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基础练习卷.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基础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基础练习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基础练习卷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2 .下列关于琵琶行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A. “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 玄宗所制。B. “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外调,一般指被贬谪。D.“江
2、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因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二“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4.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六 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3、B.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 之情缠绵俳恻,含蓄蕴藉。解析:1. c【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错误。“小乔初嫁了“衬出的是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而非词人。故选C。2. B【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六幺均为唐代
4、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错误。六幺并非“相传为 唐玄宗所制”。故选BoD【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 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D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体诗。故选Do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缠绵俳恻,含蓄蕴藉”错,所抒之情沉郁顿挫,深沉而凝重,动人心弦。故选Bo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用“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运用了比喻;B.说天姥山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运用夸
5、张手 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C.把“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运用了比喻;D.把“大弦嘈嘈”的弹奏声比作“急雨”声,把“小弦切切”的弹奏声比作“私语”声,运用了比喻。故选Bo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因为:古义,两个词,因,于是,就。为,写,创作。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D.何以:古义今义均为:怎么,用什么。故选D。3.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鉴赏评价能力。词的风格,主要是豪放和婉约两类, 答题时依据诗词用语、意象、意境特点来判断其风格。A、B、C三项,
6、表达情感婉转含蓄,表现内心愁情,都是婉约风格,而D项恢弘雄放,是 豪放风格。故选DoA【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 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舒徐流畅;“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是逐渐沉咽;“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间歇停顿;“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激越雄壮。故选Ao【点睛】解答本题要正确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 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
7、者得到美的享受, 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 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4. 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错误。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 的理想。故选Ao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胡为”即“为胡”。B.状语后置句,“难于上青天”即“于上青天难”。C.状语后置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即“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九D.状语后置句,“转徙于江湖间”即“于江湖间转徙工故选Ao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
8、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公谨呻“谨”应改为“瑾”。“浪涛尽”中“涛”应改为“淘”。B. “峰火”中“峰”应改为“烽”。“这次弟”中“弟”应改为“第”。C. “仓惶,中“惶,应改为“皇,。“憔悴陨,中“陨,应改为“损,。故选D。5.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省略句,“误落(于)尘网中、省略了介词“于”。B.省略句,“开荒(于)南野际 省略介词“于”。C.定语后置句,“千里”修饰马 为定语后置。D.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 省略介词”于:故选Co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B项,“契(qi6)合”错误,应为“契(qi)合”;C项,“哺(ph)育”错误,应为
9、“哺(bu)育”;D项,“呦呦值O)”错误,应为“呦呦(y6u)故选Ao6.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绵接天际的天姥山遮住天空。“横”,遮蔽。解释正确。B.句意:溪水清澈荡漾,猿猴叫声凄清。“清”,凄清。解释错误。C.句意: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暮色已经降临。“暝”,昏暗。解释正确。D.句意:忽然惊魂动魄。“悸”,心惊、因惊惧而心跳。解释正确。故选Bo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 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 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
10、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 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A项,恼一脑,销一消;B项,沙一纱;D项,栖一息。故选C。【点睛】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时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 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 字等尤其耍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5、学会以义 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7.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粟深林”的“粟”应为“栗”,“催眉折腰”的“催”应为“摧。B.“常做客”的“做”应为“作”,“转轴拔弦”的“拔”应为“拨”。
11、D.“侍权贵”的“侍”应为“事”。故选C。8. B【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词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 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左迁:贬官,降职。与后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长句:指七言诗。言:字。凡六百一十六言,句意为:共六百一十六个字。行:古体诗的一种,歌行一体,与乐府相近,它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七杂言古体, 形式富于变化。故选B。【点睛】关于歌、行、弓I。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
12、式灵活, 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9. C【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熟语语境义的辨别能力。此类题误点设置一般有:望文生义; 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 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大众都很期待看到某种东西(比如说书、作家、现象)等了很久以 后终于出来了。此处用来指拆迁政策的出现,符合语境。B项,“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近似同病相怜。此处用来指饱受经 济制裁之苦的伊朗和朝鲜,符合语境。C项,“司马青衫Z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此处用来指“郁闷”,不符合语境。D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声音时比有声音更
13、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恨。此处指完全靠 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现人物内心,符合意境。故选Co【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 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 题:语境义一成语义一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 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 和有效手段。10.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憔悴”的“憔”应读“q血”;b.“贾人”的“贾”应读“gtr;D.“江浸月”的“浸”应读“jin
14、”。故选C。11. B【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B项,颔联未采用拟人手法。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 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 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 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故选B。【点睛】艺术技巧类题目常见的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15、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构思技巧:构思技巧+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2.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A.“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B.冷落: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冷清,不热闹”的意思;C.“整顿。古义:整理,理一理,用在小方面;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 起来,用在大的方面。D.“明年 古义:第二年,过去式;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将来时。故选B。13.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朗读断句能力。诗词朗读断句就是给诗词语句标出停顿,也就是 把诗词句子断开。诗词朗读断句和文言文断句相同,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16、常用的断句方法有:口“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 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口语法结 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 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音 顿划分有误的一项”,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断句错误,应为: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次第”意思是“光景,情形”,不能断开。故答案选D。14.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基础练习卷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基础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