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分每题,总共48分)1 . “考古中国”在2021年3月发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具有中原殷 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特点,另一部分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具有古蜀文化的特点。这反映 TA.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D.青铜铸造世界领先2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与国君同族的下层国人也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要询问 全体国人的意见,国人可以批评甚
2、至废黜国君。这说明西周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已经形成B.形成了完善的礼乐等级秩序C.保留了部分原始民主制传统D.建立了有效的地方监察体制3 .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 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4 . “中丁”以前,凡商王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 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A.父
3、死子继是王位继承主要方式 B.未形成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C.王权继承与宗教活动紧密相关 D.王位世袭制度被严重破坏5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如齐、燕流行刀币,赵、魏流行布币,楚国使用蚁鼻钱,秦国则使用圜钱。 到战国晚期楚国也铸行布币,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瓦解B.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 D.秦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6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
4、,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7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君一般称“公”或“侯”,如“齐桓公”、“晋文公”;战国时期,多数国君自 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C.井田制开始瓦解D.小农经济开始形成8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9 .近代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
5、度实贡 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其甚大之绩效”,是因为它A.能够有效消除地方割据势力B.中央任免官吏基本保障集权C.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D.保证了历代官僚队伍的廉洁10 .学者研究发现,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少有中层来的,从民间钻出来的 下层人士,吸收了中层里散乱的成员,构成了反秦队伍。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其意在强调秦 朝A.郡县制的成效有限 B.中央权力尚未集中C.基层管理制度欠缺 D.官吏集团效率低下11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 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位于今内蒙古
6、、甘肃境内)一带,垦田生产。上述措施A.削弱相权加强了专制皇权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 D.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12 .汉高祖刘邦除秦苛法,实行“约法三章”,减轻田租。文帝时多次下诏降低“田租”或“租税”。以 后田租三十税一成为两汉田租率的定制。这些举措A.加剧了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贯彻了道家的仁政思想C.有利于稳定汉朝统治秩序 D.说明政府开支日益减少13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 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加速了西汉
7、的灭亡 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14 .汉武帝时,除京师附近的七郡外,正式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部,其中十一个州部以尚禹贡和周 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来命名,如冀州、青州、扬州等。这反映出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异变 B.社会治理重视继承创新C.君主专制加强倾向明显D.州部郡国力量有所削弱15 .黄老无为而治的治道在学术上不强求独专,因而在汉初形成了一种较少约束的自由宽松的思想学术环 境。黄老之学在汉初的盛行A.抑制了儒家学派的发展B.标志着道教得到官方认可C.适应了百废待兴的现实D.继承了消极无为的哲学观16 .汉朝与匈奴和亲,部分公主的后裔改从母姓,逐渐形成匈奴刘氏。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国号为
8、大汉,追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代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刘渊旨在A.复兴刘氏汉朝政权的统治 B.借鉴汉族先进的制度C.实现汉与匈奴民族的平等 D.争取汉人对政权认同17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减轻徭役和刑罚 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 D.增加税收18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 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土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
9、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D. 土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19 .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 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0 .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这一现象反映出A.地方势力膨胀动摇中央集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21 .东汉编
10、户数本来就大大少于西汉。及至(东)汉末大乱,“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袁谭(袁绍 之子)都督青州,“虽有万口者,著籍不盈数百,收赋纳税,三分不入一”。刘备屯樊城时,诸葛亮曾说:“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材料反映出东汉以来A.战乱使人口数量锐减 B.豪强地主已成为割据势力C.政治动荡导致经济衰败D.自耕农破产脱籍现象严重22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 土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23 .洛阳伽蓝记对北魏的洛阳城有
11、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 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土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北魏A.尚未迁都洛阳B.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土族北迁C.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 D.学习汉族礼仪促进社会进步24 .下列符合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A.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完成统一,开通运河第H卷(非选择题,共5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在夏、商时期,分散的各部族均被称为“国九西周诸侯自称为“国”,天子自称为“邦”,从西周至 春秋,国一直作为都城的称呼。西汉被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也
12、被称为“国”,在其领域内有财政军大权。至汉武 帝时,诸侯王的国已经被改并为郡县,诸侯王只食其赋而不准治事。西汉以后,除少数朝代的封国有过相 对自治权之外,诸侯王均不得管理所封国内的军政事务。这些军政事务一概由朝廷派遣的官员管理,即实 际上被纳入地方行政序列。摘编自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在其辖区开始设置郡、县。在当时,君葭 县二者间未必有统属关系, 但这已经说明这个时期郡县制已经开始出现。秦朝在地方建立了郡县两级的行政体制,秦分天下为36郡, 汉代时期已增至83个。汉武帝为了对地方诸郡进行监察,设置13部刺史,刺史的治所被称之为“州东汉 改“郡”为“州”,改刺史为州牧
13、,开启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时代。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遁变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夏商至汉代“国”这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西周与汉初封国的 不同影响(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至汉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8分)。2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14、诗、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 烧,繇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 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 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
15、的三种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10分)。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秦始皇与汉武帝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它们在本质上有何共同点(6分)?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发展趋势及原因(4分)。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秦汉王朝建立之初,都面临着在地域与政权组织空前的大国里,如何永久地维持皇室统治权力和国家 长治久安的问题。统治者需要在现实情势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稳定而有效的控制模式;从思想上为新生 政权的正当性进行论证,并创建一套适于时宜的理论或学说,以应对原有政治势力的挑战,化解民众的质 疑;在实践中修正预选的治国策略,推动,并磨合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江油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0 月月 历史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