列,“一体换约据此可知,清政府A.着力摆脱弱国地位B.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C.谋求融入国际体系D.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由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些小国意欲借机谋求同英法 等列强同样的侵略权益,被清政府明确拒绝,这表明清政府意识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初步具备了近 代外交理念,因此D项正确;拒绝小国对华利益的侵害并不能表明清政府着力摆脱弱国的地位,因此A项 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清政府借列强的势力打击列强,因此B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经
10、被 迫融入国际体系,因此C项错误。8 . 1922年春,笫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工商八团体在上海召开“国是会议”,讨论“国家根本建设”的办法, 并决定组织“国民监督财政会1923年初,上海总商会登报征集裁兵春联,刊印后广为散发,给军阀政府 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山此可知,当时A.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军阀混战割据成为众矢之的C.民主政治建设趋于稳定D.民族资本家政治影响力扩大【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由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民族资本家联合起来反对 当时的军阀混战割据与专制,并且给军阀政府造成了较大压力,这反映出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因此D项正确;这时期伴随着
11、列强经济侵略的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萧条,因此A项错误; 军阀混战受到民族资本家的反对,这并不意味着军阀混战成为众矢之的,因此B项错误;这一时期处于军 阀割据混战时期,民主政治受到冲击,并非趋于稳定,因此C项错误。9 . 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统一革命理论肃清政治斗争之意识案,为使“民 族斗争意识消灭政治斗争意识”,大会制定了多项宣传“民族统一阵线”的办法。这一提案旨在() A.积极争夺抗战领导权B.动员全民族协同进行抵抗C.强化国民党一党专制D.维护全面抗战路线的需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抗战期间国民党的抗战政策。由材料可知1938年国民党枳极宣传民族
12、抗战政策,这一宣 传旨在动员全民族抗战,因此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抗战领导权的争夺,因此A项错误:国民党强调的 是要加强团结,避免政治斗争,这并不会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因此C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的 抗战政策,因此D项错误。10 1946年,中共中央指出,要紧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坚决解决土地问题:对于一般富农、中 小地主,应同汉奸、豪绅、恶箭有所区分,以减少敌对分子,使解放区得到巩固。经济上必须一切依靠自 力更牛.,行计划发展生产、整理财政,继续坚决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 顾、公私兼顾等方针。其主要目的是()A巩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改变双减双
13、交,废除封建剥削C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D.转变经济体制,助力解放战争【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政策。据材料知,解放区在经济上的整顿,结合1946年的内战背 景,说明解放区通过内部经济整顿与转向,巩固解放区,为解放战争服务,故D项正确;A、C两项都是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指的是十.地改革政策,1946年还未开始,排除。 10.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调整工商业,通过为私商让出一定市场份额、扩大国家收购和加 工订货、调整税赋等措施,帮助私人工商企业渡过难关。这一调整()a.扩大了革命的阶级基础b.改变r社会主义经济政策c.维护了
14、资产阶级的统治d.稳定r城市社会经济秩序【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中共恢复经济的举措。由材料可知,1950年中共调整工商业,帮助私人资本 主义发展,这有利于稳定当时城市社会经济秩序,因此D项正确:中共革命的阶级基础始终是无产阶级, 因此A项错误;1950年社会主义经济尚未形成,因此B项错误;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当时已经被推翻了, 因此C项错误。【关键点拨】新中国初期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这次调整的重点是解决公私工商业的 关系问题。由于党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胜利地完成了调整的任务。工 商业的合理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和国民
15、经济的恢复。发展。这是中共在新中 国初期正确地处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效地贯彻、执行、利用、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一次 成功的实践。11 .古希腊人认为,外部的经验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只能算作意见。只有出自人自身的内在性知识才是 真正的知识,只有这种内在性的知识才能真正不依赖任何外部条件,完全为了自己而存在。这一知识观() A.完全摆脱了神学的束缚B.深受人文精神影响C.明显具有相对主义倾向D.缺乏理性思想精神【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占希腊人文思想的发展。由材料可知占希腊人重视人自身的内在性知识,这强调了个人 的价值,因此B项正确;“完全摆脱”说法过于绝对,因此A项错误;知识是为个人
16、而存在的,这并不是相 对主义,因此C项错误;材料中古希腊人对知识的理解与理性思想无直接联系,因此D项错误。12 .下表为巴西糖坊创办情况统计表(单位:家)。年份1570160016301711数量60250350528这表明当时的巴西()A.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B.黑奴贸易日益兴盛C.经济依附性逐渐增强D.物种交流渐趋频繁【答案】C【详解】本题考杳殖民掠夺的影响。由材料可知,1618世纪巴西建立的糖坊日益增多,这主要是为适应 殖民掠夺的需要而不断建立起来的,表明巴西经济的依附性日益增强,因此C项正确:工业革命在当时尚 未展开,因此A项错误;糖坊的建立并非黑奴贸易引发的,因此B项错误;糖坊的建立与
17、物种交流无关, 因此D项错误。13 . 1844年恩格斯指出,以劳动和资本相对立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 内部正孕育并必然产生社会革命,只有消灭私有制,全面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 的种种社会问题。这一评论()a.揭示r变革社会的根本方式b.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C.折射出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由材料可知,1844年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切社会矛盾 的根源,想要消除矛盾,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变革,因此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资产阶级 对妨史发展的贡献,因此B项错误;
18、材料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非工业革命的成就,因此C项 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因此D项错误。14 .美国学者布鲁斯阿克曼曾指出,如果说谁是现代积极干预的国家的奠基人,那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而 不是詹姆斯麦迪逊;如果说有哪个议会是积极干预的国家的创建者,那是新政国会而不是费城制宪会议。 阿克曼意指()A.罗斯福使用计划经济管理机制来调节经济B.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罗斯福在管理国家方面比麦迪逊更具创造性D.罗斯福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张凌驾于国会之上【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强调“枳极干预的国家“,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
19、干预经济 的新模式,故B正确。罗斯福只是借鉴了计划经济的做法,仍然保留着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不能说 是利用计划经济管理机制,排除A: C只是表象,并没有准确概括阿克曼之意,排除;新政期间总统权力 有所扩张,但仍然在三权分立的框架内,排除D。【刷有所得拓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鼓励 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供求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体制。15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理论界联系实践对价值规律及其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利用问题展开/ 广泛讨论。这一讨论()A.顺应/美苏争解的需要B.阐明苏联模式
20、的弊端C.利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D.否定了指令性计划的作用【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思想背景。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展开了对价 值规律及其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利用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一讨论有利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C项正 确;这一讨论是针对苏联国内经济问题而言的,而非美苏争箱,因此A项错误;这一讨论并没有揭示苏联 模式存在的弊端,即不承认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因此B项错误:这一讨论主要是利用商品经济的某些原则 来改革苏联经济体制,但并没有否定指令性计划的作用,因此D项错误。【关键点拨】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只是在体制内对苏联模式进行修补,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16 . 2
21、0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 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 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莱斯特皮尔逊意指()A.各种文明应加强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B.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建立国际协调机制是全球治理的关键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答案】A【详解】题干考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全球治理。莱斯特皮尔逊强调,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和相互合作,否则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故A项正确。【错项分析】B项不符合题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22、政治经济新秩序并非皮尔逊所指C项不符合题干建立国际协调机制并非皮尔逊所指D项不符合题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已有困横、射爵、投壶、蹴鞠、秋千、竞渡、角力及登山等运动。体 育所固有的亲和功能和娱乐功能,使它能够成为密切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我体,如唐中宗时 期吐蕃专使来迎亲,双方在宫中举行了击球比赛。为军事战备的需要,人们也十分注重体育像炼,噌强强 身健体意识,如唐代军队中曾将角抵(摔跤)列为军事训练的项目之一。古代节日当中通常举行拔河、郊游、 荡秋千、竞渡
23、、登山等运动,使人们都参加到体育运动之中。但是体育比赛不可违反尊卑长幼等级秩序, 不得扰乱“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非竞争意识的强化和体育比赛固有的竞技特 性的淡化。摘编自陈智军略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东方睡狮。在“大变局”面前,被视作“蛮夷小技” 的西方现代体育也受到了统治阶层、上大夫阶层以及庶民阶层的关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 派开始编练新式军队,并创办了最早的军事学堂,而以洋操、洋枪、洋炮为主要训练内容的“西洋体操”, 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新式军队和军事学堂中主要的训练和教学内容。维洋务运动而起的戊戌维新带来的变
24、 化是:军队中的西洋体操被引进了学校教育,人们开始从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的角度,讨论人才培 养问题。从1915年开始,以军国民体育为标志的强兵、强种、强国体育观念开始受到挑战,近代国人的体 育观逐渐向健身、娱乐、竞技的方向转变,而由此带来的是人们更加认真地去思考体育的本质、更加认真 地去定义体育和认识体育。摘编自崔乐泉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育观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体育运动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答案】(1)特点: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体育运动成为促进社会交往的手段与载体: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 相结合:体
25、育运动与节日习俗相融合;体育比赛具有非竞争性。(任答三点6分)(2)变化:中国近代体育由军队向学校、由学校向社会传播:强兵、强种、强国体育观念逐渐向健身、娱乐、 竞技的方向转变。(任答两点4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社会变革的推动:国人对体育认识的不断深入等。(任答两点 4分)【详解】本题考查古代、近代中国的体育文化。(1)特点,根据材料一“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已有围棋、 射箭、投壶、蹴鞠、秋千、竞渡、角力及登山等运动可得出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根据材料一“体育所固 有的亲和功能和娱乐功能,使它能够成为密切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载体“可得出体育运动成为 促进社会交往的手
26、段与载体;根据材料一“为军事战备的需要,人们也十分注重体育锻炼,增强强身健体意 识”可得出体育运动。军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一“占代节日当中通常举行拔河、郊游、荡秋千、竞渡、 登山等运动,使人们都参加到体育运动之中可得出体育运动与节日习俗相融合;根据材料一“但是体育比 赛不可违反尊卑长幼等级秩序从而导致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非竞争意识的强化和体育比赛固有的竞技 特性的淡化可得出体育比赛的非竞争性。(2)变化,根据材料二“继洋务运动而起的戊戌维新带来的变化是:军队中的西洋体操被引进了学校教育1 可得出中国近代体育由军队向学校、由学校向社会传播;根据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以军国民体育为标 志的强兵
27、、强种、强国体育观念开始受到挑战,近代国人的体育观逐渐向健身、娱乐、竞技的方向转变” 可得出强兵、强种、强国体育观念逐渐向健身、娱乐、竞技的方向转变。原因,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 战争的炮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东方睡狮可得出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二“被视作,蛮夷小技的西方现代 体育也受到了统治阶层、土大夫阶层以及庶民阶层的关注“可得出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根据材料二“继洋 务运动而起的戊戌维新带来的变化是”得出社会变革的推动:根据材料二“人们开始从德育、智育、体 育三育并重的角度,讨论人才培养问题”“而由此带来的是人们更加认真地去思考体育的本质、更加认真地 去定义体育和认识体育可得出国人对体育认
28、识的不断深入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公民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以此形成 的公共政最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国家也被称作“福利国家”。在发达国家工 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 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 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犷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籁转向,抛弃凯恩斯主
29、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试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鼓励私人资本在福利 分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材料二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 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 利分配的基戚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舟、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 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 村大病医疗保险
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 件。200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继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 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并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 的背景。(】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福利制度。(4分)【
31、答案】(1)相同:因时而变;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莅盖而广。(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3分)不同:西方福利制度,福利分配是国家实施社会控制的手段,具有政治性:中国福利制度具有普遍性,服 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背景:工业革命的展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新自由主义思想 的兴起。(一点I分,答出三点即得3分)(2)保障了民生的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 国家理论: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困境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替代方案。(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详解】本题考查中西方福利制度的
32、发展。(1)第一小问异同,根据材料一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 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和材料:中“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 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叮结构”可以得出因时而变;根据材料一中“第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材料二”建立起 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可以得出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由材料二“在城市建立与实施 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村大病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
33、出覆盖面广。根据材料一“广泛地介入公民 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 划”可以得出西方福利制度中的福利分配是国家实施社会控制的手段:由材料一“然而民主政治卜的政党竞 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羸得选举“可以得出具有政治性;由材料二“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 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可以得出中国福利制度具有普遍性;由材料二国家在继 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创新之路”可以得出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 一“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可以得出
34、工业革 命的展开;由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凯恩斯主义”可以得出凯恩斯主义的盛行:由材料一“20世 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 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可以得出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 国家出现经济“滞胀(2)评价,由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 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可以得出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材料二“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 新之路”可以得出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困境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替代方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还可
35、 以得出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保障了民生的发展,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19 .住房制度如面镜子,能折射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民生建设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1年以后,由于民国成立,广州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工商业发展较快。1918年,广州市政 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堵,拓展马路,馥之海外华侨投资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1928年,成立 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区委员会,由市政厅划定各区地段,由市民出资兴建住宅,有的由市政当局筹建后, 出售或出租。1929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对华侨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不少海外华侨来广州投资房地产,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民和
36、劳工的居住问题。摘编自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回溯材料二1979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一广州“东湖新村”获得政府批准并开始动 工:1980年1月8日,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一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1985年4月,建设银行深 圳分行向南油集团85户“人才房”发放中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987年12月1日,轰动全国的第一 宗土地公开拍卖会在深圳会堂响起“惊天一锋”;2016年7月24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要求加快发展住房 租赁市场,广州、深圳、南京等11个城市陆续开展住房租赁试点。摘编自陈杰 郛晓欣中国城馍住房制度70年变迁: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从哪些角度分析
37、影响广州房地产发展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广东房地产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其意义。(6分)【答案】(1)因素:政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政府政策:投资主体等。(2)趋势: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市场与保障并重。意义:缓解城市住房压力;改善社会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详解】(1)角度:根据材料“1911年以后,由于民国成立,广州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工商业发展较快。” 可知,政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墙, 拓展马路
38、,随之海外华侨投资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1929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对华侨实 行优惠政策”可知,政府政策;根据材料“1928年,成立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区委员会,由市政厅划定各 区地段,由市民出资兴建住宅,有的由市政当局筹建后,出竹或出租J可知,投资主体等。(2)趋势:根据材料“1980年1月8 FI,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一一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发 放中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会”可知,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根据材料“2016 年7月24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要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广州、深圳、南京等11个城市陆续开展住房 租赁试点。”可知,市场与保障并重。意义:
39、多角度思考问题,从改革开放后的房地产改革对于改善民生、利于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等角度 去做答。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阶段标注对待秩序的身份行为特点18401911 年晚清时期反对者由“闭关锁国到被动融入世界秩序19121949 年民国时期适应者消极参与国际佚序1949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革命者努力打破国际旧秩序19782012 4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改革者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融入并改善国际秩序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积极主动引导与维护国际秩序的发展据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演变。发展整理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
40、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至少两段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2分) 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 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 和会虽据理力争,但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
41、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8分)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 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分)示例2: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2分)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F,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都体现中国外交备受 屈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中国高得民族独立。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参加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中国更是迎来了建交的 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等,进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 位。(8分)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嬴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稳步发展,强势外 交、主动外交使当今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2分)【详解】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由材料可知,从1840年至今,中国面对着世界秩序的变化,不 断地变化着自己的态度,而中国态度的变化则是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共同造就的,因此可以结合国际国内 环境的变化来作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