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桂林山水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案_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桂林山水教案桂林山水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比课文观看图,学习作者的观看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巡游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美。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老师范读课文。 4、同学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 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 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其次自然段 1、朗读其次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沟通争辩: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淌。(感觉) 清:可以观看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4、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
3、意思。 (这是比方句,从颜色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特殊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宠爱赞美之情。 6、检查朗读,留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看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 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4、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排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慢慢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排列:排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矗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相互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宠爱
5、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看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看:抓特点。观看时留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 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方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娴熟,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桂
6、林山水教案 篇2 一、导入 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毕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巡游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信任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漂亮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老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
7、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始终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于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8、? 结合同学回答板书:(静、清、绿) 同学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方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留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美)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观看江底的沙石)毕竟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确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
9、的水毕竟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消逝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同学真实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老师可依据需要呈现,让同学深刻地感
10、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和潮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
11、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消逝,如不想让同学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惊奇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同学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老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12、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秀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同学特点运用灵敏的手段,
13、让同学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同学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宏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傲慢。 3、欣赏“带”字:最终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惊奇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同学依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争辩,找同学代表来回答,对同学进行
14、思想教育。结合同学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宠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看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育观看、想象、理解、表达力气。 、理解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预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看图或投影
15、,启发同学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保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特别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布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沉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
16、以下问题,然后争辩 、课文其次、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其次、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
17、段地练习背诵。 、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抄写句子,留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行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班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依据“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
18、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终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奇妙的熟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宠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
19、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预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日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漫,那里的绿树红花,确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悟那奇异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同学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课文语言的漂亮。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20、 (1)读通课文,自同学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 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状况,轮读课文。 4.同学质疑问难(老师依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 (三) 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确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其次自然段。 (1)自由朗读其次自然段,思考: 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同学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
21、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观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时老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老师范读、同学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秀丽? 补充句子,选宠爱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内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爽啊,4、花朵真香啊,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桂林山水 教案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