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小抄考前预测押题资料.pdf
《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小抄考前预测押题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小抄考前预测押题资料.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 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精华必考点前言一、2014 年教材的变动介绍 2014 二级建造师考试为第四版教材。市政教材变化:接口化、系统化、管理化、手册化。考试用书按照大纲,依章、节、目、条的顺序编写,教材中三章内容分别为:“2K3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2K32000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实务”,“2K330000 市政公用工程相关法规及规定”三章的知识点比例为 4:5:1。书中内容排列顺序依次为章、节、目、条,本次二级建造师的教材体系更接近一级建造师。2014 版教材删除了掌握、熟悉、了解的层次划分。第一章教材取消了园林绿化的知识。第二章变化大:1.“控制”变
2、为“管理”2.内容增加多、难度加深。基于新规范、新标准 第三章都是新规范 二、建造师实务考试题目类型 实务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案例题。(1)单选题 20 个,每题 1 分,共 20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 10 个,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每选对一个答案得 0.5 分,错选,本题不得分。(2)案例题 4 个,每题 20 分,共 80 分。类型 相关 难度 技巧 1 判断题 多出现在索赔、安全内容中 先判断 2 改错题 多出现在质量、验收内容中 先找错 3 计算题 多出现在进度、造价内容中
3、 要列式 4 问答题 多出现在管理、安全内容中 分条写 5 补充题 多出现在管理、安全内容中 多联想 6 流程题 多出现在质量内容中 情景分析 三、历年考试统计 从考试的难度看,2008 年以前相对简单,选择题为 40 个单选题和 10 个多选题。案例为三个题。从 2009 年选择题数量发生变化,单选题改成 20 个,多选题仍为10 个。选择题分数由 60 分下降到 40 分。案例题由 3 道变为 4 道。案例分值为 80分。总分仍然为 120 分没有变。2008 年以前考查内容基本上是书上内容,选择题完全在书上能找到答案,案例题有 40%是书上的原题,30%是书上题的改编,30%是知识点的重
4、新变换组合为新的案例。2008 年开始题目的难度有所增加,考点的隐蔽性增强,选择题变为场景题。2008 年的选择题以第一章为主,案例考点主要围绕第二章中的道路工程质量、桥梁安全、进度与合同索赔三个方面展开。2009年选择题以第一章为主,案例题以第二章、第三章为主,主要涉及建造师签章规定、质量、安全、进度和索赔等方面。2009 年的题目变化是选择题场景取消,题目难度相对增大,选择题不再是直接找答案,而是一个题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很强,这点在 2010、2011 年的考题中尤为突出。2010 年选择题以第一章为主,案例题中,第二章的成本、合同、现场管理、进度控制、道路质量控制、技术资料均有涉及
5、,第一章的桥梁、给水排水厂站的基本知识也出了部分分值,体现了覆盖面广、考点分散的出题思路。2011 年的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全都是文字为主。很难记忆得非常全面和准确。从案例角度看,近几年的案例题除了直接问答题外,还有改错题和补充题,这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2012 年整体难度不大,选择题概念性较强,案例题有点偏,园林绿化分值过高,与大纲不符,其他题目常规性题目。预计 2013 年考题难度与 2012 年基本持平,选择题仍然以第一章为主,案例题仍以第二章为主,同时注意质量部分案例题的考点。从考试趋势看,案例题仍以第二章为主,部分分值涉及第一章和第三章。第一章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均可
6、作为案例出题的考点;第二章的成本、合同、现场管理、道路桥梁、排水构筑物的质量控制、安全、技术资料均是重要的出题点;第三章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涉及小部分分值。近几年考试题目分数分布如下:2008 2009 2010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页数 第一章 50 51 分 44 分 48 分 54 分 73 分 35 分 159 页 第二章 65 66 分 52 分 65 分 65 分 47 分 50 分 126 页 第三章 5 3 分 24 分 7 分 1 分 0 分 5 分 19 页 分析历年考题,选择题以第一章为主,案例题以第二章为主,第三章也涉及一部分,但分值不大。教材改版
7、后的案例部分考试仍然以第二章为主,但在灵活运用方面明显加大。从分值的角度看,如表所示,第二章的分值是最多的,其次是第一章,第三章的分值最少,一般在 5 分左右。我们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前两章。很明显选择题基本上来自第一章,那第一章剩下的分值就是案例题了。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如果只是机械的记忆,可能对于选择题分数还能拿到(因为选择题侧重考定义、分类、特点、适用条件),而对于案例题的分数可能就拿不到了。因此,从考试趋势来看,选择题应以第一章、第三章为主,尤其是第一章,案例题以第二章为主,但会有部分分值考查第一章的技术和第三章的法规。2K3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2K311010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8、2K311011 城镇道路分类 一、城镇道路分级 我国城镇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且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以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9、服务功能为主。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等级 设计车速 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机 动 车 道 宽度(m)分隔带设置 横断面采用形式 设计使用年限(年)快速路 60100 4 3.503.75 必须设 双四幅路 20 主干路 4060 4 3.253.50 应设 三四幅路 20 次干路 3050 24 3.253.50 可设 单双幅路 15 之路 20 40 2 3.253.50 不设 单幅路 1520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 路面等级 面层材料 设计使用年限(年)适用范围 高级路面 水泥砼 30 各级路面 沥青砼、沥青碎石 15 次高级路面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10
10、支路、停车场 沥青表面处治 8(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分类 特点 破坏形式 代表路面 柔性路面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 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沥青路面 刚性路面 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 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水泥砼路面 2K31101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城镇道路的沥青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一)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在干燥地区可不设垫层),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二)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
11、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三)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高等级路面可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二、沥青路面性能要求(一)垫层的性能要求 垫层主要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二)基层的性能要求 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
12、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整体性好。(2)不透水性好。(3)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三)面层的性能要求 面层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设置面层结构可以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包括舒适性和经济性),以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面层的使用要求指标是:1、平整度 为减缓面层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面层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2、承载能力 面层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髙的强度和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
13、适宜层位见表2K311012,可按使用要求结合各城市经验选用。面层类别 公称最大粒径(mm)常用厚度(mm)适宜层位 特粗式沥 青混凝土 37.50 80100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粗粒式沥 青混凝土 31.5 6080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26.5 中粒式沥 青混凝土 19 4060 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式的下面层 16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细粒式沥 青混凝土 13.2 2540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9.5 1520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磨耗层(上层)2.沥青碎石等面层的封层和磨耗层 砂粒式沥 青混凝土 4.75 1020 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面层 3、温度稳定性
14、面层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4、抗滑能力 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5、透水性 面层应具有不透水性。6、噪声量 近年我国城镇开始修筑降噪排水路面,以提高城镇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减少城镇交通噪声。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上面(磨耗层)层采用OGFC 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2K31101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材料 一、结构组成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填充料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
15、混合料,其结构组成可分为三类:(1)密实-悬浮结构: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 c,但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2)骨架-空隙结构:这种结构内摩擦角较高,但黏聚力 c 也较低。(3)骨架-密实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 c 也较高。二、主要材料与性能(一)沥青 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 A 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用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应具有下述性能:1.适当的稠度。2.较大的塑性。以延度表示。3.足够的温度稳定性。即要求沥青对温度敏感度低。4.较好的大气稳定性。5.较好的水稳定性。(二)粗骨料 1.粗骨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2.具有憎水性。4.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针片
16、状含量不大于 15%。(三)细骨料 1.细骨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2.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总量的 20%,SMA、OGFC 不宜使用天然砂(应采用机制砂)。(四)填充料 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应洁净、干燥。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充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2.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路面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五)纤维稳定剂 1.木质纤维素 2.不宜使用石棉纤维 三、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一)AC型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次干道、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二)改性沥青混合料。1.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
17、填料。3.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三)SMA 1.SMA是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填充于间断骨架中的混合料。3.SMA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四)改性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2K311014 水泥砼路面的构造 水泥砼路面由垫层、基层及面层组成。一、垫层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土质的不同,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2.垫层宽度 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3.
18、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材料。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二、基层(1)基层的作用: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
19、,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三、面层 1.面层砼板通常分为普通、钢筋、连续配筋、预应力砼板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2、砼弯拉强度 以 28d 龄期水泥砼弯拉强度控制面层砼的强度。3、接缝 砼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砼板分为矩形板。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纵向接缝与路线中线平行,并应设置拉杆。横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图 15-5 缩缝与工作缝的构造形成(单位:cm)(a)假缝;(b),(c)传力杆;(d)企口缝 1传力杆;2裂缝;
20、3凸榫接头 图 横向施工缝构造示意图 图 膨胀构造示意图 4.抗滑性 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2K311015 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表格中,加筋土挡墙是柔性结构。二、挡土墙结构受力 1、常用挡土墙结构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体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是目前城镇道路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2、挡土墙结构受力 静止、主动、被动土压力三种定义区别:三种土压力中,主动最小,静止其次,被动最大,位移也最大。2K311020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2K311021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一、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二)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 2.附属构筑物:地下管线的施工必须遵循
21、“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3.路基(土、石方)施工 二、路基施工要点(一)填土路基 1.路基填料和粒径: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 的土块应打碎。2.原地面处理:排除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分层填实。3.防路基侧向滑移:当地面坡度陡于 1:5 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300mm,宽度1.0m 图 3.8.1 坡面路基的处理 4.填筑措施:分层填土、压实,严禁倾填。5.路基压路机质量要求:采用12t 的压路机。6.管涵顶面高度控制:为防止压路机对管涵造成破坏或移位,应在填土高
22、度超过管涵顶面 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二)挖土路基 1.原地面处理方面:排除地面积水并疏干,妥善处理树根坑、粪坑。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3.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余量。4.压路机质量要求:采用12t 的压路机。5.碾压时,视土的干湿情况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6.雨水支管及检查井回填:雨水支管及检查井四周无法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压实,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三)石方路基 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2.先修筑试验段。3.填石路堤宜选用12t 以上的振动、25t 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 的夯锤。4.管线、构筑物四周沟槽宜回填土。三、质
23、量检查与验收 检验与验收项目: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石方不做弯沉)2K311022 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一、路基材料与填筑 2.不应使用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做路基填料。(二)填筑 1.填土应分层进行。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500mm。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二、路基压实施工要点(一)试验段 2.试验段目的主要有(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2)选用压实机具(3)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每层虚铺厚度(5)选择压实方式(二)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2.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不大于 500m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3.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
24、覆土厚度在 500800mm时,路基压实时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三)路基压实 1.压实方法: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2.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块、轮迹重叠。3.碾压应作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超高段由内向外)4.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2K311023 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一、工程用土分类(一)工程用土分类 按照土的坚实系数分类 1.一类土,松软土 2.二类土,普通土 3.三类土,坚土 4.四类土,砂砾坚土 5.五类土八类土。二、土的性能参数(二)路用土主要性能参数(1)含水量 W(2)天然密度:(3)孔隙比 e(4)孔隙率 n(5)塑
25、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6)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流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液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7)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表征土的塑性大小;(8)液性指数 I: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0、0.5、1.0 是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状态的分界点。三、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 一、地基处理分类 按作用机理,大致分为: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土的补强等三类。各自定义的含义应注意。二、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其作用和原理大致分为 6 类。分类见教材 P13,应注意其中的 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级 建造 考试 市政公用工程 管理 实务 笔记 考前 预测 押题 资料
限制150内