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教材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声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的感性素材多,可动手操作的活动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对声现象的理性思考。本节课试图为构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
2、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教师活动:播放声音素材,有自然界中的鸟鸣和流水声,有人类生活中的汽笛声、歌声等。学生活动:聆听音频中的各种声音,并加以区分。预设效果:学生基本上能区分声源,并勾起回忆,激发对声现象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激趣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板块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环节1:体验和观察振动教师活动1:让学生用手指轻轻抵住喉咙,读“声音的产生”,感受声带的振动。停止振动后,看看能否发声。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声带振动与发声之间的关系,交流感受。预设效果
3、: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为猜想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此活动能活跃课堂氛围,从生活走向物理。环节2: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教师活动:提供音叉、橡胶锤、水盆、铁架台、细线、乒乓球等。开展3个演示实验:(1) 用小橡皮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2)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3)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小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能够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做转换法。预设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充分理
4、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并初步了解转换法。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并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转换法的好处。环节3: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教师活动1:展示管乐器和弦乐器的演奏场景学生活动1:思考管乐器和弦乐器各自靠什么振动发声小结: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教师活动2: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声音的记录”,让学生准备发言学生活动2: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唱片是如何利用“振动可以发声”进行记录声音的预设效果: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引导,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意图:践行“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区别、唱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深刻认
5、识到理论运用于实践。环节4:当堂演练例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到的装置。(1)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_。(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3)像这种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板块二:声音的传播 环节1: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提出问题:1.发声体是什么?2.声音是怎样进入人耳的?学生活动1:先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活动2:小结后,引入课题: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有什么特点呢?环节2:演示实验“真空罩中闹钟”教师活动1:让学生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提示学生实验要点。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
6、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听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教师开始实验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回答问题:(1)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有何变化? (2)假如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能否听到声音? (3)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有何变化?(4)实验结论是什么?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教师活动3:介绍实验方法科学推理法。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过程中,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教师活动4:图片展示,提问:处于月表的宇航员们利用无线电进行沟通,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声音 产生 传播 教学 设计人 物理 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