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 案)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3. 3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学者
2、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 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无人机具有高空视野,这种视野 所带来的控制感并非观看者的幻觉,而是意味着一种切实的控制权力。 高空视野通过观察、测量、控制将观察对象纳入己方视线之中,从而 令权力的施展与扩张成为可能。换言之,谁掌控了无人机统摄性的全 局视野,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无人机视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远程的“遥在”观看,一种 “去身体化”的观看,这仰赖于飞行器与控制点之间的空间分离。比 如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操作者只需安坐后方,而不必身赴前线。 这也正是维利里奥的“剧场”与“暗室”隐喻:“肉身与肉身相搏凭 着裸眼的视力与冷兵器而实施”的古典战场相当于“剧场”,而借
3、助 虚拟界面实现灵活操纵的现代战争则犹如“暗室”。无人机驾驶员, 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地球另一端的敌人瞬间消灭。主角操作的仿佛不 是战争机器而是电玩游戏,轰炸的仿佛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图形像素。伴随无人机的隐身性而来的是道德上的不可靠。任何一个人一包 括正义者一如果能够隐身,能够做任何事都不被看见从而不受惩罚, 平仄和用韵等,有时还和情感有一定关联。B.起首两句运用对比,用醉心于诗的“剔透玲珑”和沉醉于酒“痴 呆懵懂”形成对照,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取舍。C.五、六句铺叙了抒情主人公美酒当前、美人在侧的生活,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情感饱满酣畅,用语考究华美。D.七、八、九句作者连用三个“一”字组句,有一种整
4、饬之美, 既增加了文字的音乐性,又有助于呈现风物的美好。16 .结合全曲,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概括本曲的“野逸之趣” 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了比喻手法指出统治者必须重视 民心向背的句子是:“, (2)静女中”和“ 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约会时情态,用墨精简, 却反映出人物不同的、鲜明的个性。(3)古代诗词中常用“角”声来渲染环境或者烘托心情,例如“,又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从自然审
5、美上讲,古人世界要比今人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 地球在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至少有5亿种以上生物栖居过,如 今大多已经灭绝。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一鸟类平均300 年一种、兽类平均8000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说: 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这是 高于自然节奏上千倍的“屠杀速率”!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我们的 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漪”每每抚摸这些诗经里的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我内心总有
6、一股颤栗的冰凉。因为这份荡人心 魄的上古风情,已无法再走出纸张一永远!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许多的诗词风光如“广陵 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成为了标本,无数 的生态活页走出了我们的视野。“改句与原文句意基本相同,但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H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语言只不过是人们在交往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符号,没有特定的表现规律和表达方式, 带有主观
7、性是非常有可能的。语境的不同和人的主观性会让不同 的社会符号表达出同一个语义,同一个社会符号也可能有多个不 同的含义,所以语言中句子的歧义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他不好说 话”就不只有一种理解方式。如何消解这种歧义现象呢?有学者 引入了 “认知语境”这一概念。认知语境是一种“心理构建体”,不 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下文、物质环境等具体语境因素,包括一 个人的知识因素,如已知的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当句子处于一定的语境中时,听话人可以凭借一定的语境知识和自身 的百科知识,运用推理,来理解话语含义,消解歧义。当然,歧 义也并非都是不好的。在文学作品或社会交际等语言使用场合,人们 会有
8、意识地使用歧义以达到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和语用目的,这 种语言的艺术也被称为“积极歧义二20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于是同时/还因而便B所以/但是而且那么常常C那么甚至因此/进而就D因此而那么也从而往往21 .请分别续写一句话,形成不同的语境,以消除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他不好说话”的歧义。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语境一:他不好说话,O语境二:他不好说话,O22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黛玉临终之时,“直声叫道:宝玉, 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作者在此处就是有意设置歧义。请从修辞效果和表意目的的角度分析作者 这样写的好处。(4分)四、写作(60分)2
9、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齐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 ”养马 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 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 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 歪的木条无法用上J管子里记载的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 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重庆市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LB A项“必然扩张”错,
10、原文是“令权力的施展与扩张成为可 能”;C项“使得”关系不成立,且“制约了无人机安全技术的开发” 于文无据;D项“大数据让人们对隐私安全的态度摇摆不定” 错,让人们“摇摆不定”的并非“大数据二2 .C福柯只是提到了一种监视空间,并没有谈及无人机及其视角。3 .C材料一分别从“高空视野”“追踪月标”“隐身性”三个方面 谈到了无人机观看的“不对称性”,ABD则分别体现了这三个特点。C 项属机械故障,与题干无关。4 .尤人机的高空视野意味着全局视野和控制权,可轻松将公民 的隐私纳入己方视线。无人机具有隐身属性,其操控者容易倚仗该属性纵容自己行侵 犯隐私之事。无人机的监控是分散流动的,且具备追踪性,可
11、以对公民进行 无孔不入的窥探。(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5 .提高无人机使用者的道德素养。健全无人机管控的法律法规,厘清管理主体。增强无人机数据的安全保护。增强公民隐私保护意识。(一点1分)6 .AB “平易近人、深入生活”错。C没有因此而表达出嘲讽。D 没有不满的情绪。7 .C “金顶的佛光”形容志得意满,错。文中比喻科学家成名如 金顶佛光一样具有偶然性。8 .两处“微笑”都表现了作者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的态度以 及价值评判。两处“微笑”内涵不同,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展示出人物 精神境界的提升。两处“微笑”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圆融。(每点2分,3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2、)9 .反思白我,展示白我探索生命价值的心路历程,没有失落, 更有旷达和坚定。观察他人,对人们追捧明星、毫不关心科技工作者等现象,有 包容,也有否定。关注生活,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倡导包容的社会风气和虽不 为人知也要坚守自我价值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3点6分。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的情给分。)10 . C11.BA. “余虽好修垮以靶羁兮”的修”为“美好”,文中的“修” 原义为“美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美好”“提醒/督促”。C. “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恶”意为“厌恶”,两个“恶”字意义不同。D.文中的“速”,意为“招致”,“交语速装束”的“速”,意为“催促”,两个“速”字意义 不同。
13、12 . C对“子服的转变”,归因不当。13 . (1)居住在肥沃的土地上的百姓不能成材,是因为过度享乐 (追求淫逸),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向往道义的,是因 为勤劳。(一个分句1分,关键词“材”“淫二如果判断句不能识别, 一处扣2分)(2)你的婢女(小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粟米(精饲料), 人们大概/ 一定认为你吝啬/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并且不能为国家增 添光彩啊。(一个分句1分,关键词“材” “淫二如果判断句不能识 别,每处扣2分)14 .季文子因为自己身为国相,要与民同甘共苦。张文节基 于人之常情,居安思危,为避免家人日后陷于困顿。(一点2分,两 点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
14、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线,文伯 说:“像我公父歇这样的人家主母还要亲自纺线,恐怕会让季孙恼怒。 他会觉得我公父歇不愿意孝敬母亲吧? “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 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让你听闻做官之道 坐 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 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 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改善生活; 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 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不能成材,是因为 过度享乐;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向往道
15、义的,是因为勤劳。有地 位的人心劳,没地位的力劳,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贪图安逸放弃劳作呢?如今我守着 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 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 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让自己安逸呢? “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材料二】季文子担任宣公、成公的国相,婢女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粟 米(精饲料)。仲孙它劝谏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了两代君王的国 相。你的婢女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人们一定认为你是一 个吝啬的人,并且不能替国家增添光彩啊。”季文子说:“
16、我也很愿意 那样做,然而我看见我们国人,父老乡亲们吃得粗劣、穿得不好的还 有很多,因此我不敢这样做。父老乡亲吃得粗劣、穿得不好,而我却 让婢女和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恐怕不像辅佐国君的人了。”季文子 把这一切告诉孟献子,献子把他(仲孙)禁闭了七天,从这以后,仲 孙的婢女穿不过粗布衣服,他的马饲料不过是杂草。文子听说了这些, 说:“有过错却能改正的人,是百姓的榜样。”【材料三】张文节当宰相,自己生活享受如同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亲近的人 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节 俭),您虽然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外人很有些说您像公孙弘 盖布被那样沽名钓誉的讥评。您应该稍稍随
17、从众人(的做法)。”(张 文节)先生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 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 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困难。我今天的俸禄哪能长期享有?自己(的 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有一天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 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一定会弄到失去立身之地的地步。御 孙说:“节俭是美德所共有的;奢侈是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 说的是有美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 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 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使得罪恶远离,使得 家室丰裕。所
18、以说:“节俭是美德所共有的。”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 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 多贪欲,就会多方谋求,随意浪费,使家庭败落,使自己丧命:因此, 作官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 “奢侈是罪恶中的大罪。”15 . B没有“对比手法”,也没有“态度取舍”。16 .傲视功名,追求自由的人生旨趣/抒情主人公形象;优 美清丽的自然风光、自在惬意的隐居生活;自然、通俗的语言。(一点2分,三点6分)17 . (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蹦朋(3)清角吹寒/四面边声连角起/五更鼓角声悲壮(每空1分)18 .两处错误:“在以
19、来”,改为“自从-以来”“至 少”和“以上”重复,删掉一个。改句示例:地球自35亿年前出现 生命以来,至少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如今大多已经灭绝。(不得改 变句意,每改对一处2分)19 .原句三个分句都用“多少”开头形成排比句,强调了动植 物消亡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状况,更有感染力。原句为三个问句, 语气强烈,能够引发读者思考。原句用词更富有表现力,如“沦为” “硬硬撕掉”等都表现出对美好自然消亡的痛心。原句语序恰当, “动植物”句衔接上文,“诗词风光”句衔接下文。(答到1点2分,2点4分,任答3点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酌情给分。)20 . D21 .示例:他不好说话,别人的请求他很少会答应。
20、他不好说话,他正在开会。他不好说话,但一直用行动默默支持。(每空2分)22 .黛玉的未尽之语或是怨恨,或是祝福,可尽由读者揣度, 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黛玉带着不完整的遗言离世,使其形象更具悲剧性。(修辞效果2分,表意目的2分)23 .审题指导:(1)正确理解“直木”、“歪木”,以及“先敷设歪的木条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先敷设直的木条歪的木条无法用上”的寓是、O(2)“思考”即对养马人的见解表达理性的认知或判断,可以赞 同其观点,也可以反对。(3)“联想”要求不能就事论事,应该由此 及彼,有所生发或升华。(4)参考角度有:始善者易成/一步错,步步错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生如直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1、/知错能改,拨乱反正作文评分等级:参见高考说明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 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 为重点。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 4项16点 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分。1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观点具 有启发作用2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 有表现力4 .有创意:见解新颖3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 之处有个性色彩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 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四、确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下学 第七 联考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