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平均分(1)平均分的认识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79 页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我会说一说:认真观察主题图,说出什么是“平均分”。2、通过自学,我会摆一摆、分一分,会对图形进行平均分,能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学习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习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打开课本,看 7 页,8 页,观察例1主题图后,我发现:小朋友每份糖,每份面包,每份水果等,分得都是()。所以,每份分得(),这样就叫“平均分”。2、打开课本,看 9 页例2、我会把物体“平均分”。(1)摆一摆,分一分:把 18个苹果平均
2、分成6 份,每 份()个;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 份,每 份()个。(2)归纳:把 18平均分成6 份,可以每次1 个或几个地分,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合作探究:通过观察自主学习1、2 题,我发现不管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都是()的,像这样的分法就叫()我来总结一下:每份分得(),叫“平均分”练一练:1、完成P 9 做一做(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说自己的分法)2、做课本11页 1.2.3 题第二课时 平均分(2)-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2)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1 0 页和练习二T 4-9 的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在摆一摆的过程中,我会按照每几个一份对物体进行平均分。2、我在分一分
3、的过程中,会说出谁里面有几个几,能进一步学会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习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打开课本,看第1 0 页,认真阅读例3 主题图后,我发现了:图中有()个果冻,每()个一份,能分成()份。由此我们得出:8 个果冻里面有()个 2 份,应该分成()份。合作探究:1、拓展延伸,8个果冻,每四个一份,能分成()份。2、完成课本P 1 0 “做一做”第 1、2 题3、归纳:我发现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平均分的份
4、数越少,每份就越()。练一练:分一分,填一填。(1)有 1 8 个香蕉平均分给6 只小猴,每只小猴子分()个;如果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2)1 5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可以分给()只小兔。也就是说1 5里面有()个 3 o课堂小结:第三课时 除 法(1)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 3 页例4。学习目标:1、我在读、写除法算式的过程中,能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观察主题图,借助分一分活动,我能够初步说出除法的意义。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习重点: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难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习过程:自主学
5、习:1、自学例4:(1)探究除法算式的读写。提示:a、认 识 除 号+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两点要圆且对齐。b、怎样才能把“1 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里,每盘放3 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怎样写?c、思考讨论:1 2+4=3d、这一算式读作 o(2)分一分:你还能把1 2 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2、除法的两种意义。(1)认真观察例4。填空:把 1 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个?列出的除法算式是: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每份的个数时,用()计算。(3)我发现:1 2+4=3 有()种含义。第一种是把1 2 平均分4 份,每份有3 个;第二种
6、是把1 2,每 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3 份,也就是1 2 里面有()个4。合作探究:1、观察自主学习1.2 题 、我会写除法算式的除号,先写“”,要做到平、直、短,再写上点和下点,要写成圆点“+”。知道了除法算式的()法 和()法。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1、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是几?2,把一个数()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练一练:做课本1 3 页,“做一做”及第1 5 页练习三第1、2、3 题。课堂小结:第 四 课 时 除 法(2)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 4 页例5。学习目标:1、在初步认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7、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学习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自学例5.(1)京京准备了多少竹笋?它是怎么分的?(2)2 0 个竹笋,每 4 个放一盘,能放几盘?(3)分一分独立尝试分;小组交流自己分的过程;全班交流。2、介绍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1)说 一 说“2 0+4=5”表示什么意思。(理解除法的意义。)(2)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45()()()()合作探究:1、观察自主学习1.2题 、我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除法算式的()法 和()法。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练一练:课本第14页,“做一做”及练习三第4、
8、5、6 题。课堂小结:第五课时 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1)学习内容:课本P18页例1学习目标:1我知道求商的方法有三种:采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根据乘法算式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2.初步学会求商的方法有三种,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重点:学会求商的方法,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难点:求商的方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打开课本,看第1 8 页,观察画面:我知道求商的方法有三种:采 用()方法求商,用()方法求商和用()方法求商。2、()个桃,每只小猴分()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我的方法是:3、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我的方法是:4、比较以上两2、3题
9、,我发现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小结:平均分时,不管是求每份数还是求份数,我们都要用()法计算。计算除法时要想对应的乘法()。合作探究:1、通过对学,共同解决自主学习部分未解决的问题。2、根据自主学习,求每份数还是求份数,都要用()法计算。用除法求商时,运用()最简便。练一练:(请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1、课本第18页“做一做”。2、在书上做课本第2 0页 第1、2、3题。课堂小结:第六课时 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2)学习内容:课本P19页例2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内除法一 年级 数学 下册 人教版 第二 单元 除法 教案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