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pdf(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 选 题(共80题)1、学习诗歌 天仙子,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B.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C.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文本内容或形式D.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索、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答案】B2、某版高中语文教材 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 套子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 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知识系统B.
2、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答案】B3、教师在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 藤野先生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A.设置第一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B.设置第二题是要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C.设置第三题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的贯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并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D.第四题属于拓展题,对于学生来说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理解,没有明确的设计目的【答案】D4、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
3、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 的()o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B5、某教师上作文课时,进了教室却一直不说话,反而用夸张的嘴型和肢体动作,好像在和学生说着什么。学生们一头雾水,一边听老师说话,一边着急地猜测老师在表达着什么,三分钟后,教师说:请同学写一篇作文,题 目 是 假如我不会说话。”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新奇的游戏B.形象的语文C.真实的事物D.模拟的行为【答案】D6、阅读 再别康桥教
4、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问题设置随意,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B.以文本理解为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C.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了学生品味语言的经验D.引导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严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答案】C7、某版教科书课文 滕王阁序后设有一道课后练习题:,A.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把握文章中心B.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序”这种文体的文体知识C.旨在引导学生抒发己见,拓展思路D.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序”这种文体写作【答案】A8、教 学 听听那冷雨时,教师把 荷塘月色和本课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对于文章的主题、结构、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等项中的若干点进行比较,指出异同,进行鉴赏
5、或分析。对于这一活动,评价不正确的是()A.两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和艺术风格,对比评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文风特点等B.引导学生对比评析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学习怎样写抒情散文C.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于学生领悟两篇文章特有的感情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D.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方面积极思考,体会课文意蕴【答案】D9、李密在 陈情表中开头就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有学生说李密写错了,这个地方的“孩”字应改成“臣”字,应该与前面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保持一致。下列教师评价最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oA.看书比较认真,但思考不够深入,再想想这个地方为什么用“孩字B.这个问题很好,其
6、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呀C.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能说说 孩”与“臣”哪个字更能感动晋武帝吗D.有自己的见解,值得表扬,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多多学习。【答案】C10、教师带领学生在名著导读课上学习了莫里哀的 悭吝人,作品中叙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下列作品中也有刻画了吝啬人形象的作品是()A.红字B.玩偶之家C.项链D.威尼斯商人【答案】D11、教 学 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 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 破解马谡之 急的密码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
7、,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答案】D12、阅读郑振铎 猫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依据,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B.教师应严厉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避免学生再犯类似错误C.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文章D.教学片段在最后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升华了主题【答案】B13、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师1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B.师2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心C.师3应组织阅读活动,
8、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精读D.师4应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多种题材,拓宽阅读面【答案】A14、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有学生背诵了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了互文修辞的诗词,并举出了几个示例。下列适合的是()o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 贺 雁门太守行)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 甫 江南逢李龟年)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D.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 游山西村)【答案】B15、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A.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B.有助于学生提高写
9、作能力C.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总结能力D.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答案】A16、关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发现,创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oA.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B.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C.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D.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B17、教师开设“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专题活动,指出在诸多修辞手法中不直接说
10、出事物本身,而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称为借代。借代的本体与借代的事物对象之间的特征具有相关性。教师举出曹操 短歌行中的诗句,请学生选出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中,符合要求的是()o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答案】B18、某版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共选1。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个部分。其所推荐名著涉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包括小说、戏剧、语录体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对 该
11、“名著导读”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oA.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B.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C.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D.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答案】B19、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感受小说的魅力”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巴金 家林语堂 京华烟云鲁 迅 朝花夕拾B.余 华 活着莫 言 红高粱王 蒙 编辑部来了个年轻人C.梁实秋 雅舍汪曾祺 受戒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D.曹雪芹 红楼梦刘白羽 第二个太阳
12、张抗抗 牡丹的拒绝【答案】B20、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语言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B.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整理”比“积累”重要C.“有效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D.“有效积累”的是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答案】C21、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 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 轼 菩萨蛮 述古席上)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 甫 咏怀古迹)D.谁抱琵琶凉月
13、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 次韵发齐门)【答案】A22、某教师选择曹禺的 北京人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o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答案】B23、某版教科书课文 滕王阁序后设有一道课后练习题:,A.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把握文章中心B.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序”这种文体的文体知识C.旨在引导学生抒发己见,拓展思路D.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序”这种文体写作【答案】A24、学 习 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 句 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
14、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父异焉C.稍稍宾客其父D.并自为其名【答案】C25、阅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C.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D.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答案】A26、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o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
15、兵【答案】D27、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o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B28、学习课文 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下列适合的是()o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 舍 济南的冬天)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16、(彭荆风 驿路梨花)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 紫藤萝瀑布)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 苏州园林)【答 案】C29、(2019年真题)某 男,4 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蚓、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 选 用 的 成 药 是()A.导赤丸B.苓连片C.黛蛤散D.西黄丸E.新雪颗粒【答 案】C30、教师在教 授 某 版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学生 设 置 了 以 下 作 业:A.第 一项作业指向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
17、造性表达的能力B.第二项作业旨在促进读写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特征,通过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借鉴,提高写作能力C.第三项作业旨在建立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作业难度较 大,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D.第四项作业属于拓展题类作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答案】C31、阅读 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蕴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
18、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答案】C32、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某单元是关于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篇目。下列文章适合学生阅读 的 是()。A.寡人之于国也B.荆轲刺秦王C.烛之武退秦师D.晋灵公不君【答案】A33、教师在讲解李白的 渡荆门送别时,列举李白其他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答案】C34、教师在学生朗读后,经常让学生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体验,并让学生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
19、然后再进行评价和指导。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教师注重学生的自评,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B.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C.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D.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C35、阅读某教师关于 梁生宝买稻种一课所设计的系列问题,按要求答题。A.三个问题体现了认知性问题特点,从词句入手,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B.两个问题是“课文阅读理解式”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了解故事情节C.(Z通 三个问题是评价性问题,让学生站在评价者的立场上进行比较与评判,对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D.问题是创造性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对课文的
20、理解进行回答,还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答案】B36、教师教学 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 对“死亡”有很多讳称。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答案】D37、指导阅读 朝花夕拾后,教师拟结合其他散文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下列适合的是()oA.柳 青 创业史B.法布尔 昆虫记C.沈从文 湘行散记D.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答案】C38、在古代诗词鉴赏课上,教师讲解诗词的题材内容分类时,了解到学生对咏史诗
21、非常感兴趣。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给出了一些示例,请学生说出与诗句相关的历史人物。下列学生的回答中,错误的是()o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B.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岳飞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李广D.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西施【答案】B39、某必修教材编排有借景抒怀诗专题“景中观情”。按照该教材专题单元的要求,下列诗词作品不属于该专题单元的一项是()oA.杜 甫 秋兴八首其一B.于 谦 石灰吟C.高 适 别董大D.柳 永 雨霖铃【答案】B40、学生学习完鲁迅的小说 祝福之后,认 识 到“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教师计划推荐相关主题的其他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
22、知,以下选项作品符合要求的是()oA.茅盾 幻灭B.高尔基 童年C.巴金 家D.郭沫若 棠棣之花【答案】C41、某教师教学辛弃疾的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布置预习作业:鉴赏并背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总结辛弃疾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不包 括()oA.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C.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D.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答案】D42、教学竺可桢的 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描写自然环境的作品,建议学生比
23、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A.梅 涛 生物入侵者B.吴 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C.黄天祥 落日的幻觉D.星新一 喂出来【答案】D43、阅读某教师 狐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A.电影资源对教师备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B.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制约了学生的思维C.文意把握的四种方法在教学中难度相当D.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答案】D4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课程设置了“阅诸子百家之作,悟先贤圣人之道”的课外研习活动。下列作品中,不适合选人推荐作品的是()。A.晋灵公不君B.齐桓晋文之事C.有无相生D.秋水【答案】A45、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 老人与海,对 其 中“硬汉”桑
24、提亚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教师推荐 的 是()oA.热爱生命B.奥德修纪C.百年孤独D.巴黎圣母院【答案】D46、教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教师指出该篇目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并且在课上罗列了以下类似文体的篇目进行类比学习,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伤仲永C.劝学D.小石潭记【答案】D47、某教材在 有趣的故事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个好莱坞版 有趣的故事的海报,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A.任务设计综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B.任务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
25、生的兴趣C.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D.任务要求聚集于文本细节,体现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原则【答案】D48、教 学 紫藤萝瀑布时,教师讲到“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oA.贾平凹 一棵小桃树B.刘湛秋 雨的四季C.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D.叶圣陶 苏州园林【答案】B49、阅读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B.教师应该制止学生根据译文推断字词的含义C.教师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高分 题库 精品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