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一).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练习(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具体指代的对象。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秀才观之 余闻之也久 其:并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或以钱币丐之。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的才能在三个时期中有不同的表现,请填表说明。年 纪才 能 和 表 现4、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在括号中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解释它的意思。蕃( ) 濯( ) 亵( ) 鲜( )
3、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理解文章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4、本文描写并赞颂莲花高洁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请说说你的看法。 5、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请说说作者所欣赏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并请说说:用作者的标准衡量当今社会的人,合适吗?为什么?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4、。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5、,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请引用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曹刿主动请见的原因是: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4、本文表现了曹刿的什么才能? 5、请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的姓名,并简略介绍他的事迹。 【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6、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2、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吾与汝毕力平险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夫战,勇气也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不若孀妻弱子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请说说下列句子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愚公聚室而谋 家人杂然相许 邻人京城
7、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请引用事例说说: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中,学习愚公精神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找出文中的两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 通 通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8、必先苦其心志 苦: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3、一词多义:苦: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 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其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D、苛政猛于虎也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人恒/过,然后/能改D、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6、文中画线的A、B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和表情两方面论述了 的道理。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9、患者,国恒亡。 8、本文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请指出他们生活经历上的共同特点,并具体叙述其中一人的遭遇。 9、本文议论的中心论点是: 。文章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的例子,目的是 ,文章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第二段说明的道理是: ,第三段的段意是 。全文议论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10、在现代生活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否仍有道理?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发表你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10、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不为苟得也 桓侯故使人问之B、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君将哀而生之乎C、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操蛇之神闻之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故不为苟得也 苟: 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 死亦我所恶 恶: 4、翻译下面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独贤者有
11、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回答问题。古往今来,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故事数不胜数,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说出一例。 在新时代的今天,孟子的“舍生取义”值不值得提倡?谈谈你的看法。 【捕蛇者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成,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八,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令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令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令其室十元四五
12、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平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河仿而起,视其击,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若毒之乎 更若役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翻译下列句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下面句中
13、加点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行道之人弗受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吾斯役之不幸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4、文中开始听说蒋氏“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时,写“余悲之”。当听完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原因后,写“余闻而愈悲”。请写出两处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余悲之: 余闻而愈悲: 5、作者在最后一段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6、从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14、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 家、 家。2、解释加点的词语:前人之述备矣 备: 连月不开 开: 至若春和景明 景: 把酒临风 把: 3、“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去:A
15、 距离 B 离开 C 除掉,去掉去国怀乡( ) 去粗取精( )委而去之( ) 西蜀之去南海(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段,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6、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 特点。7、作者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7字)范仲
16、淹 欧阳修参考答案【伤仲永】1、 之:指“文具” 他,指方仲永指方仲永写的诗 指神童方仲永的故事其:他的 指方仲永的诗 那样(指作宾客,收钱币)2、同县的人对此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支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事,他们说:“方仲永已经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3、五岁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风岁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 泯然众人矣4、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成长过程中不能放弃学习【爱莲说】1、fn多 zhu洗涤 xi 亲近而不庄重 xin少2、莲花从淤积的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娇媚。香气
17、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面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着随意玩弄啊!3、D4、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菊花作正面的陪衬,以牡丹作反面的陪衬,突出了莲花高洁美好的形象。5、品德高尚的人。其余自主发表意见,应观点鲜明正确,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曹刿论战】1、军队 参与 目光短浅 使人信服 案件 击鼓 原因 倒下2、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轮子留下的横木认真眺望敌情。3、肉食者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三鼓而竭其辙乱旗靡4、有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和挺身而出勇于负责的品德,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时机,注重观察敌情,知己知彼
18、。【愚公移山】1、苦于 家人 变换 返回家中2、D3、你能把太行、王屋山怎样呢?况且,挖出的土石放在哪里呢?愚公就率领儿孙中能挑担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装运到渤海的边上。4、善于发动动员,汇集众人才智家人深受迂塞之苦,对愚公的提议热烈响应移山壮举得到普遍认同,纷纷出力帮助克服各种困难,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挖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曾通增 拂通弼2、举荐、选拔 使受苦 这样的 知道、明白3、使受苦 愁,担心 同“增” 简直,还4、D 5、D6、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先经受艰难乃至痛苦的磨炼(或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有所作为)7、忧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消亡如果在国内没有
19、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难敌的邻国和忧患,国家常常被消灭。8、共同点:经历磨难,然后有大作为。(例子见课文注释)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供论证的依据,引起话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受磨难的益处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0、略【鱼,我所欲也】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 C3、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祸患讨厌、厌恶4、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5、例:刘胡兰面对铡刀宁死不屈略【捕蛇者说】1、痛恨、怨恨 你 铺,垫 等待2、(假如)从前我不做这差役,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哪里像我乡邻那样天天有冒着死亡的危险呢!3、B4、为蒋氏家世不幸而悲为百姓受赋敛之苦而悲5、为引出本文的中心6、作者同情百姓痛苦遭遇,批叛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希望统治者能体恤民情,减轻百姓负担。【岳阳楼记】1、文学家 政治家2、详尽 放晴 阳光 端、持、执3、 B C B A4、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5、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6、阔、浩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先忧后乐与吏民同醉同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