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pdf





《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 选 题(共8 0题)1、人们欣赏名画 蒙娜丽莎时,陶 醉 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o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答案】C2、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 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A3、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A.图原现象B.抑制现象C.遗忘现象D.挫折现
2、象【答案】A4、有 的 人“少年得志”,有 些 人 则“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A.互补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D5、“壬戌学制”以()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A.美国B.日本C.欧洲D.俄国)。【答案】A6、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的职能部门是(A.教务处B.政教处C.总务处D.校长办公室【答案】D7、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的教育家是()A.杜威B.加里宁C.夸美纽斯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C8、()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权B.权威C.教师主导D.民主【答案】D9、荀子在 劝学篇中描
3、绘: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A.循环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10、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雅各布松D.埃利斯【答案】D11、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创造学习D.认知学习【答案】A1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 的 是()。A.广义的教育现象B.狭义的教育现象C.正规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A13、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O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B14、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
4、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理想D.空想【答案】B1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答案】C16、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A.教务行政管理B.思想品德教育管理C.教学工作管理D.总务工作管理【答案】C1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o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答案】D18、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o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答案】D19、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
5、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答案】D20、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oA.1 岁左右B.3 岁左右C.6 岁左右D.9 岁左右【答案】B21、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oA.个人本位B.科学本位C.伦理本位D.社会本位【答案】D22、孔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A.疏导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D23、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OoA.
6、负强化原则B.替代强化原则C.自我强化原则D.普雷马克原则【答案】D24、李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李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答案】B25、作为一种常用的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的主要局限在于()。A.难以呈现系统科学知识B.难以控制教学时间C.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答案】D26、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B2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
7、某种需要,才能积极地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A.条件反射B.准备律C.练习律D.效果律【答案】B28、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o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答案】C29、“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oA.学生是评价的主体B.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C.评价应该多关注过程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答案】D30、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下面不属于教师的成长阶段的是()o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B31、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8、()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32、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oA.科技活动B.技能活动C.学科活动D.社会活动【答案】A33、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o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性动机D.交往性动机【答案】B34、使用酒精灯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答案】B35、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A.逻辑顺序B.心理顺序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D.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
9、【答案】C36、班级目标管理是由()提出的。A.埃拉斯莫斯B.德鲁克C.马卡连柯D.舒尔茨【答案】B37、贾 德 的“水下击靶”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说B.官能训练说C.共同要素说D.概括化理论【答案】D38、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A.做出分析B.做出判断C.进行评估D.做出决策【答案】D39、“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答案】C40、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 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 属 于()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答案】
10、D41、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C42、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A.选择B.监督C.维持D.调节【答案】D43、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B.松弛训练法C.认知转变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D44、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班级排名B.老师表扬C.家长鼓励D.学习兴趣【答案】D45、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 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
11、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A46、课外活动的基础是()0A.校园设施B.教师引导C.学生兴趣D.个人活动【答案】D47、在教育部印发的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等。这些知识属于()A.学科知识B.教育教学知识C.通识性知识D.小学生发展知识【答案】B48、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答案】D49、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属
12、于()A.正式文献B.非正式文献C.事实性文献D.工具性文献【答案】B50、学生在课堂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A.在线课堂B.网络课堂C.虚拟课堂D.翻转课堂【答案】D51、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52、李老师教学 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 法 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发现法【答案】B5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
13、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A54、“狗是动物”“汽车是交通工具”“鱼身体表面有鱼鳞生活在水中”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本质抽象水平D.具体形象水平【答案】B55、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功能。A.政治B.经济C.文化D.育人【答案】A56、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A.书目索引B.题录C.调查报告D.提要和文摘【答案】C57、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德育
14、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答案】D58、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A.0OXWB.(i)awc.QXWg)D.0X3W【答案】B5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答案】D6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 是 因 为()
15、o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C6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0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答案】A6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 于()o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C6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文化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本体性知
16、识【答案】D6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B65、小学教师用小红花小红旗的奖励方式来鼓励学生诚实助人为乐的行为,这种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D6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A.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D.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答案】A67、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
17、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对抗型【答案】B68、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答案】C69、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B70、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D7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事,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18、()o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双向抑制【答案】A72、由兴趣、理想和荣誉感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答案】D73、()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权B.权威C.教师主导D.民主【答案】D74、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能实现人口的控制C.为繁荣文化服务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答案】D75、“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课 程 即()。A.教学科目B.经验C.社会改造D.预期的学习效果【答案】B76、教育工作者通过控制和操
19、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检验假设的 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文献法【答案】B77、李老师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如何能通过自己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李老师处于()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答案】A78、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等。以便安排教学。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答案】A79、下列属于负强化现象的是()。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B.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C.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D.父母奖励考试成绩优异的小红【答案】C8
20、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答案】D大 题(共10题)一、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和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答案】1
21、、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中,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同时遵循了了疏导性和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值得肯定。(1)吴老师处理冲突的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所以能够成功地化解冲突。首先。老师能够客观看待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一些错误,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字生的问题。材 料 中 教 师“黑默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体 现 了 教 师 的“冷处理”没有激化矛盾,而是为摩擦降了温。其次,老师能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处理问题。学生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
22、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吴老师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遵循了疏导性德育原则以及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吴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打架的错误之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觉得,遵循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
23、中教师遇到学生打架,并未粗鲁的制止,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行解决。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规范。所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冲突时有发生。遇到学生冲突,作为教师应当理性对待,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学生冲突的方法。(2)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基于下结论发脾气。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冲突问题。其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其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 允 许 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通关 题库 考点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