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期中测试卷.pdf
《《必修3》期中测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期中测试卷.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必修3期中测试卷期中测试卷12.(2013年山东威海模拟)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0 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 2.选D。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当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当丁表示红细胞时,0 2浓度比甲中的高。1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均受下丘脑控制B.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血浆的
2、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不变,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D,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酶的活性18.选A。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而不是稳定不变;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能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02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细胞3的种类最多A.B.C.D.解: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 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错误;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
3、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正确;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故错误;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故正确.故选D.4.(2011 河北衡水4月)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如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oA.图示结构中具有3个突触结构B.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会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C.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效应是抑制D.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提高神经调节制自身的活动 经元2 的作用的准确性解析 图示有
4、3 个突触结构,除突触a 和突触b 外,还有一个运动神经元2 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共 3 个。由于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的,当运动神经元1 兴奋时,通过中间神经元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 和运动神经元1,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 由兴奋恢复抑制状态,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答 案 D7.(2011 皖中联谊会联考)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 的关系可能是()。解析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偏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传出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不能逆向作用于传入神经元,只能作用于效应器。答 案 C9.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
5、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C.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解析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
6、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答案A 解析轴突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传向下一神经元细胞。4.(2013 郑州高二检测)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D 解析由于没吃早餐,到第四节课时血糖含量降低,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平衡。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B
7、.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答案 C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等调节的中枢,又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其中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甲状腺的活动,进而促进产热量。2 0.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 a 表示感受器,b 表示神经中枢,c 表示效应器
8、,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 传到cB.如果该图中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c 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 分泌d、b 分泌e 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 d 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B 解析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细胞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若图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为甲状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于下丘脑(a)、垂体(b),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9、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若该图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前膜,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26.(2012 淄博统考)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的过程需要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B 解析为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提供能量,但不属于主动运输,而是一个胞吐的过程。2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 误
10、的 是()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0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D 解析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2 9.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
11、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不增加,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但只能是单向的,而不能是双向的,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30.(2013 烟台调研)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D.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
12、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答案C 解析靶细胞死亡后,只是暴露出抗原;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2 0.学校生物兴趣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a 蔡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B.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 L-1左右C.浓度为10-4 mol L-1的NAA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2 0.选C。由表中信息可知,随 着NAA浓度增加,胚芽鞘增长长度先增加后减少,直至抑制,说 明NA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为10 mol
13、 L的NAA抑制胚芽鞘的生长;NAA浓度在10 mol L时,胚芽鞘增长长度最大,说明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 mol L左右。2.研究人员探究生长素(IA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据此可判断()A.高浓度青霉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不起作用B.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C.生长素、青霉素都能够促进插条生根D.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解析】选 B。据图可知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3.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14、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知,C 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 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D.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选 C。由图甲可知,C 点以后载畜量的增加,净生产量将低于正常值;载畜量在AC 之间都是正常的;P 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稳定性;F 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种群达到最大数量。1.(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联考)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
15、表示错误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1.选A。丙是细胞内液,乙是血浆,甲是组织液,细胞内液和血浆关系表示错误。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1 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织水肿
16、退型受到破坏生态系统-8-1-4-1-8-119.选D。胰蛋白酶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2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液D.AB段
17、产生的乳酸,在BC段 与Na2c0 3反应20.选B。人初进高原,由于空气稀薄,人体会产生一些高原反应,最先会产生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人体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0 2供应而出现部分的无氧呼吸,以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在高原呆一段时间后,机体逐渐适应,造血功能加强,红细胞数量增多;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NaHC03与之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H 20和C02,C02排出体外,最后乳酸的浓度下降,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得到缓解。由题意,选 项A中原因是机体无氧呼吸增加造成的;选 项C中人体无论在0 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0 2的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3 必修 期中 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