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西林壁的教案9篇.docx
《古诗题西林壁的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题西林壁的教案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诗题西林壁的教案9篇 活动目标: 1、愿意观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存文学语言。 2、理解古诗内容,在理解的根底上,学习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活动预备: 1、教学挂图。 2、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头局部 回忆中班上学期学习的古诗题西林壁,提取幼儿对古诗的阅历。 1、教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是苏试的题西林壁,那首古诗写的是什么? 2、今日我们也要来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不过不是写庐山的山,而是写庐山的水,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 二、根本局部 教师出示挂图,帮忙幼儿理解古诗。 1、(出示挂图)小朋友看,这幅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3、这是我们江西的庐山,这是庐山的瀑布,你看它似乎从天上飞下来一样,有一首古诗就是描写庐山的瀑布,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完整念古诗,幼儿观赏。 -师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答复古诗的名字叫望庐山瀑布。 -师提问:你听到古诗里念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古诗中听到的内容。) -小朋友,这首古诗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为幼儿一一解释)。 -教师总结幼儿提问和答复,解释古诗中用的比方的手段,帮忙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学念古诗 1、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你们想学吗? 2、幼儿学念古诗,教师大声的念,小朋友小声的念。 3、庐山的瀑布,风光
3、好美,这首古诗也写的很美,我们一起来说说诗人李白的当时的那种心情和意境。 4、当你来到一个风光特别漂亮的地方,你会怎样,心情是什么样的? 3、我们边拍手边念古诗,读出这首古诗的节奏。 4、我们的诗人还给这首诗,配上了美丽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5、这首诗是描写庐山的水,庐山除了水很美,山也很美,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山美水美,山清水秀的地方。 三、完毕局部 1、复习故事聪慧的乌龟。 2、小结活动状况下课! 古诗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 篇二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闻名诗人苏轼在巡游庐山后采纳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设计
4、对古诗的教学进展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小组沟通观后的感受。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闻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巡游庐山,对庐山的熟悉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教音: 岭(lng) 峰(fng) 不识(b sh) 只缘(zh yu
5、n) 、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熟悉“缘”字: 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熟悉该字。 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 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挨次,学生再跟写一遍。 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学生练习后,小组竞赛读。 、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局部,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学习第一局部: 齐读一、二句诗。 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依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 峰:) 说说“岭”“峰”的区分。 小组争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
6、区分? (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 连续争论: 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体会“横看”“侧”“远近凹凸”的意思。 协作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 ;从上往下看,庐山是 ;从远处看庐山,像 ;从近处看庐山,像 ;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 ;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 在小组中沟通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习其次局部: 自读。 同座争论,完成填空: ,是由于 。 由于 ,所以 。 ,所以 。 之所以 ,是由于 。 指名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质疑。 四、朗读与背诵 、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留意读出感情。
7、、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供应四段背景音乐: 古琴曲高山流水; 古筝曲渔舟唱晚; 二胡曲二泉映月; 江南丝竹茉莉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依据自己熟识、宠爱的曲调唱出来。 五、升华与拓展 、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说说观后的感受。 、举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古诗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的美妙思想感情。 3. 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
8、一)激趣导入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 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 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 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 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 自由读诗 3. 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 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宏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
9、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现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宏伟、壮美,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 解读其次句 a. 你们认为看清晰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 出示其次句,解释“缘”的意思。 c.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 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对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 自由读 2. 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
10、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 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古诗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看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把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预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
11、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教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日,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会一下那奇妙的自然风光。请全班翻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日,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 1.师:请结合课文的解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
12、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沟通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沟通,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凹凸各(重读)不同:向远处
13、、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风光都不一样。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设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由于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教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宠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看了庐山,简洁
14、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怪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秀丽风光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那赞美之情用美丽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刚同学们特别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教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由于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
15、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理解诗题。 (1)学生相互沟通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依据解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古诗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
16、标: 1、熟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4、体会观看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把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预备: 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美丽。由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存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闻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欣赏了庐山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西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