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参考译文: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言论,如果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去做,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
2、政治理想。(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前往,再派子夏去(以表明自己的意向)。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辛勤努力。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去,还说:“齐王大概会重新召我回朝。”君子不忍心舍弃他的国君,是这样情意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的天下,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整顿乾坤的重任)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到这种程度。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重用,然后才断定天下确实不值得让他奋发有为,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绛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联合数十
3、万兵力,来(帮助文帝)决定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年轻后生,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婆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有在刚见面站着交谈的顷刻之间,就突然对皇帝危言耸听地谈论值得痛哭流涕的天下形势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
4、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而亡,这也真是个不善于在困穷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人。谋略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懂得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伤害自己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古代的人,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必定有超脱世俗的毛病。因此,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迷惑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往今来都称道符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的时间内摒弃他的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半个天下,原因就在于此吧。我很同情贾谊的志向,所以对此详尽地进行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
5、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作为贾谊这样的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乙如果以贾谊的论述,孝文帝(汉文帝)大致推行他的主张,(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周康王的功德媲美。假如将他使用于朝廷,使他坐于廊庙之上,那么张扬大汉的风度,升上三皇之首,犹如决提放水、脱落稗草上成熟后的子粒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文帝)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将他流放到诸侯王的地云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汩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笑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
6、世的。况且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72. B73. D74. D75. (1)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2)因此若非英明智慧、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解析】7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天下无尧舜”与“终不可有所为耶”构成假设关系,中间应断开,排除A
7、,D项。“历试于天下意为周游天下,状语后置句,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73.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最初的赋能够用来歌唱错,赋是不能用来歌唱的,只能朗诵。故选D。7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选项对作者写作本文的目表述不全面。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两点:从君主的角度来看,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他们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从贾谊的角度来看,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故选D。7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关键词有:(1)“所取”,想要达到的目标;“所待”
8、,等待的时机;“所就”,成就的事业。(2) “是故”,因此“不惑”,不糊涂;“全”,充分发挥:“用”,作用。【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9、。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
10、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到这种程度。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重用,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T,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贾
11、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而亡,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次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
12、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招致不合时宜的困境。因此若非英明智慧、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的时间内令原来的大臣全部远离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半个天下,原因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详尽地进行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76. B77. D80. A81. D82. (1)(周公
13、、卫武公)认为能让人荒唐迷惑颓败迷乱的,没有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这)些(类)人,凭借这个(酒)却保全了他们的真性情并闻名于后世。(2)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解析】76.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下九,即古人以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二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故选B。77.此题考查古诗
14、文中常见文言词的能力。此题是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A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的学者”指求学的人”。现代汉语”专家,有文化的人”,古今异义。B项,“俯察品类之盛”中“品类”指“物品种类”,今义指“物品种类”,现代汉语的意思“指各种物体”,古今异义。C项,“凌万顷之茫然”中的“茫然”是“旷远迷茫”之意,现代汉语“失意的样子”,古今异义。D项,”府吏见丁宁“中“丁宁”通假字,通叮咛”,是叮嘱”之意。古今同义。故选D。7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副词,暂且/副词,将要,含义不同。B项,都是介词,和,跟,同。C项,放动词前,动作偏指一方,我/动词,帮助
15、:用法和含义不同。D项,放动词前,动作偏指一方,我/被动句式的标志,被。用法和含义不同。故选B。79.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从结构和句意来看,首先,“清远闲放”是清净深远幽闲旷达”之意,是并列关系,文言虚词“者后不需要断开,故“虽清远闲放如鹤者”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AC项:其次,“亡”的宾语是“其国”,”好之则亡其国是一完整句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可排除D项。故选B。80.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度 高中语文 期中 考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