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学段84道必备简答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学学段84道必备简答题.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中学学段84道必备简答题】1、原始社会教育有哪些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3)没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4)没有阶级性;(5)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形态。口诀:两生三没2、古代教育有哪些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口诀:阶道专刻象3、近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口诀:公义世法4,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
2、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5、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口诀:段容摸狗(结构)肚(速度)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口诀:两权一 目的7、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口诀:宣(选)传融创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
3、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口诀:三有教师控9、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发展(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速时开饭(规范)10、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方
4、向,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2.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智育是核心,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其它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3.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普通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人的素质发展的
5、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但我们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但并不是主张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是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12、影响学制的因素有哪些?1.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3.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
6、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1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1.社会需求;2.学科知识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4.课程理论。17、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
7、观点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2.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18、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1.以学生为中心;2.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3.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19、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
8、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0、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及其作用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前言-
9、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3.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科书是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1、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教
10、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2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
11、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23、简述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12、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4、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洛 课;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6、简述备课的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个计划一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7、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
13、密6.气氛热烈。28、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2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3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31、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
14、证统一。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32、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3、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1.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34、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15、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 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35、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36、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3)讲究语言艺术。37、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16、;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3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不利于因材施教;(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39、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
17、稳定性等特点。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40、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4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3.道德行
18、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42、德育内容包括哪些?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4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
19、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44、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5、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
20、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46、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1)要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7、中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
21、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作工作48、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贯彻要求说服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49、简述榜样法的贯彻要求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师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
22、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50、如何运用情感陶冶法进行德育?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5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如数学方法要新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
23、强等。2.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4.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5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53、短时记忆的特点有哪些?1.时间很短,短时记忆一般不会超过1 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24、,平均值为7;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4.操作性强;5.易受干扰。54、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5、如何通过复习防止遗忘?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56、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1.言语信息
25、。解决 是什么 的问题。2.智慧技能,是学习解决“怎么做 的问题。3.认知策略,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 内在的 的东西。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57、简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58、简述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一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一一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
26、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5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4.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6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
27、,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6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最佳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62、什么叫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的
28、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6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二)设置合适的目标;(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四)训练归因。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三)合理运用外部奖励;(四)有效的运用表扬。6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65、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66、如何学会有效概括
29、?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6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6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情绪状态;6.已有的知识经验。69、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70、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0、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71、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 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这一阶段儿童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另一个是,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 1 1岁)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4)形式运
31、算阶段(1115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72、简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些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73、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一)情绪情感更加丰富(二)情绪的强烈性(三)情绪不够稳定(四)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五)情绪两极性明显(六)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七)逆反性74、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措施(-)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
32、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四)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75、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措施(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
33、段:1 8 个月-3 岁是儿童早期,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第三阶段:3-6,7 岁是学前期限,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6、7-12岁是学龄期,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12-18岁是青年期,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统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第六阶段:18-25岁是成年早期,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25-50岁是成年中期,冲突是繁殖感受对停滞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250岁以后是成年
34、晚期,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77、简述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2.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3.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78、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健全的组织结构;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79、班集体的培养方法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80、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2.后进生
35、的转化教育工作(四)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五)操行评定(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81、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82、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的能力;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教育机智等。83、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84、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一)学校层面1.推行以人为本的管
36、理模式,创设良好的学校人际环境,减少教师的压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3.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一)社会层面1.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2.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三)从教师个人层面看1.培养正确的压力观;2.改善自我观念;3.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4.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5.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教师资格证中学学段必考知识点预测】考 点 1 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第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37、,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第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第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第四,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第五,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考点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环境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
38、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首先,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其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考点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官能心理学是它的依据。它主张开设一些诸如拉丁文、希腊文、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认为它
39、们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大有帮助。代表人物: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实质教育论的观点则正相反,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中包含了官能的训练,联想主义心理学是它的依据。实质教育论主张在学校开设诸如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实科课程,通过它们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打好基础。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考点4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
40、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材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考点5教学过程的结构引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考点7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记忆任务的重要性,记忆任务越为重要,相对来说记忆的效果越好。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情绪和动机,
41、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考点8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倒U形曲线关系)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随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强度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也即任务难度较低,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高;任务难度较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低;任务难度中等,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中等。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之下降的趋势,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耶
42、克斯-多德森定律。考点9 学习动机的激发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 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注意个别差异。考点10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精选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考点11元认知策略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监控
43、策略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考 点 12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
44、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考 点 13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压抑,也叫潜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回忆或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文饰,即合理化,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而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进行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
45、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量和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幽默,是一种较高级的适应方法,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考 点 14气质类型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多血质。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考点15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培养健康交往意识,交往时做到落落大方;引
46、导学生广泛交往,交往时把握好深浅度;引导学生有礼有节,交往时要端庄稳重;引导学生把握好分寸,避免“早恋 的发生。考 点 1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采用了海因茨偷药的道德两难故事,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考点17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
47、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考 点 1 8 良好课堂气氛创设的条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考 点 19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考点20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