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通用技术条件(DB14-T 2470—2022).pdf





《在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通用技术条件(DB14-T 2470—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通用技术条件(DB14-T 2470—2022).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53.020.20CCS J 80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4702022在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通用技术条件2022-06-14 发布2022-09-15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4702022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无损检测人员.24.1无损检测 人员资质.24.2无损检测 人员素质.24.3无损检测 人员视力.24.4无损检测 人员授权.25无损检测通用要求.35.1一般要求.35.2检测周期.35.3无损检测方法原则.46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56.1射线检测 设备和器材.56.2射线检测 检测区域.56.3
2、射线检测 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57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57.1超声检测 设备和器材.57.2超声检测 表面准备.67.3超声检测 扫查覆盖.67.4超声检测 灵敏度补偿.67.5超声检测 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67.6超声检测 钢板的质量分级.67.7超声检测 锻件的质量分级.77.8超声检测 焊缝的质量分级.77.9超声检测 焊缝不连续类型.77.10超声检测 厚度的测量方法.78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78.1磁粉检测 设备和器材.78.2磁粉检测 表面准备.78.3磁粉检测 质量分级.89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89.1渗透检测 设备和器材.89.2渗透检测 表面准备.89.3渗透检测 质量分级
3、.8DB 14/T 24702022II10无损检测 目视检测.810.1目视检测 设备和器材.810.2目视检测 方法和技术.910.3目视检测 结果评价.911无损检测 场所和环境、安全防护.911.1无损检测 场所和环境.911.2无损检测 安全防护.912无损检测 文件资料和档案.9参考文献.10DB 14/T 24702022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装备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
4、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山西国控集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靳科、许常青、傅留虎、张靓、顾翠云、吕迎玺、董玉磐。DB 14/T 247020221在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通用技术条件,包括检测方法和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械的无损检测,其他在用起重机械的无损检测亦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5、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974.1起重机 术语 第1部分:通用术语GB/T 6974.5起重机 术语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GB/T 12604无损检测 术语GB/T 23724.1起重机 检查 第1部分:总则GB/T 23724.5起重机 检查 第5部分: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GB/T 31052.1起重机 检查与维护规程 第1部分:总则GB/T 31052.5起重机 检查与维护规程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GB/T 36697铸造起重机报废条件NB/T 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及第1号修改单3术语和定义GB/T 6974、GB/T 12604界定的
6、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检测 inspection为验证起重机械状态是否正常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检测分为日常检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本文件涉及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目视检测(VT),亦可采用TOFD、相控阵等新的检测技术。3.2日常检测daily inspection每个工作班次开始作业前进行的检测。3.3定期检测periodic inspection对使用中的起重机械,按照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3.4特殊检测exceptional inspection起重机械本身或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以及停用后再次启用前而进行
7、的检测。DB 14/T 2470202223.5检测灵敏度detection sensitivity检测最小不连续的能力,一般以有效检出工件中某一规定尺寸大小的不连续作为度量。3.6试块/片test block/piece用于校准设备状态和/或评定不连续满足要求的程度。3.7不连续 discontinuity连续或结合的缺失,材料或工件在物理结构或形状上有意或无意的中断。3.8缺陷defect尺寸、形状、取向、位置或性质不满足规定的验收准则而拒收的一个或多个不连续。3.9裂纹crack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缝隙)。4无损检测人员4.1无损检测 人员资质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TSG
8、 Z 8001、ISO 9712(GB/T 9445)或其他等效标准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取得辐射安全上岗操作的证书。本文件中执行目视检测(VT)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获得相关方相关项目的授权。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4.2无损检测 人员素质无损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金属材料、设备制造安装、焊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起重机械的运行情况环境条件等,应熟悉被检工件的材质、几何尺寸及透声性等,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能作出分析、判断和处理。在进行检测前应接受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安全环保培训并
9、满足相关要求。4.3无损检测 人员视力无损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不得有色盲。4.4无损检测 人员授权无损检测人员应获得相关方相关项目的授权,由操作人员执行目视检测的授权有效期为1年,取得无损检测相应资质的人员的授权有效期为执行该检测项目时段。授权应有记录并随设备档案保存,授权内容至少应包括:授权人/被授权人、该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及范围、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授权有效期、相关检测资质证书、身份信息等,授权应由各方签字盖章生效。取得所从事的检测资
10、质并获得授权的人员应确保资质和授权在有效期范围内。DB 14/T 2470202235无损检测通用要求5.1一般要求5.1.1检测的目的为确保起重机械持续安全使用和良好的运行状态,应进行必要的监控检测和维护。起重机械在使用期间,应确保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检测和必要的维护。在起重机械投入使用5年后至其设计寿命结束前均应按本文件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测。各项检测和维护均应做好记录,并作为该起重机械的设备档案妥善保管。定期检测记录、特殊检测记录和非计划性维护记录应保持到起重机械报废为止。计划性维护记录应保持到下一个维护周期。5.1.2检测的项目应根据不同的起重机械确定具体的检测项目。检测周期的确定应足以使起重
11、机械保持安全和良好的运行状态,应按本文件的检测项目要求进行检测。起重机械所有关键零部件应在设计寿命内由有资质并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检测。起重机械投入使用5年后进行一次定期检测或连续的定期检测,在设计寿命到期前进行一次重点检测。除可选检测项目外,所有关键零部件应在设计寿命内进行检测。5.1.3检测的等级在用起重机械主体结构件的安全状态等级以主体结构件的塑性变形、刚度、稳定性、裂纹、腐蚀、铰轴孔磨损以及剩余寿命为判断依据,根据结构形式和受力状态识别主体结构件危险点,由危险点风险等级确定主体结构件安全状态级别。根据在用起重机械主体结构件的安全状态级别确定其检测周期及采用的检测标准、技术等级、验收要求等。
12、5.2检测周期5.2.1日常检测目视检测可由经相关方相关项目授权的操作人员执行。应根据每台起重机械的具体特点确定日常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且不应低于本文件的规定。5.2.2经常性检测经常性检测是维护性检测,应与制造商指定的日常维护结合进行,除起重机械停用外,时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检测的周期应根据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使用频率与繁重程度确定。经常性检测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5.2.3定期检测根据起重机械的使用特点,确定定期检测的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根据每台起重机械的工作级别、工作环境及使用状态确定定期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检测周期,且不应低于本文件的规定。对于吊运熔融金属等危险物品的起重机械,应适当
13、缩短检测周期。5.2.4特殊检测任何可能导致起重机械损坏或超出设备的环境条件或停用后再次启用前等特殊情况,损坏零部件进行修复或发生变更,均应进行特殊检测。特殊检测按本文件的规定执行。DB 14/T 2470202245.2.5重点检测未实行加强的定期检测或重新装配或进口的且未按规定对之前的连续工作进行记录和维护记录的起重机械进行检测。重点检测应涉及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这些关键零部件由有相应资质并获得相关授权的人员进行检测。如果有必要,应将起重机械拆开并除去关键零部件上的油漆、油渍和腐蚀层以便进行完全彻底的检测。重点检测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5.2.6加强的定期检测加强的定期检测可代替重点检测。在用
14、起重机械使用第一个5年后及随后5年内,应安排定期检测以确保所有关键零部件已完成检测。制造商说明书或用户组织说明书也可对加强的定期检测进行详细要求。零部件检测计划应根据起重机械的操作历史和预期未来用途、零部件的关键性和条件进行评估。检测应包含说明书中规定的定期检测和经常性检测的所有项目,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5.3无损检测方法原则5.3.1无损检测 检测方法选用在用起重机械的主体结构件及焊缝内部应采用超声检测和或射线检测,亦可采用TOFD、相控阵等新技术进行辅助检测。主体结构件和焊缝表面应采用目视检测、磁粉检测和或渗透检测。主要检测起重机械的本体结构件、关键零部件,并对存在的不连续进行监控和评定。
15、本文件仅规定无损检测的一般要求,应根据起重机械的检测可达性和空间、实际运行情况、历次无损检测结果并确保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实施无损检测,具体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协商确定。5.3.2无损检测 检测原则在遵循起重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在用起重机械的无损检测标准原则上优先采用NB/T 47013系列标准,与NB/T 47013标准不一致可协商。应根据起重机械设备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温度、压力、介质、工况等)、失效模式和风险评估(RBI)分析结果,预计可能产生的不连续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按本文件的规定,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确
16、定其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比例、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等,以形成明确的检测要求。5.3.3无损检测 检测部位在用起重机械主要检测主梁结构(特别是承拉应力部位的焊缝)、吊具结构、小车架、卷筒、端梁等结构件的主要焊缝及焊缝附近的钢板,吊钩、横梁、制动盘、车轮、卷筒轴、轨道及其对接焊缝等关键零部件,因腐蚀、磨损等造成厚度尺寸有变化的部位,制造时有不连续、可能因运行而产生不连续、上次检测到的不连续或有修复的部位是重点检测部位。对于主梁跨中1/5长度范围内,在承受拉应力的下翼缘板或腹板上距离下翼缘板1/5高度范围内,不论焊缝还是母材均不得有与主梁长度方向夹角大于45的裂纹。对于其他主要受力部分母材和焊缝的裂纹,
17、可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或进行修复。焊缝如不可修复则以该检测结果作为起重机械的评价依据。同一位置修复不应超过二次否则应由技术人员评审,并在检测结果中注明。检测部位不得有任何涂层、油污等覆盖,检测前应清除干净;对检测有影响的或可能会影响设备运行的检测部位应尽可能拆卸下来进行检测,如无法拆卸则对裸露部位进行检测并记录好检测位置。5.3.4无损检测 评定通用原则DB 14/T 247020225本文件适用于GB/T23724、GB/T31052系列标准及GB/T 36697标准的相关要求,无损检测的每种检测方法均有其能力范围和局限性,且应保证足够的实施操作空间。当采用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按不
18、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起重机械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6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6.1射线检测 设备和器材本文件仅规定使用能量低于350kV的采用AB级(中灵敏度技术)便携式射线胶片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胶片系统采用C5类及以上胶片。像质计采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等径线型像质计(Fe)。其他应符合NB/T 47013.2标准的要求。6.2射线检测 检测区域在确保满足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并考虑可接近性和空间条件,进行射线检测。在射线检测之前,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焊缝应清除附近的电线电缆、表面油漆或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通用技术条件DB14-T 24702022 起重机械 无损 检测 通用 技术 条件 DB14 2470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