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优秀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优秀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优秀3篇)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一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有小梦想,也有大梦想。而我们中国也有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而如今,我们中国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从2003年的第一艘载人火箭发射升空,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的圆满成功,我国向神秘的太空发
2、射了数余搜火箭,其中有载人的,有不载人的。但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心血,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智慧!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达,我们中国也大胆的开始尝试在太空中进行地面上的工作,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太空授课了。太空授课就是指航天员在天空中教课。而由于太空中不存在引力的缘故,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在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的实验。而在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号中,王亚平老师就为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太空课”。 在这次太空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表演了“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制作水球”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喊绝的,就是“在太空中制作水球”了。 水球制作,一听这个名字,同学们也许会
3、很吃惊,毕竟在地面上是无法制作的。可是在太空中这可不算什么: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带着铁环的类似渔网的工具伸进饮水袋里,然后再慢慢的抽出来。如果在地面上,水肯定会因为“万有引力”而洒落在地上。可这是在太空,没有“万有引力”这一说,所以抽出来后,水就自然形成了一面水膜。 随后,王亚平老师把这面水膜给固定在展示台上,然后去住一个挤压式的饮水袋,通过挤压,一点一点的把饮水袋里的水“挤”到那面水膜里去。这时,奇迹出现了,被加水的水膜不但没有被撑破,反而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并逐渐变圆,最终行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实在是太漂亮了。 通过这次观看太空授课,我知道并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学到了许多
4、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实验,令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航天员们工作的艰辛。将来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搭上一艘火箭去探索那神秘的宇宙呢。 最后,祝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创佳绩,圆满的完成我们梦寐以求的太空空间站!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二 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接续飞往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10月16日凌晨0时23分,头顶大漠月色,3名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驶向星海,开启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驻留。火箭托举飞船腾空而去,照亮天穹,这一刻,凝结了探索与勇气、创新与智慧的人类航天事业,无疑是星空下、地球上最为浪漫的。 飞
5、天梦想的接力,将再次刷新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度。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意义特殊。作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的半年“出差”和忙碌,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画上句号,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开启打下基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如今第十三艘神舟飞船飞向太空,航天员第八次飞出地球,次数递增的背后并不简单,体现的是中国人在登天阶梯上的不断攀高。 不断刷新的飞天足迹,彰显了中国航天在创新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豪迈。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亚平 太空 授课 观后感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