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7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7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育幼儿的探究爱好。 4、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敬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预备: 木块、塑料玩具、钉子、夹子、瓶盖、曲别针、磁铁、纸板、沙子 活动过程: 1、引题(情境导入) 师:小伴侣,今日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个地方玩我们小伴侣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老师出示磁铁) 幼:磁铁 师:现在小伴侣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 师:小伴侣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 幼:由于它是
2、木头的 师:小伴侣们真聪慧,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由于它是塑料的 师:小伴侣,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伴侣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曲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 老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伴侣 2、幼儿动手操作,发觉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玩耍,现在每个小伴侣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 师:小伴侣,你们说说看为什
3、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由于纸板下面有磁铁 师:真聪慧!老师告知你们磁铁还有一个隐秘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老师可拿一本厚书操作一下) 3、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师:刚才老师不当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关怀老师想想怎么能让它们出来呢! 幼:把他们捡起来 师: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方法啊?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别针也是用铁做的,那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用磁铁把别针吸出来! 幼:可以 师: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师:小伴侣,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便利啊! 活动结束 师:刚
4、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伴侣和老师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好不好? 幼: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看指纹的过程中萌发对四周现象的惊奇和探究欲望。 2、擅长观看,发觉指纹的隐秘,并大胆表达和概括自己的观看结果。 3、乐观思考,能够依据日常阅历,对指纹的作用大胆发表建议。 4、对科学活动感爱好,能乐观动手探究,查找答案,感受探究的乐趣。 5、培育幼儿观看力气及动手操作力气。 【活动重点】 了解指纹的不同,以及指纹于每个人的意义。 【活动难点】 培育幼儿擅长观看,乐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预备】 阅历预备:幼儿已经知道指纹是什么。 材料预备:指纹画若
5、干、放大镜、印泥、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指纹画,引起幼儿的探究爱好。 1、老师:小伴侣们,我们一起看几幅画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老师提问:你发觉了什么?和我们平常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看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老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看自己的指纹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圆圆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伴侣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观看归纳指纹的形状 1、让幼儿用印泥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看。并
6、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老师巡场指导幼儿观看发觉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2、让幼儿观看归纳指纹的形状。 3、老师总结:我们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纹的就是我们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纹也各不一样。它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了解和想象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小伴侣们乐观思考,想一想指纹有什么作用。(可以用来关门,抓坏人) 2、老师小结:指纹能够关怀开门或者关怀警察破案,是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所以小伴侣们在生活中要多观看我们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 【延长活动】 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
7、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老师巡场指导。 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惊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特殊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试验成功时的欢快、增加了自信念,也知道了爱惜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育了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气,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特殊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
8、么感爱好。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究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究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关心材料是纸杯变化。 2、进展幼儿动手操作力气。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能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老师引导。 4、评析。 5、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确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洁制作玩具的技能。
9、 3、幼儿通过试验记录,加深对试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怀科学、惊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仿照各种小动物任凭地走入教室。老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争辩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老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隐秘?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
10、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流星 设计意图 在晴朗的夜空,孩子们会观看许多行星。在他们的眼里,星星是有生命的,由于他们发觉星星总在不断地刺眼睛。他们间或也会发觉一颗流星从天际划过,留下长长的一道印痕。这些星星想干什么呢?此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的奇妙情感,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1、 了解有关流星、陨石的指示,理解故事内容。 2、 感受作品中的奇妙情感。 3、 提高角色表演的力气。
11、 活动预备 1、 观看夜空的流星。 2、 收集陨石的图片。 3、 故事挂图、配乐故事。 过程建议 1、 回忆对夜空及流星的观看,说说自己对夜空的想象。 2、 听配乐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看图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奇妙情感。 小星星为什么想去地球?月亮婆婆和白云姐姐为什么不让他去?小星星是怎样做的?小星星到了地球上,他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4、 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句。 月亮婆婆说,地球是个怎样的地方? 小星星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是怎样说的? 小星星对白云姐姐说了什么?白云姐姐又是怎么说的呢? 5、 表演故事。 延长提示 1、 绘画:小流
12、星和他的伴侣们。 2、 绘画:奇妙的夜空。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蒜头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植物,我们请幼儿带来了蒜头,在自然角中进行植物发芽的活动。一段时间过后,蒜瓣长出了嫩绿的小芽,在这发芽过程中,还有伴有浓烈的气味,甚至还有点“臭”。可孩子们每天都往自然角跑,还惊奇的观看着。我们知道只有自己亲自尝试实践,获得的学问才会真实而结实,亲热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也是幼儿园指导纲要所要求的。于是结合我的个人课题探究让科学教育更贴近幼儿生活,及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设计了科学活动有用的蒜头,让幼儿对蒜头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熟识。通过看、摸、剥、数等多种方式感
13、知蒜头的特征,了解蒜头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幼儿的实践力气,让幼儿体验了探究蒜头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觉蒜头的特征,体验发觉的乐趣。 2、会手口全都地点数,感受用数字记录地简便、明白。 【活动预备】 1、蒜头人手一个,统计表。 2、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蒜头,导入活动。 师:看,这是什么?(蒜头) 看一看蒜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什么颜色? (分析:首先开头部分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蒜头引起幼儿观看爱好,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初步感知蒜头的外部特征,同时引导孩子从蒜头的不同角度来想象其像什么,这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力。) 二、通过看、摸、闻、掰等
14、方法,发觉蒜头的特征。 1、请小伴侣每人拿一个蒜头,仔细的摸一摸,看一看能发觉什么?幼儿观看。 师:你发觉了什么?(滑滑的,上面有纹路)(硬硬的.) 小结:蒜头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身上有像线一样的花纹,凹凸不平的,里面还藏有一个个的蒜瓣。 (分析:幼儿在近距离观看蒜头时,通过摸、看等多种方式感知蒜头外部的基本特征。在探究观看的基础上,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怎么知道里面的蒜瓣是什么样的呢?(剥)那我们来剥一剥。剥的时候留意看看蒜头的外衣是怎样的? 幼儿剥蒜衣,师:蒜衣是怎样的? (分析:引导幼儿在剥蒜衣的过程中发觉蒜衣一层层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幼儿的实践力气,同时也提高了幼儿
15、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力气。) 3、师:看看现在的蒜瓣怎样的?(一个个紧紧的抱在一起)那掰开看看一一个的蒜瓣是又像什么?怎么看出?(每人拿一瓣) 再看看它们的身上有什么?其实每个蒜瓣身上还都有件小衣服呢,让我们剥开看看里面又会是怎样的?(白色的)闻闻什么气味?有股特殊的气味,甚至有点臭。 那蒜瓣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有的大有的小) 师小结:蒜头除了一层层的外衣,每个蒜瓣都还有件小衣服,剥开小衣服有一股特殊的气味,我们还发觉蒜瓣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分析:该环节逐步深化,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感知蒜瓣的特征。知道蒜皮除了一层层的外衣,其实每个蒜瓣身上都还有一件“小衣服”,并再剥开来进一步观看。通过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幼儿园 中班 科学教案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