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绿叶的梦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3 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4 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1、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 导
2、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2 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 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3 交流体会:汇报“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二、进入第一课 绿叶的梦的学习:1 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绿叶的梦这一课。2 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 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
3、做什么用?等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绿叶的梦:启发质疑。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 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听读思考,交流感受: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 学习本课生字词: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
4、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5按要求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学生按要求自学。组织班内交流: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 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 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
5、、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 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7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阅读 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齐读;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
6、题: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1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2学生自读课文。三、深入学习课文: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2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出示图片一一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启发:大自然
7、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3 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处 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4 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 自然段)学 习 36 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出示词语练习:*(密密)的 树 林(杂草丛生)的 河 边(广阔)的田野*(爬)大 树(钻)丛 林(串)项 链(做)戒指和手镯*照样子摘录词语:元 宝 树
8、 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指导练习感情朗读。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结 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
9、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 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四、总结全文: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 绿叶的梦?”2 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4
10、 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五、布置作业:1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 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3 预习下一课。内容: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板书设计:绿叶的梦收集树叶 制作标本 知识见闻教学反思:2、芦叶船教学目标:1 .认 识 6 个生字,会写1 0 个生字。2 .抓住
11、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2 .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3 .小
12、组合作学习。(1)组员轮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4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 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1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 .小组互相交流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 .交流认字方法。2 .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五.布置作业1 .抄写字词。2 .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2同 卓 百
13、评 百 改二.研读品味,感受i 乍者的童年生活1 .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2 .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1 .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2 .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四.
14、读背说写,积累语言1 .配乐朗读课文。2 .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3 .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五.拓展延伸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六.作业1 .理解句子。2 .课外阅读 芦苇和 风筝。板书设计:芦叶船做芦叶船“理想之船”远航教学反思:3、一只贝教学目标: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发展:1、加强领悟能力。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15、。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 0课 一只贝一一齐读课题。(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一情趣保持一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
16、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飞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2)同桌交流。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
17、献一一)四、拓展延伸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五、学后心得交流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3、指名说、接龙说。六、总结全课。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
18、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板书设计:一只贝(托物寓意,借贝言志)可敬一粒沙(血与肉的磨制)一颗大珍珠教学反思:4、快乐的暑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教学重点、难点:体&寺歌蓑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1、板书课题。齐读: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
19、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2、交流学习成果:出不生字词,指名读。解释难理解的词语。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
20、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五、总结: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3、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六、布置作业: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3、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21、(见“积少成多”中 的 田园乐)板书设计:4*快乐的暑假暑假生活无拘无束自由成长教学反思:校张肃学紧严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信: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语海畅游一一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4 .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5 .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
22、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6 .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二.语海畅游一一词语搭配1 .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2 .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3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4 .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5 .老师小结。三.语海畅游一一照样子写句子L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2 .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3 .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4 .合作交流
23、: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5 .老师小结。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1 .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 .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3 .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5 .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五.阅读平台一 一 一只小鸟1 .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 .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3 .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第二课时一.学 习“能说会道”1 .创设情景,引导说话。播 放 童年的歌曲
24、,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2 .明确交流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 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 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3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4 .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5 .评出“故事大王”。二.学 习“笔下生辉”1 .激发习作兴趣2 .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题(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交流:本
25、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6.修改作文。教学反思:5、古诗三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同上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 法: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