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史前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下列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C.磨制石器的发展D.雕刻技术的产生2.周王朝的权力分配模式是地方分权型,即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各诸侯拱卫天子。这种“权力分配模式”指 的 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3.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殉葬用鼎七个。据考古发掘,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A.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B.周王室地位下降C.贵族生活更加腐
2、败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4.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资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法家学派的历史贡献5.西汉建立后,通过四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终于从羸弱变得富强。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表现有()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下 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实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B.C.D.6.东汉中后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倒台之后,又有宦官把持朝政,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材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A.豪强地主横行 B.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C.王莽夺权改制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
3、.如图是造纸术的工艺流程。东汉时期,改进造纸工艺的是()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张角8.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赤壁之战情况表,其 中 处 对 应 的 是()名称赤壁之战参战兵力 孙权、刘备军:5 万;曹操军:20万时间结果孙权、刘备军胜利参战方 孙权、刘备军;曹操军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A.公元前200年 B.公元200年 C.公元前208年 D.公元208年9.魏晋南北朝史记载: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时它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中主体部族的汉部族里了。这一趋势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
4、前更加兴盛起来。这反 映 了()A.汉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B.民族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兴盛C.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更先进 D.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10.王僧虔 论书中称,“王羲之的书法改变了锚繇等人的古体和质朴书风,笔势 飘若浮云,宛若惊龙。”以下能体现王羲之书法这一特点的作品是()A.宣示表 B.兰亭集序 C.张猛龙碑 D.洛神赋图11.公元前771年,_ _ _ _王朝被犬戎族所灭;316年,内迁的 人灭掉西晋。12.项羽骁勇善战,在 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泗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后,(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13.汉文帝和汉景帝时
5、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光武帝(姓名)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光武中兴”。14.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年,东晋灭亡。15.北 朝 撰 写 的 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 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布。16.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简述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产生的积极影响。秦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
6、,则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摘编自聂作平 秦国是怎样崛起的?一一重读商鞅变法材料二: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经营盐、铁事务,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一摘编自 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材料三: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北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
7、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摘编自赵向群、侯 文 昌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思想在实践中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没有达到,但他的出使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葛剑雄材料二:西汉政府令郑吉除管理都善以西的“南道诸地”
8、外,还负责“护”北道诸地。所以称为“都护”。此后,西汉王朝的政令得以在西域地区推行,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府建立以后,先后在车师前部、伊吾、蒲类、赤谷城进行屯田,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摘编自林剑鸣 秦汉史材料三: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下游特别是三吴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太湖流域已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新生的经济重心之一。沈约在综论南方经济时说:“鄂、杜两县是西汉时期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此时会稽地区已胜过它们。”摘 编 自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简述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
9、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而雕刻技术属于艺术的范畴,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
10、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故C项正确:世袭制是王位的继承方式,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排 除B项;皇帝制是秦朝秦始皇创立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重点掌握分封制度的目的、内容以及影响等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答案】B【解析】西周的分封制是严格遵
11、照周礼执行的,如果诸侯出现九鼎相当于谋逆,但是这些到了东周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这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题干现象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诸国方略,需要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题 干 的 老子是道家学派著作,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因此他研究的主题是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故
12、 A 项正确;B 儒家学说的深远影响,表述不全面,题干还有道家和法家的著作,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思想,没有直接反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排除C;D 法家学派的历史贡献,表述不全面,题干还有道家和儒家思想,排除D。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之时,由于之前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府库空虚,物资极度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把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经济生产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了巩固政权
13、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故符合题意;实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思想措施,与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无关,排除,排除含有的BCD。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表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表现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6.【答案】D【解析】根 据“
14、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可知,材料中特别强调的是“外戚”,它反映了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豪强地主横行,排除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民起义频繁发生,排除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王莽夺权改制,而且王莽夺权改制是在西汉末年,排除C 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局面等知识,重点掌握东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陕西省 安康市 石泉县 年级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