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提纲格式(优秀3篇)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调研报告提纲格式(优秀3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提纲格式(优秀3篇)_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调研报告提纲格式(优秀3篇)2、多项选择法。就是让被调查者从预先准备好的多种方案或结论中,选择其中之一作答。此法比二项选择法的强制性有所缓和,并可以区分程度上的差别。采用此法时要注意: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提纲格式(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调研提纲范文 篇一 2013灵青计划春晖使者行动第十二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筑梦彝乡公益团队调研提纲 目录 一、前言概述 二、选题背景 三、调查实施方案、计划 四、附件 一、前言概述 (一) 调研课题:乡村教育助学金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盖 租乡为例 (二) 调研目的:考察助学金计划是否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是
2、否能支持更多大山里的 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继续完成学业。 (三) 调研对象:当地的公益组织、学校(主要以中学为主)、孩子(受资助与未受 资助的)、孩子的家长、其他村民。 (四) 调研内容: 1、 现有助学金的发放情况: 2、 现有乡村助学金的发展的不足与盲区; 3、 助学金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4、 如何使得助学金如何避免盲区(如: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有效、透明,资助 学生的考察条件是否合理合适等)。 (五) 调研方式: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社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六) 调研时间:2013年07月13日-2013年07月25日(依实际情况将会小幅波动) 二、选题背景 (一) 问题的提出
3、发起本调研的团队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筑梦彝乡公益团队,现已成立近两年时间。团队在对四川凉山帮扶中的近两年里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长期与当地公益组织、学校的沟通加深了对当地状况的了解,拥有了对当地较为充分的了解及预调研后确定本调研题目,使得题目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操性。 通过过去近两年的暑假短期支教以及寒假两次调研,我们团队了解到,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很多学生存在小学到初中,甚至初中到高中阶段辍学的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资助更多集中在小学以及大学,而忽略了初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当地初高中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的调研,了解这一人群的实际需要,帮助更多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同时为筑梦助学
4、金计划的进行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分析,为日后的助学金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对于该地的乡村资金资助,其现状大致是:教育资源普遍缺乏;资金资助多是针对小学;中学的具有拔高性阶段的资金资助未受重视。归根结底,通过这样的教育资源的资金分配方式,可利于当地孩子普遍素质提高,但也难以培养出人才,不利于当地的长久的发展。 另外,以调研地盐源县为例,其占地面积达到8388平方米,但县内初中有仅8所,高中仅仅2所,能够通过该地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考试而脱颖而出的孩子是万中挑一的;且在山区,还有不少本来在小学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潜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问题或者观念问题,不能继续学习,最终导致辍学,浪费了山区的人才资源。扶
5、持好山区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学业,也是为他们改变山区未来做努力。这样成绩优异的孩子对持续性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且通过对其资助,我们能较好的使得捐助资金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是改变他们命运,也是改变山区命运的关键。因此,建立可持续的助学金机制对山区来说尤其重要。 到底乡村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应如何满足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利用好已有的教育资源,使得他们在接受基础教育后能更好地发展,通过基础教育之外的拔高性的中学教育来提高当地的总体生活素质,不用再因资金短缺走家中长辈在乡村中模式化生活的老路,也不用在城市中沦为农民工。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租乡为例,从当地孩
6、子的教育资助出发,考察筑梦助学金计划是否可行,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有效,透明以及资助学生的考察条件是否合理合适等,以此来逐步完善筑梦助学金计划,使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继续完成学业。我们希望这一次的调研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当地教育状况,满足教育需求。 (二) 研究意义及背景 1、 理论意义: 我们将立足于团队已有的调研成果、现有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及现今政策,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租乡的助学金资助问题,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对当地基本情况的了解与收集,而是建立团队助学金的可持续性的角度上,对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调研,力求通过此次调研,考察筑梦助学金计划是否可行,在
7、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有效、透明以及资助学生的考察条件是否合理合适等,以此来逐步完善筑梦助学金计划,解决相关的实操问题,确定未来助学金的发展及实操方向。 团队将通过多角度分析,以助学金的整个流程为主要的思路,从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确定其可行性与发展方向。我们将从一开始发放助学金的人群的入选、不同的助学金的筛选标准、收集社会捐助资金的可能方式、善款输送到孩子手中的方式、后期的跟踪孩子状况、对社会各界的反馈等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调研标准的设定。 以下将由助学金现有的几个方面来对流程中不同的节点进行说明: (1) 受助孩子的名单:孩子基础资料的来源、进入可能受助的孩子基本标准、受助 孩子的年龄等; (2)筛选的
8、标准、方式等; (3) 社会捐助:每次捐助的金额:如何捐助:捐助方式等; (4) 善款输送:方式:资金跟踪确定等; (5)跟踪孩子的状况:学期间信息对称的方面、信息对称等; (6) 反馈:主要是涉及到对象及方式,(重点捐助者、广泛捐助者、社会社区公众 等)。 2、 实践意义: 本调研是基于团队自有的具有可借鉴性的前期经验及资料、团队现有的公益发展方向而提出。通过前期较为广泛的文件搜索的情况,我们发现,就目前来说已有的调研论文来说,现有的大部分的调研仅仅停留在世界观的层面,处于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其多数没有从真正的乡村的助学金的方法论的,即是怎么去做角度去对教育资助问题进行较好、较深入
9、的,且有针对性的调研;同样的,在多数团队调研之后,成形的多数论文大多都仅是提出了问题,但提供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式,而受调研的地点的实际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团队本次将进行的调研,是建立在团队发展的基础之上。为了使本次调研更有借鉴与指导意义,我们更从其可行性、可持续性的角度上进行考虑,能够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围绕可行性可持续性进行相应的地区走访与问题设计、访谈;同时拜访具有较丰富经验的公益组织,共同探讨助学金的项目的实操性,即方法论问题。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在本次调研结束后,团队能够能在后期的调研结果攥写、团队未来项目发展方向中体现本次调研的实质意义。 3、 背景: 目前乡村教育资金,主要是
10、助学金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与支持,中国乡村普遍存在的助学金资助的现状是:为了提高学年儿童受教育率与识字率,社会要求多是强调基础教育,总的来说,基础教育资助资金雄厚,而相对对于人生的学业进取的重要阶段的中学教育费用资助社会的关注度普遍较少; 除了整个社会的一个帮扶山区趋向推动我们选择初高中教育资金资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原有的调研及分析当地的状况得出中学对助学金有强烈的需求。 以本次调研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以下将从地点的现有状况进行相应分析: (1) 经济条件普遍较差: 盐源县由于其较为发展的苹果产业、烟草业、及旅游业,在整个凉山州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但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普遍行业
11、以农业及高山放牧业为主),家庭难以负担起孩子上了中学远离家庭居住地的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较大开支。(初中孩子不享受免费午餐,高中不存在异物教育,学费高); (2) 学业竞争大: 本次盐源县的初中有8所,高中仅仅2所,而起占地面积达到8388平方米,学校数量少,难以满足孩子的升学需求,因此导致县内升学压力大,能够考上初中的学生数量有限,考上高中的更是万中挑一。 (3) 支持的家庭较少: 凉山的孩子普遍上学较晚,多数孩子小学毕业时已达到15、16岁,许多孩子为了养家糊口而外出打工,家庭希望支持孩子继续深造的愿望普遍不大; (4) 孩子自身读书意愿: 在山区生活,周围学习气氛不浓厚,许多孩子对学
12、业兴趣较小,且竞争度大,孩子们多数难以继续坚持读书。 综上所述,通过当地小升初的激烈竞争后,能够读上初中的孩子一定程度保证了: (1) 孩子成绩较好,能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家庭支持,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送去上学; (3) 孩子读书意愿较大,能够有毅力,乐观,积极读书; (4) 能一定程度上预见孩子未来的发展,可期回报家乡; (5) 助学金投入能看见其对孩子的积极,有效力的影响; 因此,选择对中学生进行助学金的资助,更有针对性且效用更大。 三、调查实施方案、计划 (一) 调研地的选择及说明 1、 调研地选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租乡; 2、 调研地选择的原因: (1)当
13、地基础:经过一年多与当地的沟通、交流,团队已与当地相关组织、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建立了较好的联系,现已具备初步的地区调研基础,且该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调研成员的安全; (2)实践中的问题:在团队早期对当地的调研及帮扶当地的实践中,团队发现了该地教育资金的投入分布不均、不够有效透明等相关问题,且这些发现的问题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当地孩子的发展之路; (3)思想:盐源县作为凉山州的大县之一,该地的居民思想相对开放,较能接受外来人员进入地区。且在中国梦的号召及城镇化的推进下,该县正处于山区农村与城镇化之间,发展具有典型性; (4)交通:该地靠近四川省泸沽湖旅游区,交通相对较发达,具有一定的运输基础,能够保
14、证调研成员在调研地之间往来; (5)地区典型性:该地地处川滇交界处,山地为主,其地势特殊性对于整个凉山地区具有普遍意义,乡村教育、居住地人们思想相对具有典型性; (6)民族多样性:该地聚集了汉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多样,多民族文化交融,文化多样,较能涵盖西南地区(云贵川等地)多数的民族类型与发展中的教育资金受助问题。 (二) 调查研究方法及说明 1、 调查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社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2、 调研研究方法说明: (1)调研时间段: 本研究初期将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电话访问、过去经验总结等方法去进行前期的定性分析,再在定性分析的
15、基础上,从整个助学金的流程,助学金的人群的入选、不同的助学金的筛选标准、收集社会捐助资金的方式、善款输送到孩子手中的方式、后期的跟踪孩子状况、对社会各界的反馈等方面张开,与当地已有联系的公益组织与学校确定该方向的可行性,对当地的助学金可行性及可持续性进行调查。 在整个调研的主要时间段(即在所在调研地的时间段)主要用到实地考察、人物探访,同时兼顾问卷法等方法。我们将用这些方法从助学金的流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调研。 在早期,将拜访有一定的助学金派发经验的公益组织,了解其主要的助学金的派发内容,相应的标准,在原有网络信息(包括二手文献、信息的了解)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访谈与问卷等方法,进一步了
16、解其相应信息; 第二,在去到早有联系的当地的中学之后,与校方进行沟通,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方式了解现有社会的资助奖学金的方式、受助者的筛选标准、利用的有效性、资金透明度等问题进行了解,并收集其意见与建议; 最后,对当地的受资助的孩子、与中学生进行了解,主要是通过对其问卷调查、问题访谈,从孩子自身、家长的态度、村中的其他村民(如邻居等)各种不同的人群了解,将会涉及到期基本现状与相关人员的态度。 在这持续时间长的调研究中,团队将针对乡村孩子的教育资金需求,主要进行是实地考察法、人物探访与访谈法等。本研究不仅将有详细深入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更会由具有实操经验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角度介入,务求更全面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 报告 提纲 格式 优秀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