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教材(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pdf
《妇产科护理学教材(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教材(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妇产科护理学教材(课后习题集)参考答案绪论:1.妇产科护理对象的隐私与其他护理对象的不同点有哪些?答案:妇产科护理对象特殊,工作性质特殊,生殖系统又是人们比较敏感的话题,与家庭和婚姻以及社会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未婚先孕涉及到的流产或者分娩,性方面的诸多困扰,性传播疾病,都需要替护理对象保护其隐私。2.如何加强妇产科护理对象的人文关怀?答案:妇产科护理工作相对其他科室,工作繁重,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家庭和社会,护理部应解决实际问题,缓解护士的压力,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护士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调动妇产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更好地为妇产科患者服务的目的。加强护患沟通,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
2、1.名词解释:月经周期、围绝经期、前庭大腺、会阴、排卵。参考答案:月经周期:相邻两次月经来潮第1 天间隔的时间为月经周期,一 般 为 2 1 3 5 天(平均为 2 8 天)。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是指4 0 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至绝经后1 年内的一段过渡期,历 时 短 则 1 2 年,长 者 可 达 1 0 余年。前庭大腺: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黄豆大小,左右各一,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其分泌的黏液起润滑阴道的作用。会阴: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狭义的会阴又称会阴体,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会阴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
3、排卵:指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常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 4 天左右。2.试述子宫各韧带的作用。(1)子宫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正中的作用。(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3)子宫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位置的重要韧带。(4)子宫能韧带:间接维持子宫的前倾位。3.描述内生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后两者称为子宫附件。(1)阴道是性交器官、月经排出和胎儿娩出的管道。(2)子宫是产生月经的器官、孕育胚胎和胎儿的场所,在分娩时提供主要力量,迫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3)输卵管的伞部具有拾卵作用;壶腹部与峡部交接处为精卵相遇的场所;肌层的蠕动和纤毛的摆动
4、可输送受精卵。(4)卵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即具有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4.试述骨盆的分界和类型。以耻骨联合上缘、两侧骼耻缘、舐骨岬上缘的连线为界,骨盆分为大骨盆(与分娩无直接关系,又称假骨盆)和小骨盆(胎儿娩出的通道,又称真骨盆)。骨盆分1种类型:女性型;男性型;类人猿型;扁平型。5.阐述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各经历哪些阶段。卵巢: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黄体萎缩。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6.比较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作用部位雌 激 素孕激素子宫促进子宫发育,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增生期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分
5、泌功能旺盛,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进入分泌期宫颈使宫颈口变软、松弛,宫颈黏液增多而稀薄使宫颈黏液减少而黏稠输卵管促进发育,增强蠕动,有利于受精卵输送抑制蠕动阴道上皮促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糖原合成增加,阴道酸度增强促使角化的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房促进乳腺管增生,大量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促进乳腺腺泡增生其他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形成,促进水钠潴留和钙盐沉积,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正、负反馈调节作用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0.30.5;促进水钠排泄,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7.简述月经期健康教育(1)正确认识月经是一种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时不必过度紧张、焦虑,保持情绪稳定。(2)月经期应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
6、护垫、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3)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勿食生冷、辛辣的食物,补充含铁、蛋白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肝脏、肉类。(4)禁止游泳、坐浴、阴道冲洗、性生活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减少感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5)月经期可正常工作,但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名词解释: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胎方位:胎方位简称胎位,是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前后左右关系。2.简述自测胎儿安危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护士应教会孕妇及其家属数胎动、听胎心音的方法。孕
7、妇自妊娠3 0周开始,应每天早、中、晚各 数 l h 的胎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胎动不低于3 次,1 2 h 的胎动累计数不小于1 0 次。12 h 胎动累计数小于1 0 次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应及时就诊。听取胎心音,应在胎儿的背部听取1 分钟的胎心音,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低 于 110次/分,或高于160次/分,均提示胎儿窒息,应立即就诊。3.简述如何安排产前检查及产前检查的次数。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早孕开始,妊 娠 1 2 周以内建立围生期保健卡,自妊娠2 0 周起进行系列产前检查,妊 娠 2 0 3 6 周 每 4 周 检 查 1 次,3 6 周以后每周检查1 次,4 0 周
8、以后随诊。有高危因素者应酌情增加检查次数。4.如何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1)营养指导: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对孕妇营养有特殊要求。因此,孕期营养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护士应指导孕妇注意热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微量元素的合理摄入,使饮食多样化,荤素粗细搭配,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发生便秘。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以及妊娠期药物护理:胎盘虽能阻止某些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但其屏障功能极其有限。各种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以及对胚胎和胎儿有害的分子量小的药物,均可以直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孕妇用药应慎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3)性生活指导:妊娠期前3 个月及末3 个月均应
9、避免性生活,以防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妊 娠 1 2 周以后,如无异常情况,虽然可以有性生活,但也应节制。4)孕期自我监护:孕妇应学会自我监测,判断异常症状,出现阴道流血及流水、头痛及头晕、腹痛、胎动异常等,及时就医。5)胎教:孕妇可有选择性地看书、报、电影、杂志,参加一些有趣的交谈和社交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情绪稳定。6)活动与休息:妊娠28周后可适当减轻工作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保证每日充足的睡眠,宜左侧卧位休息,适量运动。7)先兆临产:孕妇应知道临产先兆,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分娩发动之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先兆临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试述
10、早期妊娠的诊断依据。(1)症状1)停经:平时月经规律、有性生活的育龄期妇女,一旦月经过期1 0 天以上,应考虑妊娠。停经是已婚妇女或曾经有过性生活的育龄期妇女最早出现、最重要的妊娠症状。2)早孕反应:约 50%的孕妇于停经6 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食欲减退、喜食酸物或厌油腻、呕吐及流涎等现象,即早孕反应,多在妊娠1 2 周左右自然消失。3)尿频:妊娠早期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妊 娠 1 2 周,子宫体进入腹腔后不再压迫膀胱,尿频症状自然消失。(2)体征1)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变软,宫颈阴道部充血并呈紫蓝色。黑 加 征(Hegar sign)阳性。2)乳房的变化:妊娠第8 周起
11、,乳房逐渐增大,孕妇自觉乳房胀痛,乳头、乳晕着色,有蒙氏结节。(3)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受精卵着床后,滋养细胞分泌HCG,在尿液和血液中可测出。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腹 部 B 型超声最早在停经5 周见到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时即可确诊为早期宫内妊娠、活胎。6.阐述晚期妊娠的临床表现。(1)症状:子宫增大,宫底升高;妊 娠 1 8 2 0 周,孕妇可自觉胎动;(2)体征:妊 娠 1 8 2 0 周,用普通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心音;妊 娠 2 0 周后,可经孕妇腹壁触及胎体。(3)辅助检查:B 型超声显示胎体、胎动、胎心搏动、胎头及胎盘等的完整图像,可确诊妊娠、
12、活胎及胎儿的数目。7.如何推算预产期?从末次月经第1 日算起,月 份 减 3 或 加 9,日数加7;农历月份算法相同,日数加15。预产期的具体日期指的是妊娠满4 0 周的日期,因此,与预产期前后相差1 2 周分娩都属于足月分娩。如果孕妇的月经不规律或末次月经日期不清楚,则可根据早孕时的妇科检查记录、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胎动出现的时间,以及子宫底高度、B 超检查结果等相关指标综合推测。8.试述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1)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1)子宫:妊娠后子宫增大、变软。妊 娠 1 2 周后,增大的子宫超出盆腔,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妊娠子宫一般略向右旋,足月妊娠时,
13、子宫大小约为35 cmX25 cmX22 c m,容量约为5 000 m L,重 量 约 为 1 000 g,容量较未孕时增加约1 0 0 0 倍,重量增加约2 0 倍。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黏膜充血、水肿,增生并肥大,呈紫蓝色,质软。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宫颈鳞柱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称为假性糜烂。子宫峡部于妊娠1 0 周左右明显变软;非孕时长约1 c m,随着妊娠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 10 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2)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充血、伸长,但肌层无明显增厚,输卵管系膜血管增多。3)卵巢:卵巢略增大,停止排卵,但妊
14、娠黄体并不萎缩。一侧卵巢于妊娠1 0 周可见妊娠黄体,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以维持妊娠。黄体功能于妊娠1 0 周后由胎盘取代。4)阴道、外 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呈紫蓝色;皱裳增多,伸展性增大;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乳酸含量增多,阴道内分泌物增加,pH 值下降,不利于致病菌生长。外阴局部充血、增厚,有色素沉着,伸展性增强。(2)血液系统的生理变化:1)血容量:自妊娠6 8 周开始,孕妇的血容量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而增加,至 妊 娠 3 2 3 4 周达高峰,孕妇的血容量比孕前增加30%4 5%,约增 加 1 500矶,其中血浆增加量大于红细胞增加量,出现血液相对稀释,为生理性贫血。2)血液成分
15、:由于血液稀释,正常孕妇的红细胞计数约为3.6X1012/L,血红蛋白值约为110g/L 孕妇的白细胞自妊娠7 8 周开始增加,至 妊 娠 3 0 周达高峰,为(1 0 15)X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改变不大,而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几乎无变化。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无明显改变,故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沉加快。(3)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1)心脏:因膈肌升高,孕妇的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故心浊音界稍扩大。由于血流量增加、血流加快,心脏移位使血管扭曲,多数孕妇心尖区可闻及I II级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为生理性杂音。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率在休息时增加1 0 15次/分。2)血流动
16、力学(1)心排血量:从 妊 娠 1 0 周开始增加,至 妊 娠 3 2 3 4 周达高峰,左侧卧位测得的心排血量较未孕时约增加30%。(2)血压:妊娠早、中期妇女的血压偏低,妊娠晚期妇女的血压轻度升高。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稍增大。(3)静脉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使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故孕妇易发生下肢水肿、下肢与外阴静脉曲张、痔。9.简述先兆临产的具体内容。分娩发动之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先兆临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胎儿下降感:初产妇在分娩前1 2 周多有上腹部较前舒适、进食增多、呼吸轻快等表现,由胎先露进入骨盆
17、入口所致。同时,子宫底位置下降,胎先露入盆压迫膀胱而引起尿频现象。(2)不规则宫缩(假临产):分娩前产妇常感到子宫不规则收缩,于分娩前1 2 周多见。其特点为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规律,强度不进行性加强,也不伴有宫口扩张,只是自觉轻微腰酸、下腹酸胀,于夜间出现、清晨消失,应用强镇静剂可抑制。(3)见红:一般在分娩发动前48 h 内,不规律的子宫收缩会导致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而少量出血,与宫颈黏液混合形成的血性分泌物经阴道排出,称为见红。见红是先兆临产较可靠的征象。若阴道流血量较多,则属于异常现象。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1.试述临产的标志。临床上对分娩的全过程是如何分期
18、的?临产标志:临产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 续 30 s 或 30 s 以上,间歇时间为5 6 m in,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产程分期: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临床分为3 个产程。第一产程: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是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开全(10 cm)为止。初产妇的第一产程为1 1 12 h,经产妇的第一产程为6 8 h。第第二产程: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的第二产程为1 2 h;经产妇的第二产程仅为分钟,一般不应超过1 ho第三产程: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19、,需 5 15 m in,不应超 过 30 min。2.试述产程各期中产妇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音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第一产程:规律宫缩观察宫缩鼓励进食宫口扩张及胎儿下降产程进展(宫口及胎儿下降)排空膀胱及直肠胎膜破裂胎膜的完整性密切观察产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听取胎心心理护理(减轻疼痛)第二产程宫缩进一步增强正确用力观察胎心音指导孕妇胎儿娩出会阴的评估密切观察第三产程胎盘剥离自然娩出胎盘剥离征象耐心等待胎盘新生儿评估新生儿护理预防产后出血3.简述如何观察产程进展,如何进行外阴消毒,如何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1)产程进展: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用阴道检查的方法观察,
20、胎头下降程度以坐骨棘为标准,用绘制产程图,连续观察产程进展。(2)外阴消毒:产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护士先用清水为产妇清洁外阴部的血迹和黏液、肛周的粪便,然后用肥皂水擦洗外阴(为防止冲洗液流入阴道,冲洗时用消毒干纱球盖住阴道外口,冲洗完毕去除),擦洗顺序为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大腿内上1/3、会阴和肛门周围。温开水冲掉肥皂水,冲洗后用消毒棉球Q:1 000新洁尔灭或0.5%碘伏)消毒外阴,消毒顺序同擦洗顺序。(3)新生儿Apgar评分:用于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的严重程度。以出生后1 m in 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 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 2 分(表 3-1)o满
21、分 为 1 0 分属正常新生儿,7 分以上尚属正常,4 7 分提示缺氧较严重,4 分以下提示缺氧严重,应在出生后5 m in再次评分。4.叙述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及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接产者可于宫缩时让产妇向下屏气略用腹压,左手握住子宫底并按压,右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当胎盘娩出至阴道口时,接产者用双手捧住胎盘,向一个方向旋转并缓慢向外牵拉,协助胎膜完全剥离排出。接产者切忌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之前按揉及下压子宫底或牵拉脐带,以免胎盘部分剥离而造成产后出血或拉断脐带,甚至造成子宫内翻等并发症。预防产后出血:胎盘胎膜娩出后,接产者应立即为产妇按摩子宫,以
22、刺激其收缩,减少出血。对于估计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时,可应用缩宫素1 0 20 U 或麦角新碱0.2 mg肌内注射。若胎儿娩出已30 m in,但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则可先为产妇排空膀胱,再轻轻按压子宫底并注射宫缩剂。若胎盘仍不能排出,则可行徒手剥离胎盘术。第四章产褥期母婴护理1.产褥期子宫和乳房的变化有哪些?子宫的变化:子宫体肌纤维缩复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体积的缩小。胎盘娩出后,子宫体积逐渐缩小,产 后 1 周,子宫体缩小至约妊娠1 2 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产 后 1 0 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已摸不到子宫底;产 后 6 周,子宫恢复至非
23、妊娠期大小.产后3 周,除胎盘附着部位以外的子宫内膜基本修复;产 后 6 周,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产 后 1 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关闭恢复至未孕状态;产 后 4 周,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乳房的变化:产褥期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妊娠期,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孕激素进一步刺激乳腺腺泡发育。随着胎盘的剥离排出,胎盘催乳素及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解除了对垂体催乳素的抑制,产妇开始泌乳。2.如何处理产后尿潴留?产 后 4 6 h,护士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以防充盈的膀胱使子宫收缩欠佳而引起产后出血。若产妇不能自行排尿,护士可用热敷、暗示、针灸等方法诱导其排尿,必要时予以导尿
24、。3.简述正常恶露的特点。1)血性恶露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的蜕膜组织。血性恶露一般为产后最初3 天内的恶露。2)浆液性恶露浆液性恶露色淡红,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黏液、阴道排液,并含有细菌。浆液性恶露一般于血性恶露后持续约1 0 天,为产后第4 1 4 天的恶露。3)白色恶露白色恶露色较白,黏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的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自产后 第 1 4 天开始,持 续 2 3 周4.如何预防产褥期感染?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干燥;因产妇有恶露,出汗多,故要及时更换会阴垫及衣服、被单;保证产妇有足
25、够的营养和睡眠,护士应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大便后用水清洗,勤换会阴垫;适当抬高床头或半卧位,促进恶露的排出。第五章高危妊娠管理1.分析胎心监护的结果。无宫缩时记录下的胎心率正常的胎心率为H O 160次/分,1 0 分钟内持续在1 60次/分 以 上 或 110次/分以下称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基线摆动包括摆动振幅和摆动频率。摆动振幅是指胎心率上下摆动波的高度,正常为6 25次/分;摆动频率是指1 分钟内波动的次数,正 常 为 6 次以上。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胎儿健康的表现;胎心率基线变平即变异消失或静止提示胎儿的储备能力丧失。2.试述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内容。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科 护理 教材 课后 思考题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