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元素化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化合物.pdf(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镁 铝考纲要求1.掌握镁、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第一节镁铝一、在自然界存在:化合态。镁在海水中主要以Mg?*形式存在,在地壳中主要存在于菱镁矿(MgCCh)、光 卤 石(KCbMgCl2.6H2O)石 棉(CaO 3MgO 4SiO 2)等矿石中,地壳含量排第八;铝主要以铝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岩石中,如 长 石(K26A12O 3,6SiC2)、云 母(K2O 3A12O 3 6SiO 2*2H2。)、高 岭 土(A12O 3 2SiC2 2H 2O)中。铝 土 矿(AI2O 3)和冰晶石(Na.3AlF6)也是含铝的重要矿物,是提炼铝的重要
2、原料。铝在地壳含量排第三,是最多的金属元素二、物理性质Mg:银白色的金属,密 度1.738 g/c n?,熔点648.9。,沸 点1090,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延展性,无磁性,且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A1: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密度为2.7 g/cn?。难溶于水。熔点660。沸点2327。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兀素:MgA1原子半径:大小颜色:银白色银白色密度:小大熔点:低高沸点:低高硬度:很软较软均为轻金属,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小,但AlMg。常温下,金属M g和A1在空气里就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这层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
3、金属继续氧化。三、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MgAl1.与非金属2Mg+O2=2 M g O点燃制作照明弹4A1+3O2=2A12O3点 燃 熔 化 但 不 滴 落M g+S=M g S 加热2A 1+3 S=A 12s 3 加热 A I 2S 3 只可用单质化合,遇水水解(A l 2s 3+6 H 2O=2A l(O H)3 1+3 H 2S f)Mg+C l2=M g C l2 加热2A 1+3 c l 2=2A l C b 加热3 M g+N2=M g3N2 加热 M g 3 N 2 只可用单质化合,遇水水解(M g 3 N 2+6 H 2O=3 M g(O H)21+2N H 3 T)2.
4、与水镁能跟冷水不反应,加热反应比较明显:Mg+2H2O =M g(O H)2+H2t将去掉氧化膜的A1条放在沸水中缓慢反应:2A1+6 H2O=2AI(OH)3+3 H2T3与酸M g+H2S O4=M g S O4+H2t 2A l+3 H2S O 4=A l2(S O4)3+3 H2t3 M g+8 H N O3(稀)=3 M g(N O;)2+2N O T+4 H 2。M g+4 H N O3(浓)=M g(N O3)2+N O 2T+2H2OA I+4 H N O 3 (稀)=A 1(N O3)3+N O T+2H2O A I+6 H N O 3 (浓)=A l(N O 3)3+3 N
5、 O2f+3 H2O 加热2A 1+6 H 2s。4 (浓,热)=A 12(S O 4)3+3 S C)2T+6 H 2。注意:A l与冷浓硝酸与浓硫酸会钝化所以铝槽可以运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A I 2O 3薄膜,阻止进一步腐蚀。4与碱M g+N a O H=X2A l+2N a O H+2H2O=2N a A l O2+3 H2tA l 与强碱反应,机理可认为是 2A1+6 H2O2A1(OH)3+3 H2 A1(OH)3+OH-=A1O2-+2H2。,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消耗氢氧化铝使得第一步反应平衡正移,生成氢气增多且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5.与盐溶液M g+2N H
6、 4 C l=M g C l2+2N H 3 T +H 2TM g+C u S O4=M g S O4+C u A l+F e C b=A l C b+F e A l+3F e C b=A 1C b+3F e C l 26与非金属氧化物(主要为Mg和比镁活泼的金属单质)2M g+C O2=2M g O+C 点燃2M g+S O2=S+2M g O 点燃 3M g+S O2=2M g O+M g S 力口热(镁过量)2M g+S i O j S i+2M g O 1曷温7.与金属氧化物(铝热反应)铝热剂:A 1和氧化铁的混合物;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铝热反应:A 1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7、19 24年德国提出铝热反应,我 国19 60年提出。A l 与氧化铁焊接钢铁 A 1与其他某些金属氧化物冶炼金属2A l+F e2O 3=2F e+A l2O 3 加热 10 A I+3V2O5=5 A 12O 3+6V2A l+C r2O3=A l2O 3+2C r 4 A l+3M n O 2=2A I2O3+3M n8 A l+3F e3O 4=9 F e+4 A l2O3 2A l+4 F e O=3F e+A l2O3铝热反应,铝热剂是混合物,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主要用来冶 炼 姆 的金属(如铁、铜、镒等),它是中学化学中唯一一类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引发铝热反
8、应的操作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其具体操作是先铺一层K C 10 3,然后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A1仅可通过铝热反应置换出金属活动性若于A1的金属单质。8.特殊反应金属表面的耐高温涂层:4 A l+3T i O2+3C=2A l2O3+3T i C 高温热还原制金属单质:2C s A 10 2+M g=M g A b 0 4+2C s T四、制备M g C b(熔融)型 工 M g+C l 2T(不能用MgO,因为MgO的熔点太高)2A l 2。3(熔融)型鲍M A 1+30 2T(不.能用A l C b,因为A l C h 是共价化合物)五、用途:I .导电性好,制导线和电缆,纯铝2.铝箔,包装
9、胶卷糖果3.合金:飞机,船舶,汽 车 M g-A l 合金4 .镁主要用于制镁铝合金和电子合金,供制造汽车和飞机的部件。补充:A 1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说“A 1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是 两 性 金 属 你 认 为 这种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答 案 不 恰 当。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铝不论是与酸反应还是与碱反应,都是失去3 e 化合价升高为+3 价,均是还原剂,因而铝具有较强的金属性。而高中范围内的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是指其既可与酸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高中所涉及的两性物质有:A I 2O 3、A 1(O H)3、氨基酸、蛋
10、白质、Zn O、Zn(0 H)2。第二节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一、Mg的重要化合物l.MgO:白色无定型粉末。无臭、无味、无毒。因制备方法不同,有轻质和重质之分,露置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而逐渐成为碱式碳酸镁,轻质较重质更快。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镁,呈微碱性反应,饱和水溶液的pH 10.3。但极易溶于稀酸,极微溶于纯水,因二氧化碳的存在而增加其溶解度,它是一种温和的催化剂。不溶于乙醇。熔点2852。沸点3600。煨烧后的MgO难溶于水,常用于制耐火材料和金属陶瓷。制取:使用菱镁矿 MgCO3=MgO+CO2T高温用途:耐火材料、金属陶瓷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物MgO+H2O=Mg(O H)2 MgO+
11、2HCI=MgCl2+H2O2.MgCl2物理性质:无色苦味晶体,易吸湿,溶于水和乙醇。100时失去2 分子结晶水。在 110开始失去部分氯化氢而分解,强热转为氧氯化物,当急速加热时约118分解。其水溶液呈弱酸性。熔点118(分解,六水),712(无水)。沸点:1412(无 水)制备:制备无水MgC12必须在干燥的HC1气流中加热MgC126H2O 使其脱水光卤石(KC1 MgCb 6H2O)中制取从海水制NaCl后直接加熟石灰。Ca(O H)2+MgCl2-CaCl2+Mg(O H)2;Mg(O H)2+2HCl=MgCl2+2H2O工业上:MgO+C+Cl2=MgCl2+CO 加热用途:M
12、gCl2=Mg+Cl2t电解苦卤:既含MgCb又含NaCl。3.MgSO 47H2O: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乙酸和丙酮,用作媒染剂、泻盐、造纸等。加热可失水:MgSO 4H2OMgSO4.H2OMgSO4二、A1的重要化合物l.AbCh: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质极硬,易吸潮而不潮解(灼烧过的不吸湿)。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无机酸和碱性溶液中,几乎不溶于水及非极性有机溶剂;熔点约2000C。制备:用铝土矿,fL(Al2O 3 H2O,A12O 3-3H2。)制 AI2O 3用途:刚玉:无色的氧化铝晶体,含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刚玉为红宝石和蓝宝石。装饰品,精密仪器,手表,轴承。
13、耐火材料,高于M g O 制 A 12 A l2O3=4 A l+3 O2t 电解 加冰晶石降低熔点。化学性质: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可溶于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不反应)A l2O3+6 H+=2 A l3+3 H2OA 12O 3+2 O H=2 A 1 O 2+H2O2 .A 1(O H)3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沉淀,可以用来净水。一般所谓的氢氧化铝实际上是指三氧化二铝的水合物。如向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或碱而得到的白色胶状沉淀,其含水量不定,组成也不均匀,统称为水合氧化铝。只有在铝酸盐溶液中(含有A l(0 H)4-离子)的溶液中通C 0 2才可得到真正的氢氧化铝。制备:铝盐与氨水:A I
14、C 13+3N H3-H2O=A 1(O H)31+3N H4C 1 A 13+3N H3-H2O=A I(O H)31+3N H4+偏铝酸盐与 C O 2:N a A lO 2+C O 2+2H2O=N a H C O 3+A l(O H),4铝盐与偏铝酸盐混合:A lC l3+3N a A lO 2+6H2O=4A l(O H)31+3N a C l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不反应)A 1(O H)3+3H+=3H2O+A 13+A I(O H)3+O H=A 1O2+2H2O2A 1(O H)3=A 12O3+3H2O 加热热稳定性差:2A l(O H)3=A 1
15、2O 3+3H 2。加热电离平衡:A I3+3O H A 1(O H)3H+A 1O2-+H2O3.K A 1(S O 4)2硫酸铝钾复盐: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盐组成的盐)K A 1(S O4)2-12H2O 或 K2S O 4 A 12(S O 4)3-24H2OK C lM g C l2-6H2O明矶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用作净水剂。K A 1(S O4)2=K+A 13+2S O42-净水原理:A +3H 2O=A 1(O H)3(胶体)+3H*,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吸附悬浮物质使其沉降下来从而净水除锈原理:A I3+3H2O=
16、A 1(O H)3+3H+,溶液显酸性,可以与铜锈(CU2(O H)2CO3)或铁锈(F e 2()3)反应使其脱锈补充:1.A 12O 3有多种:a-A b C h 为六方密堆积构型,晶格能大,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也不与酸碱反应,耐腐蚀,绝缘性好,可做高硬度材料、研磨材料和耐火材料。自然界存在的a-A h C h 叫刚玉,含微量C 产叫红宝石,含 F e?+、F e 3+或T i,+叫蓝宝石;Y-A I 2O 3颗粒小,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也叫活性氧化铝,可做吸附剂和催化剂。2.A 产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0 H-C O32 H C O3 S O32 S2.M O2
17、,其中OH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双水解”。A 1O 2-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 N H4 A 产、M g2 C u2 其中H+和 A I O 2-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也是“双水解”;与 H C O 3一不共存是因为水解促进了 H C C h 一的电离从而生成A 1(O H)3沉淀和C O323.M g(O H)2的溶解度小于M g C C h。所以在碱性溶液中M g?+总是转化为M g(O H)2沉淀,产生的M g C O3也会在加热的条件下逐渐转化为M g(O H)2 M g C O 3+H 2O(沸水尸M g(O H)2+C O 2T 。4.不用试剂,相互滴加可检验的四组溶液N a
18、 2c C h 溶液和稀盐酸。(2)A lC b 溶液和N a O H 溶液。N a A lC h 溶液和稀盐酸。(4)A g N O3溶液和氨水。5,zA,x铝三角 A K O H N Q A Q6.从海水中提取镁(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步骤:将海边的贝壳煨烧成石灰,再制成石灰乳;加到海水沉淀池,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将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将 MgCl2-6H2O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得到无水MgCl2!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即可得到镁。(一般在H?氛围中冷却,防止生成的M g与。2、N?、C02反应)涉及反应:贝壳煨烧制取熟石灰:CaCO3=CaO +CO 2T CaO +
19、H20=Ca(O H)2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0H=Mg(O H)2;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 H)2+2HCl=MgCl2+2H2O通电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Mg+Cl2T7.关于铝的图像 向 AlC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所示。现象:白色沉淀逐渐增多达最大值,继续加NaOH溶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完全消失。+30H Al(0H)3A1(O H)3+OH-=A 1 O2-+2H2O 向 NaOH溶液中滴加AlCb溶液直至过量,如下图所AI(OH)3(mol)示。现象:开始时无沉淀,接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后不增减。A13+4OH=A 1O2-+2H2O3AlO2-
20、+AI3+6H2O=4 A l(OH)3i 向 NaAlCh溶液中滴加盐酸直到过量,如图所示。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完全消失。AIO2-+H+H2O A1(O H)31A1(O H)3;+3H+=M3+3H2O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Ch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所示。现象:开始无沉淀,接着产生白色AI(OH)3(mol)NaOH(mol)沉淀。A1O2-4-4H+A13+2H2O3A1O2-+A13+6H2O=4 A 1(OH)3J,m(沉 淀)B向混合离子(H+、Mg2 A13+)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A n(NaOH)8.向明矶溶液中滴加Ba(O H)2溶液的两种特殊情况:A产完全沉淀,此时
21、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2Al3+3SO42+3Ba2+6O H=2Al(O H)31+3BaSO4lSO 42-完全沉淀,此时沉淀的质量最大:Al3+2SO 42+Ba2+2O H=AlO2+2H2O+2BaSO 4i9.含A产的溶液与碱反应的先后顺序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反应顺序,如向含有H+、NH、Mg?*、AP+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NaOH先与H*反应,再与Mg?+、+反应生成沉淀,再与NH 反应,最后才溶解A1(O H)3沉淀。10.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求产物A1(O H)3的量当”(O H Q3(AF+)时,nAl(O H)3=(O H);当
22、3(A13+)(O H-)4)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F+3 N H 3-H 2 O=A 1(O H)3 1+3 N H;(2 0 1 6 江苏化学,5 C)答 案 D8.(2 0 1 5 山东理综,1 0)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 a(H CO 3)2 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A IC13 B.N a2OC.F e Cl2 D.S iO2答 案 A9.(2 0 1 5 江苏化学,4)在 C O 2 中,M g 燃烧生成M g O和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 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 g、M g O中镁元
23、素微粒的半径:r(M g2+)r(M g)C.在该反应条件下,M g 的还原性强于C 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答 案 C1 0.下列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质的量)与对应的选项相符合的是()(沉淀)/mol(沉淀)/mol0.20.1。1 L5 3 y(加入物)/L6 9 V(加入物)/L(沉淀)/molM 沉淀)/molV(加入物)/L3 4 V(加入物)/LDA.向 1 L浓度均为0.1 m o l T 的 N a A lCh、B a(O H)2 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 o l l T 的稀H 2 s o 4B.向 1 L浓度分别为0.1 m o l-L
24、和0.3 m o l【T的 A I C I 3、N H 4 c 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 o l-L 1 的稀 N a O H 溶液C.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明矶溶液D.向AlCb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答 案A1 1.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D可能是钠及其化合物B.A、B、D可能是镁及其化合物C.A、B、D可能是铝及其化合物D.A、B、D可能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答 案B1 2.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25、A把相同大小的一块铝和镁分别投入相同浓度 的NaOH溶液中:铝溶解有气泡放出,而镁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得出:铝的金属性比镁强B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没有脱落由此得出:铝不易燃烧C向氯化铁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得出:该气体是氨气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由此得出: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答 案D1 3.下列图像中,纵坐标为沉淀量,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选择合适图像对应的字母填空。000(DAlCh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过量 o(2)AlCh溶液中加入NaO H溶液至过量_ _ _ 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素 化合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