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真题.pdf
《2022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真题.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2 2 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厚植阅读之根一、积累运用(共 2 7 分)1.2 0 2 2 年 4月 2 3 日,世界读书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当日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参与到学校举 行的阅读系列活动中来吧。活动一:写箴言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他 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请你把八字箴言用楷
2、体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2.(4分)活动二:沐书香 校团委拟定了“书香雅韵”读书节倡议书的开场白,请你帮助审订。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学使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吩诵唐诗宋词,感受浪漫情怀;涉 1 迷()散文小说,领略人生百态;踏足名山大川,寄情碧水I d n ()天读书,旅行,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语段括号内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y i n 腊 1 U G 篮B.y l n g 猎 l u d 蓝C.y i n 猎 l u e 蓝D.y l n g
3、腊 l u d 篮(2)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周 密 善 辩 庄 重 深 刻B.周 密 深 刻 庄 重 善 辩C.庄 重 深 刻 周 密 善 辩D.善 辩 庄 重 深 刻 周 密3.活动三:荐好书 为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校园读书节的号召,校广播站向全体同学征求“每日好书推荐”稿件。请你帮忙审订其中一封稿件的开头,有语病的一项是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喑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使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A.第句 B.第句 C.第句 D.第句4 .
4、活动四:促成长 参 加“好书推荐”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向校广播站投稿,讲述阅读带来的成长。请你帮忙审订其中一封稿件的结尾,以下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B.C.D.5 .活动五:话常识 校学生会正在举行“文学文化常识我知道”抢答赛,下面是选手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2 0 2 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方式惊艳开场。二十四节气中,“立春
5、”过后的节气是“雨水”。B.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奉劝”等,敬辞有“惠赠”“赐教”“尊君”“久仰”等。C.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中 的“天启壬戍”指天启壬戌年,为干支纪年法。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6 .(8分)活动六:诵经典 校诗词社团举办“吟诵经典古诗文”活动,请你帮忙补全诗句。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1)在谭嗣同的 潼关“,山入潼关不解平”中读出了少年人的勇往直前;(2)在杜甫的 望岳“会当凌绝顶,”中读出了青年人的志存高远;(3)在陆游的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读出了中年人
6、的永不言弃。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4)在刘禹锡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中读出了人生的坎坷;(5)在秋瑾的 满江红,年风味徒思浙”中读出了人生的困境;(6)在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读出了人生的担当。(7)读诗,更是读人生态度。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名句,请同学们写出连续的两句:,。7 .(7分)活动七:赞家乡 校刊编辑部正在开展“读新闻赞家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完成下列三个任务。(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下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限 3 0 字以内)2 0 2 2 年 1 月,由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红网
7、湘西站策划的一组涵盖湘西各景点、高铁、民俗、美食的绝美海报 累了,就到湘西来迅速被刷屏,点阅量超百万。稿件还被 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网友直呼”是我向往的生活!”海报不只刷流量,更刷出张吉怀高铁开通后,人们对神秘湘西的向往。乘最美高铁,赏神秘湘西。走上乡村振兴道路的湘西正在盛装以待,迎接各地游客到来。(摘 自“红网时刻湘西1 月 2 4 日讯”)(2)任务二:为了帮助游客更好地游览湘西,请 在“玩在湘西乐在湘西”游玩项目推荐图中补充两项,加以推荐。“累了,就到湘西来”一赏奇观一逛古城一-(3)任务三:校编辑部拟做一期 湘西印象专刊,拟定了“动人山水”“民俗风情”“小城故事”三个
8、栏目,请你结合以上栏目,为魅力湘西写一段推荐词。(限 5 0 字以内)品味阅读之美二、阅读理解(共 6 3 分)8.(6分)阅读曾巩的 城南,完成问题。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9.(1 4 分)阅读
9、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一节 选 自 礼记学记 乙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一一节选自徐干 治学(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
10、其目也(味道)B.然后能目反也(自我反思)C.久而愈是(值得)D.然后知彼褐之陋(被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B.视衮龙之文C.故学者如登山帚D.倚立加思远以若难而懈之不如速行之必至也且寄至土石执策加临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_ _ _ _ _ _ _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译文:_ _ _ _ _ _ _(4)甲乙两段选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论述。1 0.(1 0 分)阅读下列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材料一2 0 2 2 年 4月 2 3 日
1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 0 2 1 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8 1.6%,较 2 0 2 0 年的8 1.3%提升了 0.3 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 2 3 日讯,有删减)材料二2 0 2 1 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 材料三2 0 2 1 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阅读时长 材料四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成年人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
12、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节选自朱永新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显示,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 8-2 9 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B.网络阅读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把阅读学习简单化,是比纸质阅读更
13、好的方式。C.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人类理性的洞察力。D.朱永新认为唯有通过书籍阅读,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2)材料三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发现在当前成年国民中存在怎样的阅读现象?(3)你 感到 自己在读书吗?”请联系材料,说出此标题的作用。1 1.(9分)阅 读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一文,完成问题。目前,全民阅读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这是阅读的客体、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与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的工具与武器。然而,
14、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 为 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邓拓、老舍、冯友兰、杨绛、顾颉刚、汤一介、张炜、楼宇烈、陈平原以及王安忆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作者人生阅历丰富、经历各异、著述颇丰,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4篇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
15、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
16、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读书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丐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丐尊的读书方法是“夏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
17、”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汤一介先生将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奉为自己的读书观。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读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一 一“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
18、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选 自 新华网,有删减。作者:刘永红)(1)关于本文内容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是有方法的。B.楼宇烈先生和陈平原先生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该博览群书,多读经史子集。C.读书可以产生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全面构建书香社会。(2)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3)文中提
19、到的读书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请联系实际,简要说出理由。12.(18分)阅读汪曾祺的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完成问题。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个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是非常了解。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
20、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的 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 称 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
21、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看似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 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他很爱他的家乡。他 的 湘西 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
22、朵的红花一一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老一辈的有林宰平、徐志摩。沈先生提及他们时充满感情。我认识他后,他经常来往的有杨振声、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诸先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诗人柯原的父亲故
23、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价款直接寄给诗人。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但在帮助家乡时先生总是竭尽全力。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他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
24、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 是 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摘自汪曾祺 慢煮生活,有删减)(1)请你根据文章-段内容,把方框里的事件补充完整。(每 空 限6个字以内)爱 改 自 己 文 章 竭力帮助家乡(2)沈先生的“耐烦”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的意思,你认为我们日常说的“耐烦”还有哪些含义,请写出其中一种。耐烦:(3)作者善于通过生活场景来刻画人物,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的划线句。(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评
25、价沈从文一生的理解?(5)沈从文先生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 我;照我思索,可认识 人联系链接材料,谈谈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链接材料 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沈 从 文 水云1 3.(6分)名著阅读。(1)表格中是三位同学参加校文学社“与经典同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后的读后感,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傅雷家书 海底两万里 昆虫记 简爱 儒林外史 西游记 骆驼祥子尊重生命,赞美万物。一一读 _ _ _ _ _ 有感 神 魔 小说,童心之作。读 _ _ 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湖南省 湘西 中考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