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1 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III)一、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 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 2 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
2、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 2 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一生产沼气一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一提取生物油脂一有机渣C.有机渣f 生产沼气一废渣D.生产沼气一有机渣一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 5 题.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 5 题。与安徽省相比
3、,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 5 题。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6.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 8 题。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
4、.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7.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 8 题。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 8 题。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9.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
5、,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 约 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 月底至次年5 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 11题。该公路位于()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10.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 约 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 月底至次年5 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 11题。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11.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 约 1070米,为山
6、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 月底至次年5 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 11题。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二、非选择题:共 56分.第 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 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 有 100
7、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 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 1 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 2 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70 00,图 1图2(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 月后
8、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深度m(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 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二)选考题:共 10分.请考生从2 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14.(10分)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 0 0 0 年开始举办“大地艺
9、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如图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 5.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IH)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 小
10、题,每小题8 分,共 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I.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 2 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考点】7D: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分析】厨余垃圾处理机主要采用高温微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生化原理对厨余食物或有机物进行降解,厨余成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厨余垃圾处理机内经24 小时降解后,将 90%的食物转化成水蒸汽、
11、二氧化碳,并生成10%的有机肥,深加工后应用在有机肥种植上,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答】解:读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故选:Bo【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理解即可。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 2 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一生产沼气一沼气发电B
12、.工业油脂一提取生物油脂一有机渣C.有机渣一生产沼气f废渣D.生产沼气一有机渣一提取生物油脂【考点】7D: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分析】厨余垃圾处理机主要采用高温微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生化原理对厨余食物或有机物进行降解,厨余成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厨余垃圾处理机内经24 小时降解后,将 90%的食物转化成水蒸汽、二氧化碳,并生成10%的有机肥,深加工后应用在有机肥种植上,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答】解:读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图,主要采用高温微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生化原理对厨余食物或有机物进行降解,将 90%的食物转化成水蒸汽、二氧化碳,并
13、生 成 10%的有机肥,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有机渣一生产沼气f废渣。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理解即可。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 5 题。0 3 0 0 T 849 注:港奥台数据暂球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读“2014年我国不
14、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域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 D排除;黄河下游区域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4
1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Q 3 0 0 T 849 注:港奥台数据智琰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稻谷供需盈余:安徽省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
16、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 5 题。Q 300Ts49 注:港奥台数据智球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考点】65: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读图可知,我国部分省区稻谷供需有结余:南方有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海南、云南。北方的省区有:吉林、黑龙江。【解答】解:从图中可见,我国大部分省区稻谷不能满足需求,需要从外省调入,我国南方省份及沿海地区,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且种植结构
17、的调整,因此稻谷的产量不能满足本地需求,需要从外省调入;而我国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口少,单位面积产量高,自己有余并可以供应外省。从图中可以判断,我国水稻种植的重心已转移到东北地区,稻谷从东北地区运输到全国各地距离远,交通压力大,运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所以B 项正确,C 项错误;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稻谷还要进口,A 项错误;随着科技的进步,冷藏保鲜技术已明显提高,D 项错误。故选:B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和水稻种植重心的转移对我国各地区的影响,认真审题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正确解答。6.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
18、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 8 题。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考点】9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土地覆被是指陆地某一空间地点上所存在的植被及其他特质,如森林、草地、作物、水体、土壤等。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解答】解:读材料可知,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越 年 积 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所以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
19、转化为湿地。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要求学生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不大。7.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 题。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考点】93: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
20、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越年 积 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湿地面积增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湿地面积的变化,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 题。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考点】4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
21、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越年 积 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原本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变得更加干旱,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故选:Co【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理解即可。9.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 约 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 月底至次年5 月底封路禁
22、行。据此完成9 11题。该公路位于()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分析】我国某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可知,该地的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解答】解:A、吉林省位于我国的第三阶梯,高大的山脉少,不可能出现多条冰川,不符合题意。B、内蒙古地形以高原为主,山脉少,且冰川少,不符合题意。C、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虽然冰川广布,但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不符合题意。D、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其地势特点为三山夹两盆,山脉海拔高,冰川多;其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山麓容易形成洪积平原,且绿洲处的人口、工农业、交通线路的主
23、要分布区,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公路的地理环境特征,需要结合中国地图的知识迁移转化。10.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 约 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 月底至次年5 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 11题。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考点】73: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分析】读材料可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因此,该公路应该位于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解答】
24、解: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冬季寒冷,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因而,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的原因最可能是路面积雪严重:冬季几乎没有冰雪融水,不可能发生洪水、泥石流,气温低,路面不会冻融沉降。故选:Bo【点评】考查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解题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I I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 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25、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解答】解:读材料可知,该公路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基本上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我国西北地区位于温带荒漠带,故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故选:D。【点评】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是
26、具备读图分析能力,记住陆地自然带的相关知识。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第 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 0 0 多万人口,5 0 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 有 1 0 0 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 0 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
27、0 0 9 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 1 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 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51 30N公 河 流-城市建成区(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考点】63:影响工业区位因素;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9 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2)主要考查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
28、达的原因,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3)主要考查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适中、技术先进等方面进行分析。(4)主要考查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从技术先进、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作答。【解答】解:(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 0 0 多万人口,5 0 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 0 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2)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是
29、由于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而鲁尔区又是德国“工业的心脏”,经济发达,材料中指出鲁尔区境内有“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说明其医学研究水平高;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与其市场需求关系密切,该区曾经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还有题中材料指出该区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说明老龄人口多,一般老龄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故对医疗保健需求量大。(3)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适中、技术先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波鸿市的位置图及图乙可知,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位于波鸿市,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医学科研和医药研制水平高;波鸿市的位置适
30、中,便于医疗保健与研究及医药生产间的相互联系协作。(4)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从技术先进、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作答。读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可知,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保健园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保健园位于波鸿市边缘地带,离市中心较远,园内环境清洁优美,利于保健。故答案为:(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2)鲁 尔 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
31、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点评】考查区域城市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保健园的合理布局。1 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深 度m 6月3日7.5-6.0-4.5-3.0-1
32、.5-0-(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 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考点】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分析】(1)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主要从河流的河岸岩性、河流下切有关。(2)读材料可知,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融雪补给导致水位、含沙量等变化。(3)读材料可知,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因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变大,泥沙淤积与含沙量的大小有关。【解答】解:(1)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是由于地壳抬升,使河流下切,河岸直立导致。(2)读图可知,4 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在增加
33、;主要是因为4-6月气温回升,该河段受季节性融雪融雪补给,水位上升;融雪为主,因此含沙量低,上游地区流速快,侵蚀河床。(3)读图分析,8月由于受降水补给的影响,河流含沙量高、流量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速慢时导致泥沙淤积。故答案为:(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点评】本题以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为背景,考查了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
34、的原因、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要求学生读图、析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二)选考题:共1()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14.(10分)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00年开始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II本知名的旅游地。如图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 典 作 品-梯田。指
35、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考点】K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需要多个高质量的景点组合。(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无雷同景点。2、地理位置与交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备。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解答】解:旅游价值的
36、高低主要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需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从人文与自然结合的美学价值、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首先要说明田野上的艺术作品与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其次要从永久保存的原因分析,即: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故答案为: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
37、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点评】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等基础知识,关键是学生能够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 5.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考点】U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分析】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主要因灌排系统不配套,过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农业技术措施运用不当,也会加速其发展。防治措施应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为主。有健全灌排系统、加强用水和排水管理、进行渠道防渗、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平整土地和合理运用农业技术措施等。【解答】解:读材料可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因为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因此,要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要减少化肥使用、利用淡水灌溉淋溶;夏季露天,利用雨水淋溶;客土置换。故答案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