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三国志刘晔传》.pd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三国志刘晔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三国志刘晔传》.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 三国志刘晔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晔,字子扬,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木停征张鲁,转哗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日:“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
2、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晔自汉中还,为行军长史,泰领军。厚耀元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城太守。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达终于叛败。黄初元年,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威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后备果出兵击吴。吴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备军
3、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英隼幸广陵沔 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星问权当自来不成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晔曰:“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间,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岁日景侯。(节 选 自 三 国 志 刘晔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五 年/幸 广 陵 泗 口/命 荆 扬 州 诸 军 并 进/会 群 臣/问/权 当 自 来 不/咸 曰/陛 下 亲 征/权恐怖/必举
4、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B.五年/幸广陵泗口/命 荆 扬 州 诸 军 并 进 会/群 臣 问/权 当 自 来 不/咸 曰/陛 下 亲 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C.五年/幸广陵泗口/命 荆 扬 州 诸 军 并 进/会 群 臣/问/权 当 自 来 不/咸 曰/陛 下 亲 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D.五 年/幸 广 陵 泗 口/命 荆 扬 州 诸 军 并 进 会/群 臣 问/权 当 自 来 不/咸 曰/陛 下 亲 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5、确的一项是()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用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如赵匡胤称“宋太祖”。B.兼,表兼任官职。表兼任的还有“行、领、判”;另外,表暂代的有“守、假、署”。C.延康,年号。古代纪年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义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晔出身名门,机敏善战。他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征张鲁之战中,本已受命撤军,但他审时度势,劝说太祖进击,取得了胜利。B.刘晔思虑周详,乘势直谏。在平定汉中后,他从己方威震天下,势慑海外,而刘备虽有谋略但迟疑不决,蜀人惊
6、恐诸方面分析提出灭蜀的主张。C.刘晔不唯上见,察人有术。蜀降将孟达,有仪表才华,深受文帝器重喜爱,他却认为此人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后来孟达果然叛变。D.刘晔见识卓著,迥异常人。在文帝和众臣子都认为刘备不会为关羽之死出兵复仇时,他却认为刘备一定会用兵复仇,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打吴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2)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可因其穷,袭而取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晔争子扬,淮南成德人,汉毛为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扬士多轻侠狡桀。郑宝最骁果,才力过
7、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乃枣,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圻宝。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日:“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日上缭虽小
8、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立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遂奔太祖”。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晔 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在位二年逊位,养。谥日景侯。(选 自
9、 三国志 刘晔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勋问其故两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B.勋问其故两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C.勋问其故两日/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D.勋问其故两日/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称自己往往
10、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光武是东汉皇帝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C.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薨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晔秘密安排壮健军卒,命令听行酒信号就砍杀郑宝,但郑宝对室内的动静十分清楚,刘晔自己拔刀砍杀了郑宝。B .孙策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劝说刘勋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讨伐上缭。C.一个有几万军队的地方军官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
11、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最终不听刘晔的劝告而穷困窘迫。D.山贼陈策凭借险要的地势据守,太祖认为过去派去的副将资望太轻,而中原地区又尚未平定,所以没能够攻克他。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2)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9.刘晔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时庐江太守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日:“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
12、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接葭”勋信之,晔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跋,遂奔太祖。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咸云:“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晔曰:“策等小摩,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
13、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便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文帝竟不易,后达终于叛败。晔在朝,略不交接时人。或问其故,晔答曰:“魏室即亭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于魏备腹心,寡偶少徒,于宜未失也。”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闲,为大鸿胪,在位二年敢住,复为太中大夫,藜。谥日景侯。节选自 三国志 刘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侑年臭/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
14、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B.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C.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侑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D.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竖”,詈词,也称“竖子”,即小子,没出息的东西。鸿门宴中有“竖子不足与谋”。B.“昨”本义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指主阶,借指帝位。天子即位时践昨升殿,因此称帝位为“昨”。C.“逊位”指让出帝位。“
15、逊”,退避,退让。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唐尧逊位,虞舜不台”。D.“薨”指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晔是皇族后裔,很有才能。汝南郡人许劭以善于知人闻名,当时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B.刘晔有军事才能,识破孙策诡计。他认为出兵灾祸就会到来,但刘勋坚持发兵攻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后方。C.刘晔能识人辨性,有先见之明。他认为孟达有苟且求得的心思,好用手段,不能感恩图报,后孟达叛乱败亡。D.刘晔能审时度势,聪明贤达。他认为在汉朝不被重用,但在魏却是心腹大臣,少一些朋友下属,还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志刘晔传 高考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训练 三国志 刘晔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