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3.03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 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
2、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 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 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维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 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 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 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 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 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
3、,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 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 学思想的反映。“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 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 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 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 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 终实现“仁”的目的,反
4、对“以紫夺朱二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 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 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 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 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 其中。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 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
5、,不可僭越。(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材料二: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 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 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 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 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 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
6、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 “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两千年来,儒家色彩观对社会 的影响不言而喻,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 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 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 “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 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 响。如中国戏剧脸谱
7、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 用色程式: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儒家色彩 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 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 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 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
8、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 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 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 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 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 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 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
9、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 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色彩体系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作为重要的文化因子,“五色体系”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意义 深远。B.起初,“五色体系”中的黄色并非皇家首选,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专用色彩, 不可僭越。C.儒家色彩观和道家色彩观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礼”的规范出发,后者从“自然天道”观出发。 D.中国水墨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境界,体现了道家传统的哲学色彩观,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 的心灵世界。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周
10、时提出了“正色”和响色”的色彩概念,统治者利用五色服务于社会礼制,形成独特的惟五 色独尊的色彩文化。B.历史上,孔子反对齐桓公“以紫夺朱”,认为间色“紫”夺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夺正为不“仁* 违背了 “礼”的规范。C.中国传统色彩观由儒家和道家两种色彩观组成,这种东方色彩文化体系促使了传统艺术风格 的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D.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不善”融为一体,显示了色彩“比德”的特色,有利于当时社会的 稳定发展。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的一项是(3分)A.礼记:“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B.周礼:“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
11、之赤,北方谓之黑。”C.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并衣黄。” D.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 4.色彩观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4分)5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4分)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什么叫水 墨山水? ”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 了
12、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丝烟摊儿胡家胜庸城的南门街有“两把刀”,一把叫刘一刀,一把叫朱一刀。两把刀干嘛?两把刀切烟丝 儿。两把刀的摊儿摆在汪记南杂铺的街沿儿上,中间隔着六七尺宽的过道,所卖的烟丝庸城人 叫丝烟儿,摊儿也就叫丝烟摊儿。南门街是庸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因靠近南门码头,每天装船卸货和过渡的人不 少。那些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一只烟荷包吊在裤腰上,歇息的时候就抽上一锅,或 是卷一根“喇叭筒”,吧嗒吧嗒抽几口。抽完烟,将烟荷包往肩背上一搭,背着两手走在南门街 上,有点儿像庸城花灯戏中唱
13、的“呀呀呀喷儿喂”那样鸣瑟着。南门码头过渡的人大都来自澧 水河对岸的乡下,赶街后,自然不忘在丝烟摊儿称上半斤八两的丝烟儿带回家。刘一刀和朱一刀用的都是一样的大切刀,六七寸宽,一尺二长。刀头固定在蹩脚的长条 桌案上,一头安有烙了鱼鳞纹的木头刀把。两人每天要切二十几扎旱烟叶儿。扎,相当于捆。 一扎大约有一斤二两。夜里将烟叶捋抻开,用桐木板压制固定,第二天便用蔑筐搬至摊前。刘 一刀和朱一刀这一天的活计就在晨光中开始了。丝烟摊儿是汪记南杂铺学柜汪立人的。每天一早,汪老板洗漱完毕后必来丝烟摊儿上过 早(吃早饭);每晚收摊前,汪老板同样会来丝烟摊儿上消夜。南门街的人记得,自从有了丝烟摊 儿,汪老板每天过早
14、和消夜雷打不动。汪老板从刘一刀刚切出的烟丝中抓了一撒,填进黄铜烟袋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 那烟雾吐出来后,他的整个大圆脸都有点儿模糊。之后,他用力一吹,烟锅里的灰烬噗一下飞 出来。接着,又从朱一刀的丝烟摊儿上抓了一撮烟丝儿填进烟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之 后,又用力吹出了烟锅里的灰烬。汪老板并不说话,起身,握着烟袋的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 走进铺面后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一天再难照面。汪老板的家眷和下人从不打铺面过。铺面后 的院子连着后面的巷子,所有人都从巷子里进出。汪老板的院子有多深,家业有多大,庸城街 上没人知道他的根底,只知道汪老板是开南杂铺的,兼带着经营丝烟摊儿。汪老板还有一条货 船
15、,往来于上下河之间,贩些土货和紧俏物资,据说有一次还买过十来条“汉阳造”长枪,之 后不见下落。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刘一刀和朱一刀是一起来的。怎么来的?并没有人知道,就像是突然从土里冒出来的。 两人来后,汪记南杂铺前摆起了丝烟摊儿,庸城里的人才知道汪记南杂铺新来了两个伙计。两 人一起在汪记南杂铺过起了切烟丝儿卖丝烟儿的日子。两人卖丝烟儿却从不抽烟,这让买丝烟 儿的人疑惑:这么好的丝烟儿,咋就不抽呢?这哪里像两个男人?刘一刀看上去大儿岁,说话行事有些谨慎。朱一刀则显得很机灵,大凡跑腿的事大都他 去。两人每天都会把刀头的铁轴一抽,去街沿儿上的一扇麻石磨子上磨刀,嚓嚓嚓,嚓嚓嚓, 刀磨
16、得白亮亮的。刘一刀磨好刀就会剃络腮胡,过路的人总担心他会剃下半拉脸来。朱一刀脸 白净,没有胡须,也就用不着拿刀净脸。有人给朱一刀说媒,朱一刀说:“两片嘴巴皮都糊不上, 哪还顾得上娶老婆?”庸城里闹过几次县长被刺事件,上峰怀疑是县警察局局长唆使人干的,因为两人素来不 和,可又没抓住把柄。于是,上峰命令县警察局局长限期破案。有一天,正在切烟丝儿的刘一 刀和朱一刀忽然被警察抓了去,被打得皮开肉绽,可两人一口咬定就是从外地逃难来的难民。 又过了几天,刘一刀和朱一刀被汪老板保释出来。两人腿脚被打断,已经奄奄一息。汪老板赶 紧请来庸城名医救治。一个月后,两人下地走路。又过月余,汪记南杂铺前的丝烟摊儿又摆起
17、 来了,依然还是刘一刀和朱一刀。只是两人情形大变,不再多言。有一天夜晚,澧水河两岸突然枪声大作,有人高喊:“红军要过河了,红军要过河了!”后 来,只听见南门街上过兵的跑步声和乒乒乓乓的枪声。刘一刀和朱一刀的尸首是在澧水河边被发现的。那是红军强渡澧水北上的第二天早上, 汪老板带着人在澧水河边找到了他俩。他俩手里还紧握着切烟刀,刀上满是血污,刀口豁豁牙 牙,地上十几具国民党兵尸体。汪老板赶紧叫伙计们把刘一刀和朱一刀抬到山中埋了。之后, 又喊了更多的人把那些兵的尸体也找个地方埋了。很长一段时间,庸城人只当刘一刀和朱一刀失踪了或是背着老板逃跑了。后来庸城解放,庸城的地下党证实,南门街的汪记南杂铺曾是我
18、军的一个地下交通站, 站长就是汪老板汪立人。(选自张家界日报、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段描写南门街的繁华热闹以及“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表现了当地的民俗风 情,为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环境。B.“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这句话引出下文,讲述了刘一刀、朱一刀的神秘来 历,为交代两人的真实身份作铺垫。C.小说多次围绕“刀”进行描写,如写两人用刀切烟丝儿、刘一刀用刀剃络腮胡等情节,塑造了较 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刀艺的高超。D.小说语言富有特色。“赶街”“过早”等方言词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街沿儿”“吧嗒”
19、等词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亲切自然。6 .关于文中第段对汪老板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老板家业很大,但他每天过早和消夜都雷打不动地来丝烟摊儿,说明了丝烟摊儿对他的重 要性。B.作者运用抓”填吹”等一系列动词来写汪老板抽烟,主要为了刻画他沉稳睿智的性格特点。 C.汪老板买过的“汉阳造”长枪不见下落,暗示他身份特殊,为后文交代其地下党身份埋下了伏笔。 D.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置身于故事之外,多处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情节 更具张力。7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文学效果。(6分).茅盾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说:“人物的形象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
20、最 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J请结合刘一刀、朱一刀这两个人物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帝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日:“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 S:“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土。常土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 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耳。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 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J帝纳其言。诏散骑常侍刘邵作考课法。 邵作都官考课法,诏下百官议。司隶校尉崔林日:“夫万目不张,举
21、其纲,众毛不整, 振其领,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考课之法存乎其人,若大臣能任其职,式是百辟四, 则孰敢不肃,恶在考课哉!”黄门侍郎杜恕日:“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 举、试辟公府,为新民长吏,转以功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至于公 卿及内职大臣,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且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为元 首,臣作股肱,明其一体,相须而成也。是以古人称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帝王之业,非一 土之略。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职办课,可以致雍熙者哉!”司空掾北地傅嘏日:“夫建官均职, 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本纲未举而造制
22、末程,国略不崇 而考课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议久之不决,事竟不行。 臣光日: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 混淆;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 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 欺罔之资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有删改) 注百辟:指百官。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为区治国之区要巨|莫国先匡于应用 国 人口而E知函I人之国 道画圣应贤国 所同难国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
23、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课,指按一定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分等,以决定其升降赏罚。B.廊庙,原指殿下屋和太庙,后多指代朝廷或朝廷栋梁之材,文中指后者。C.不行,此处指没有实行,与陈情表中“九岁不行”的“不行”意思不同。D.竞,争相,与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竞”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帝痛恨华而不实之士,认为名声犹如地上的画饼,只能用来招揽寻常人才,却无法识别能 人异士。B.明帝认为不应按名声选拔人才,卢毓则认为先按名声任命官员,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加以 检验。C.司马光和卢毓都反对只用赞誉或毁谤的舆论来决定
24、官员晋升和罢免,二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解 决办法。D.司马光认为上位者的至公至明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与依法考课相比,司马光显然更重视“人 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欺罔之资也。14 .大臣们针对都官考课法提出了哪些不同意见?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读李白集 齐已竭云涛,郛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西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注悬
25、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16.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26、空缺部分。(6分)陆游书愤中“, ”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 国热情至老不减。(2)姚鼐登泰山记中“, ”两句抓住了日出时色彩的瞬间变化,静 动有序,堪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典范。长江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常借其表达时间意识、生命感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考古热,众多文物、考古相关节目走红网络,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 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解决招聘难的问题成为 ,考古虽热,但真正从事考古 研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岗位虽好,但敦煌学深厚的研究基础决定了招人门槛必须
27、高;敦煌虽 美,但天高地远,何以消磨漫长的时光?如此看来,考古人才和考古事业实现“双向奔赴”确实 不易。考古可以当下没有人,但绝不能 。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文化水平的提升,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敦煌地处大漠深处,河道干涸,黄沙漫漫, 这里工作条件艰苦是 的,但考古本身就需要能坐冷板凳的人,需要有情怀的人。我们在 关心爱护考古工作者的同时,也要给予奉献者更多保障。既要给予高校考古专业招生足够的重 视与支持,又要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如此,才能让更多有兴趣的考古人才投身进来,助力 敦煌考古学焕发生机。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
28、的成语。(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我国早在2008年6月就开始实行“限塑令”,在此之前,我国城乡居民每天买菜要用掉10 亿个塑料袋,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一度超过20%o ,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下降到3% 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 ,但规模依然庞大。“白色污 染”的治理形势因“限塑令”在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的冲击下沦为一种摆设而更加严 峻。实践证明,寻找塑料替代品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基
29、于此,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倡议并启动“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以有效治理塑料污 染。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据悉,我国现有竹子500 余种,竹林面积超过70。万公顷,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 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可见, ,我国不妨先行一步。18 .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B.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我这么做的。C.教室讲桌上的那本语文书是我的。Df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是一个长句,请改成一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4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说来说去,世上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认识自己,一是如何认识他人。其实,这是一件 事,知道如何认识自己,也就知道了如何认识他人。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